第十節 愛過的痕跡(1 / 2)

【一】

年少的時候,總是會對愛情充滿著期待,希望緣遇一個海枯石爛的承諾,成就一段千古流芳的佳話。有幾個小女生不曾做過這樣水晶鞋般的夢?夢中那英俊的王子,用一雙深邃的眼睛深情款款地注視著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們慢慢地長大,這個夢開始蒙上灰塵,漸漸地被我們淡忘。偶爾在孤寂的時候才撿起來自嘲。因為,我終於肯俯下驕傲的頭來承認,原來我不是公主,我隻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女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要用盡自己的才華和辛苦才能得到一席之位。

然而,再普通的女子還是擁有愛的權利,那愛情故事裏的男主角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那種類型。在期待和失落中,普通如我一般的女子的歲月長河中,總會出現那麼幾個身影,在戀戀紅塵中、在每一次的喃喃私語中,伴隨著我們從激情純真到成熟沉靜的旅途……

第一個飄入我眼中的,是一個站在講台上的成熟、理性、充滿魅力的男子。大二那年,同學們紛紛傳言說,係裏來了一位新老師。第一節課,當他著一身中裝走進教室,我突然發現他像極了我喜愛的詩人——徐誌摩。一件藏青色的中裝,一條白色的圍巾,使他看上去特別具備那種詩人的氣質。也許是他那充滿著磁性的聲音,也許是他在彈吉他時的憂鬱目光、也許是他在講台上為我們講解李清照的詩詞時的那種深情與投入……就這樣,我被他深深地吸引著。記得有一堂文學課,他為我們講解李清照的《一剪梅》:“光陰荏苒,在一個秋風蕭瑟,桂子飄香的時節,趙明誠得到友人劉跋的書信,約他到泰山訪古,李清照無法隨他一起去泰山,就幫丈豐打點行囊,備下菜食,為丈夫餞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錦帕上寫下了為趙明誠送別的一闋《一剪梅》。講到這裏,他停了下來,請我朗讀這首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占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當我讀完時,教室裏響起了一陣陣陣掌聲,可他,隻是靜靜地站在教室的一角,沒有掌聲,沒有點評。我一眼望去,分明看見他眼中那無言的深情。大學的最後二年,成了我這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我們的愛情純的像一張白紙,純樸的校園生活使我們的相愛多了幾分浪漫,我們在一起,更多的時間是他給我開小課,他時常誇獎我對文學的悟性極強。我們在一起,吟詩作畫,彈琴唱歌,我們成了華師大校園裏最令人羨慕的一對神仙眷侶。

在我情竇初開的時候,是他在我的生命裏刻下了愛的痕跡。

【二】

時光飛逝,大學生活即將結束,我們的戀情就像那滿枝的藤兒,在彼此的心底裏蔓延。

有一天,我告訴子軒我不準備接受學校的安排,他好像不怎麼高興。他問我,你不眷戀這個校園嗎?不眷戀校園裏的某些人、某些事嗎?我搖搖頭,當然不是。他說他相信我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老師很辛苦,但會很充實很快樂!他還一個勁地問我:“不想做老師,當初為什麼要考進師大?”

我怔怔地望著他,忽然覺得眼前的他好陌生,一年的時光裏,我除了知道他的姓名、職業、喜好,我對他的了解是多麼地膚淺,我隻看到了他最鮮亮的才華,卻無法真正地看到他生活中的全部樣子。以後的日子裏,我們開始有了爭吵、和好,周而複始,我們開始從浪漫變得現實,可兩顆相愛的心卻一直不曾分開過。直到有一天,他告訴我,他在師大的學習和工作結束了,他準備回到濟南,在那裏有他的父母、親人,還有一份大學講師的工作在等著他。他要我和他會去濟南,和他一起在大學裏教書,和他在一起生活,濟南是一個很美的城市,他相信我一定會喜歡。

我有些心動。因為深深的愛著他,更因為那個城市很美。我知道在那一瞬間,我們該麵對的問題很多,首先是我父母這一關,我知道爸爸媽媽肯定不會同意我遠嫁濟南,一萬個不願意讓他們心愛的女兒離開身邊。那個晚上,我告訴了我的父母,媽媽的一句話很快為我指點了迷津:“女兒啊,你還太年輕,婚姻還不適合你,除了婚姻你還有很多事要去完成。如果他愛你,就讓他留在上海,如果這份感情是堅實的,為了愛,他一定會留下。你們應該再相處幾年再考慮婚姻。”我聽取了媽媽的建議,當我告訴他時,他卻說不習慣上海的生活,還是堅持回濟南。

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我們彼此的距離也越來越長。我擁有了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卻在忙著寫論文,準備著回濟南任教。我們都無法割舍生活多年的這個城市和身邊的家人,都不願意為了愛,放下已經熟悉和習慣的一切。忽然有一天,他打電話告訴我,明天就要離開上海了,他求我讓我和他一起走,我無語。

我們的最後一次見麵還是在師大校園裏的那一棵香樟樹下。月光柔柔的,照在我們頭頂,好像它也知道,今夜有一對戀人即將分離。我把那條紫色的絲巾送給了他,除了這還有的就是我的祝福。我看見他的沉默,就像那一堂課上,當我讀完那首李清照的詩,他那沉默的樣子。他問我,為什麼?李清照的詩意會在我們身上應驗,“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難道一旦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愛就那麼脆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