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薛仁勇得知秦州失守後,知道趙國大軍必定會乘勢攻取南安、天水等地,又聞秦州失守後征東將軍楊宣不知所蹤,當即命餘下軍士悉數到天水城固守,自率兩千精騎趕去救援楊宣。
一路上盡是涼軍敗退的跡象,還有不少殘軍逃往天水方向。薛仁勇抓住一個敗兵詢問,才知道秦州失守後,征東將軍楊宣率部在通往天水、南安兩個方向上設下了四五座營寨,不料趙軍凶猛,一日下一寨,僅僅五日便悉數攻破,張瓘將軍退往南安,楊宣將軍下落不明。趙軍兵分兩路,麻秋率部往南安,蒲洪往天水,追兵就在後麵不足三十裏處。
薛仁勇聞言大驚,忙率部上前迎戰,掩護敗軍後撤。行不到十裏,但見前方五六裏處塵土飛揚、黃沙漫天,定是蒲洪的氐族兵馬,隨即傳令列陣以待。不多時,見十餘騎被趙軍追趕,副將大驚,“將軍請看,那人不就是征東將軍?”
仁勇一看,分明就是楊宣。命副將壓住陣腳,自率百餘騎趕去救人。薛仁勇征西域時賺得幾匹寶馬,白馬還未取名,赤馬曰“戮虎”,棕馬曰“闐瓏”,黑馬曰“追風”。此次遠征,座下正是那匹追風馬,日行千裏,快似赤兔,一下子便衝到敵前。隻見冠軍將軍雙錘一掃,將趙軍連人帶馬掀出去幾丈遠,那倆隻七十斤重的青銅錘,接連拍死十餘位趙將、百十名趙兵,在落日下閃爍晃蕩,格外耀眼。
薛仁勇乃虎將,追兵見其神勇,懼而不敢前。薛將軍也不戀戰,見楊將軍得救,也就退去。蒲洪手底有個猛將軍,喚作楊朗,大將楊安之子,時年十八歲,善使雙槍,練得一手好箭,百步穿楊,勇冠三軍。蒲洪讚其神箭無敵,軍中因此鹹稱“神箭將軍”。
薛仁勇退去後,前來追擊的趙軍被震得不敢繼續追擊,楊朗剛到,眾軍立馬有了膽量,爭著跟上去追殺。不料涼軍在半路設伏,趙軍一頭紮進了口袋,頓時槍矢飛出,趙軍死傷無數,危急關頭神箭將軍一弓三箭連射三次,把即將紮住口袋的涼軍射死,趙兵這才得以衝殺出去,不至於全軍覆沒。副將向冠軍將軍報告此事,隻恨賊將勇猛,不然定能全殲來敵。聽完副將的話後,薛將軍歎道:
“據你所說,此人能在百步外一弓三箭悉數斃敵,又善使雙槍連殺我數十將士衝出重圍,由此觀之,此人勇猛在我之上啊!”
楊朗逃回大營,向蒲洪等人說明事情經過,怒而道曰:“他日必報此仇!”
隔日,蒲洪率部抵達天水城下,準備強攻天水城。薛仁勇深知天水是保不住的,但豈能讓趙軍兵不血刃便拿下天水?無論如何也要抵擋一陣,為楊宣趕到隴西做好防禦部署爭取時間。就這樣,薛仁勇靠武都所剩的兵馬和秦州退回來的殘兵勉強湊到一萬多人,硬生生拖了蒲洪的十萬人數日之久。數日來,敵軍攻上城樓十幾次,都被涼軍擊退,薛仁勇身先士卒,臂膀中箭、腰間中刀也不下火線,將士深受其舞,死戰不退。如此良將,就算是敵人也是愛惜不已,蒲洪見其勇猛,歎曰:“薛仁勇真乃良將也,可惜,可惜!”
而麻秋在南安也打得相當辛苦,張瓘也是一代良將,但在數倍於自己的敵軍麵前,小城安能守住?張瓘隻得敗退隴西。薛仁勇得知南安失守後,隻能棄城而走了,再不走就要被包餃子了,遂棄城直奔隴西。趙國大軍直奔隴西,一路上鄉縣望風而降,石斌、張貉也率軍來到,涼軍堅持了半月也沒能守住隴西,隻好退守狄道。趙軍攻下隴西後,也是元氣大傷,不能再進了,況且狄道有枹罕為依托,枹罕身後就是涼州金城,西涼的大本營,不好打。於是,石斌、蒲洪、麻秋、張貉四人商量後決定退兵,就這樣,戰爭結束。
此次戰爭中,得益最多的就是成漢,得了陰平;其次是西涼,雖然最終兵敗,損失了不少將士,但卻拓大了領土,得到了吐穀渾、仇池和趙國的一些土地;仇池和趙國就都損失了,仇池小國,此後也隻能安安靜靜地尊奉西涼、成漢和趙國了,花錢買平安,說的就是如此。而趙國,自從石虎上位後國內就沒太平過,始終動蕩不安,隻是苦了百姓,唉!
再說薛仁勇回到姑臧,已是趙軍退兵後兩個月的事情了。這天,薛仁勇照舊在每次出戰歸來後都要抽身親自去姑臧城南的傷兵營看望,順便帶點糧食、幹肉、草藥什麼的。回去的時候突然想一個人走走,就讓家丁們先回,自己繞點遠回去。雖然此次出征最後是落荒而逃,但涼王張駿還是很器重他的,又是加官、賞銀、封地的,倒有點受寵若驚了。此戰後,西涼得了不少土地,還得到仇池的尊奉,使者開口閉口都是涼王,搞得朝中上下鹹稱張駿為涼王。張駿還是不開口稱王之事,說晉乃正統,不可自立,但也不阻止下屬稱其為王,因此一時間各種稱呼,有稱涼王者,也有稱主公的,還有稱刺史大人的,他也都不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