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年。症狀為突然出現的發冷發熱、全身不適、咽痛,易被誤診為咽、扁桃體炎。但本病患者常有明顯的頸部淋巴結腫大、肝髒脾髒腫大,化驗血可發現血中異性淋巴細胞異常增多。
本病一般病程8-10天,雖然本病並非一個嚴重疾病,但是由於其症狀和扁桃體炎、肝炎、白血病很相似,所以容易使家長驚慌不安,因此懷疑本病時應及時就醫、對症治療、臥床休息,因肝脾大,有時劇烈活動可引起脾破裂。症狀較重的患兒也需住院治療,以防合並其他感染。本病患兒應隔離一個月。
(6)小兒發疹性傳染病:
參見皮膚發疹一節。
(7)流行性出血熱:
如果患者發熱、發冷,同時麵色潮紅、眼瞼浮腫、眼結膜發紅,呈\\\"醉酒貌\\\",一定要警惕是否患了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是由出血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傳染源為鼠類等噬齒類動物,可有多種傳染途徑。主要特點是發熱、出血、腎髒損害。發熱急驟,以寒戰高熱開始,伴以明顯的頭痛、腰背肌痛、麵、頸、胸皮膚潮紅、結膜充血、眼瞼浮腫,發病3-5天後在眼結膜、口腔的軟齶、皮膚出現針尖大的密集的出血點,密集的出血點在皮膚皺折處排成鏈條狀。病人可有少尿、血尿及蛋白尿。化驗流行性出血熱患者的血可找到特殊的出血熱抗體。
因此經常在野外、叢林、草原工作的人們應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注意滅鼠,注意食品安全存放,避免蟎蟲叮咬皮膚。如果懷疑患者發熱像出血熱,最好立即就醫,因為有些嚴重病例可出現休克及急性腎功能衰竭。就醫途中注意測量血壓以防休克,本病患者由於\\\"酒醉貌\\\",常常使休克的灰白麵色被掩蓋。還要注意觀察尿量,以利於早期發現急性腎衰竭的症狀,使醫生早點得到信息,早做處理。
(8)肺炎:
突然出現的發冷、發熱、胸痛、咳嗽、呼吸加速,可能是患了肺炎。通過胸部X線片可明確診斷。
因此對於這類患者可及時到呼吸科就醫,明確診斷後進行抗菌治療,一般情況下,2周左右會明顯好轉。
(9)急性腎盂腎炎:
急性腎盂腎炎是腎盂黏膜發生細菌感染所致。多見於女性,往往在受涼、勞累、長時間憋尿後,突然發冷、發燒、頭痛、腰痛,伴有排尿疼痛、尿頻、血尿或膿尿。此時給患者作尿化驗會發現尿裏有白細胞、紅細胞,也可以找到致病細菌,化驗血會發現血的白細胞升高。腎盂腎炎多數是由於膀胱細菌上行感染引起,因此腎盂腎炎患者也多數患有膀胱炎。少數患者是由菌血症導致盂腎炎,排尿不適可不明顯,而以發熱、頭痛嘔吐等全身症狀為主。
對於急性腎盂腎炎患者首先應多飲水、勤排尿以利於細菌的衝排,同時要及時就醫,確定診斷後給予至少2周的輸液消炎治療。就醫後醫生會給患者進行尿常規化驗,留取清潔中斷尿進行細菌培養,因此患者就醫前應在家洗淨外陰部,以免影響化驗結果。
(10)急性前列腺炎:
是前列腺的急性細菌性感染,多見於輕壯年男性,可表現為突然發燒、全身不適,會陰部墜痛不適伴排尿疼痛、尿頻,有時尿道口流出渾濁液體。飲酒、久坐、疲勞、著涼可為急性前列腺炎誘因。
因此男性病人有發燒排尿疼痛、尿頻等,應及時到泌尿外科就醫,醫生可通過肛門指診觸摸患者前列腺及化驗前列腺液來確定診斷,給予相應治療。
另外由性傳播的淋球菌感染也可引起前列腺炎,稱淋菌性前列腺炎,通過分泌物塗片檢查可找到特殊的淋球菌。
淋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種性傳播疾病,如果有不潔性交史的人出現上述急性前列腺炎症狀後要及時到性病科就醫,並注意在患病期間避免性交、浴具隔離。
(11)敗血症:
如果病人原有皮膚癤腫、皮膚損傷感染或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突然寒戰、高燒、出汗、頭痛、皮疹、肝脾腫大等,應想到敗血症的可能性。敗血症是由於細菌在血液中繁殖產生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當細菌的毒力太強或人體的抵抗力太弱時容易發生敗血症。
對於敗血症主要是針對相應的細菌給予有效的抗菌治療。醫生可通過對患者的血進行細菌培養,就可知道是哪種致病菌引發的疾病。要提醒人們的是如果身體出現了癤腫、膿腫、皮膚破損、皮膚感染等,一定要及時請醫生處理,千萬不要自己擠壓感染處,以免細菌被擠壓入血,導致敗血症。
(12)結核病:
一般的結核多呈午後低熱,手腳心發熱,伴有盜汗、乏力,通過胸部X線檢查、抽血化驗血沉、痰查結核菌等,不難診斷。引起急性高熱的結核病主要急性粟粒性肺結核。此病多見於青少年,可有急性發熱、呼吸急促、脈搏快速、多汗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即使是X線胸片沒有發現粟粒樣結節,也不能排除急性粟粒性肺結核。應在發病2周以後再複查胸片。
對於懷疑本病的患者應及時就醫,疾病早期醫生可通過綜合資料進行診斷,以便及早治療。肺結核病是屬於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患者咳出的痰使結核蓖在空氣中播放和傳染,因此患者要注意不要隨地吐痰。
(13)布氏杆菌病:
以病羊、病牛為主要傳染源的疾病,多發生於牧民、獸醫、屠宰工人和炊事員,飲用汙染乳品也可引起感染。發病以春末、夏初為多,病程長短不一。表現為長期發熱、遊走性大關節腫痛(肩、膝、骶髂及髖關節)、盛汗,其他還有體弱無力、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神經痛、睾丸腫痛等,因此對於經常接觸羊、牛的人出現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熱伴有上述症狀,須考慮有布氏杆菌病的可能性。
如果懷疑布氏杆菌病,應及時就醫進行特殊的布氏杆菌血清學檢查,可幫助明確診斷。此外本病患者化驗血,還可見低色素性貧血、輕度白細胞減少與相對性淋巴細胞增多、中度紅細胞沉降率加快等,對診斷也有幫助。
(14)傷寒副傷寒:
傷寒與副傷寒是傷寒、副傷寒杆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病菌經糞便排出,通過蒼蠅或汙染的手經口傳染。發熱特點是開始有幾天低熱,接著就是持續高熱1-2周。病人表情呆滯、嗜睡、聽力減退、手震顫或有摸空動作,嚴重者精神失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體溫很高,但脈搏卻沒有明顯增快,醫學上稱\\\"相對緩脈\\\"。這和急性粟粒性肺結核明顯不同。傷寒副傷寒在發病10天後,血液可有一個特殊的反應--肥達氏反應呈陽性。
對於懷疑傷寒副傷寒的病人,應及時到醫院確定診斷後給予氯黴素或氨基卞青黴素治療。護理中注意不要給患者吃粗糙或硬食物,應給予清淡細軟飲食,以免並發腸出血或腸穿孔。另外,對本病患者,應注意隔離至症狀消失、大便培養陰性。對於和患者密切接觸的人也要進行2周的醫學觀察。
(15)瘧疾: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由蚊子傳播,發病有明顯的地區性和季節性。如在流行地區、或去過流行地區的人,在流行季節,突然出現發冷、發熱、頭痛、嘔吐等,應考慮瘧疾。及時發現可給予抗瘧治療。平時應注意滅蚊和防蚊。
(16)風濕熱:
多見於青少年,發病前數日可有咽部感染或猩紅熱、丹毒等病史,發病後除發熱外,還有大關節腫痛,並發風濕性心肌炎後可有心慌、氣短等。
診斷明確後醫生給予阿司匹林及其他對症治療後通常很快可緩解。當然,治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按療程用藥方可順利康複。對於並發心肌炎的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以免加重心髒負擔引起心力衰竭。
(17)係統性紅斑狼瘡:
如果一位年輕女性出現不規則發熱、關節痛、麵部紅斑,要警惕係統性紅斑狼瘡。係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多見於生育期的女性。可使人體多髒器受累,症狀表現多樣,最多發生的症狀往往是發熱、關節痛、皮疹,其他如心髒損害出現心慌、心衰,腎髒損害出現血尿、蛋白尿,血液損害出現貧血和血小板、白細胞減少,以及肝髒損害、腹水、頭痛甚至抽搐、昏迷等。但是係統性紅斑狼瘡不管表現哪種症狀,都必然出現狼瘡獨特的血清學(抗核抗體)反應。通過抽血化驗即可檢驗出來。由於狼瘡表現的多樣性,臨床容易誤診,以至延誤病情,隻要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做到早期診治就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後。
因此對於懷疑係統性紅斑狼瘡的人,應及時到較大醫院內科或結締組織病科就醫,及時進行有關血清學化驗,明確診斷後治療越早療效越好。
對這類病人要注意避免太陽光和紫外線照射,也不要使用青黴素、磺胺類藥物及口服避孕藥,因為上述因素會使狼瘡惡化。感染常是狼瘡的誘發因素,應及時治療感染,原有狼瘡的患者,分娩也可使疾病複發,應注意。本病有一定的遺傳性,對於母親患狼瘡的女性應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必要時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如避免日曬,避免接觸紫外線,出現輕微相關症狀立即就醫。
(18)急性白血病:
臨床上凡病人急起發熱兼有進行性貧血及(或)出血傾向,須考慮急性白血病的可能性。
典型的急性白血病有持續發熱、出汗、衰弱、出血傾向、進行性貧血、胸骨壓痛,肝、脾及(或)淋巴結腫大,化驗血會發現大量幼稚白細胞。
(19)中暑:
在炎熱的夏天,或從事高溫作業的人,經長時間高溫蒸曬出現無力、口渴、汗少或多汗、尿頻、頭暈、頭痛伴發熱時,須高度警惕中暑的可能性。中暑是由於人體在高溫或熱輻射的較長時間作用下,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發生障礙而引起,特別是同時伴有濕度高,通風不良以及高強度體力勞動等情況時,則更易發生。產婦、老年人、體弱或慢性病病人尤易中暑。
遇到中暑的人,應立即將他移到通風陰涼處,用涼毛巾擦身、飲清涼飲料、服人丹或風油精等。如果體溫超過37.5度、麵色蒼白、脈細速、血壓下降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20)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