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皮膚異常(1 / 3)

第三卷 皮膚異常

第16章 皮膚色素沉著

1.皮膚色素沉著的含義

皮膚色素沉著是由於皮膚黑色素異常增加所致。色素的多寡和種族、人體部位、皮膚日曬的多少有關。自幼即出現、且有家族史的多為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所致。普遍的色素沉著應考慮全身性疾病,部分性色素沉著,還要考慮到局部皮膚病變。

2.全身性皮膚色素沉著的自查

全身皮膚普遍色澤較深的情況下,暴露部位及易受摩擦部位、皮膚皺紋處更加明顯,如手部、乳頭、腋窩、係腰帶處、關節周圍、生殖器官皮膚。

(1)阿狄森氏病:

阿狄森氏病即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多是由於結核病使腎上腺皮質受到破壞。皮膚普遍色素沉著,皮膚暴露部分、受摩擦部位更加明顯,此外病人低血壓、低血糖、疲乏、消瘦等。

如果出現這種色素沉著應及時就醫,進行腎上腺皮質功能檢查及腎上腺B超、胸片等檢查明確診斷。及早治療可以挽救腎上腺皮質功能。

(2)和藥物有關的色素沉著:

主要是由於長期服用強的鬆、地塞米鬆等腎上腺皮質激素,突然停藥後由於自身的腎上腺皮質功能尚未恢複,病人也可出現疲乏、低血壓、皮膚色素沉著。這種情況應及時和醫生取得聯係,以便采取其他補救措施。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停藥時必須嚴格按醫生指示逐漸減量,否則易導致不良後果。

(3)某些其他慢性疾病:

肝硬化、肝癌、慢性腎病、肢端肥大症、係統性紅斑狼瘡等,患者多出現皮膚色素沉著。皮膚症狀容易鑒別。

2.局部色素沉著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1)黑色素斑-胃腸息肉病:

表現為局部皮膚黏膜色素沉著及胃腸多發性息肉。色素沉著多自幼開始,發生在口唇周圍、口腔黏膜,是一種和遺傳有關的疾病。由於息肉多發生於小腸,有時可引起腸梗阻、腸套迭,並有部分發生癌變,因此對有這種色素沉著的人應和醫生取得聯係,以便定時觀察。

(2)妊娠斑:

婦女妊娠期可在麵部、額部皮膚出現斑片狀色素沉著,稱為妊娠斑。妊娠斑於產後數月自然消失。

(3)老年斑:

人到老年時在麵部,手背可出現多少不等的黃豆大小黑褐色斑,稍隆起,境界清楚,表麵幹燥或有油性結痂,這種黑褐色斑稱為老年斑,是人體老化的一種表現,不必特殊處理。

(4)其他皮膚病:

多種皮膚病可出現色素沉著,但除皮膚顏色異常外,還有局部皮膚的損害及發癢、疼痛等。

第17章 皮膚色素缺失

1.皮膚色素缺失含義

皮膚色素和人種、民族有關,個體差異很大,如果一個人皮膚喪失原來的色素或本應有的色素,即為皮膚色素缺失。常見有白癜風、白斑、白化病等。

2.皮膚色素缺失症自查、自助與就醫

(1)老年白點斑:

常發生在老年人胸,背,上、下肢皮膚,為一種圓形白點,米粒大到綠豆大,邊界清楚,稍有凹陷,對人無大害處,無不適感。一般不必特殊處理。

(2)女陰白斑:

發生於女性外陰,如大陰唇、陰唇間溝、陰蒂包皮等處,為境界清晰的白色斑塊,患處發癢。女陰白斑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有癌變可能。

因此婦女如發現陰部皮膚色素缺失,應及早到婦科就醫,鑒別診斷後抓緊治療。自己應注意保持陰部清潔、避免用肥皂或刺激性藥物洗擦陰部,不要穿緊身或透氣不良的內褲,補充維生素、忌吃辛辣食物和海腥發物。

(3)皮膚白癜風:

皮膚脫色突然發生,好發於麵部、手背,衣服遮蓋的地方如陰部也可發生。色素缺失的部分脫色都比較徹底。但形狀、大小都不一致,是一種多形性皮膚色素缺失斑片,病變出現後可逐漸擴大,但較緩慢。

發現皮膚色素缺失懷疑是白癜風時首先不要驚慌,因為目前醫生對白癜風有了許多治療方法,外用藥、內服藥、黑光治療等療效還不錯,此外還有中醫治療。您應盡早到皮膚科就醫。

您要保持情緒良好,惡劣情緒會加重疾病;多吃富含酪氨酸食物如肉類、蛋類、奶類、豆製品及蔬菜,黑芝麻、核桃、牡蠣等,這樣會促進黑色素形成。少吃維生素C類製劑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柚子等,因為維生素C阻止黑色素形成,可加重病情。

(4)白化病:

是一種先天性皮膚、毛發色素缺失,全身皮膚都是白的,頭發全白,眼珠由於色素缺失呈藍色。是一種先天性酶係統合成障礙,為一種遺傳性疾病。藥物治療無效。本症患者應注意避免陽光直射眼部,以保護視力。

第18章 皮膚發黃

1.皮膚發黃的含義

引起皮膚發黃的原因很多,主要應學會區分是疾病性皮膚發黃還是生理原因引起的皮膚發黃。

2.皮膚發黃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1)溶血反應所致的皮膚發黃:

如果在進食某種藥物或蠶豆後突然出現全身皮膚發黃,伴醬油色尿液,應考慮是急性溶血反應引起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造成的皮膚發黃,醫學稱溶血性黃疸。這是由於大量紅細胞破壞釋放出過多的血紅蛋白,經過人體代謝產生了大量膽紅素,使皮膚發黃。溶血反應主要是由於患者先天性酶缺陷,使他在接觸到某些食物如蠶豆,某些藥物如磺胺、阿的平、阿司匹林等出現大量紅細胞破壞。也見於錯誤血型輸血時。不管是什麼原因,隻要是突然出現的全身皮膚發黃、懷疑溶血性黃疸時,必須立即急診就醫。因為嚴重的溶血性黃疸,可以引起急性循環衰竭、腎功能衰竭。某些患者有家族性,應注意對這類藥物或食物慎用。

(2)肝膽疾病引起的皮膚發黃:

這種皮膚發黃也稱黃疸,這種黃疸是全身皮膚、眼睛的鞏膜、粘膜因膽紅素沉著所致的黃染。皮膚發黃的同時有肝膽疾病的臨床表現。

如果急性右上腹痛後出現皮膚發黃,伴大便色白,可考慮是急性膽道結石梗阻造成的。這是由於膽道阻塞使肝髒分泌的膽汁排出困難,膽汁溢入血液,引起皮膚發黃,醫學上稱梗阻性黃疸。

如果皮膚發黃同時伴疲乏、厭油膩食物、尿色深黃、肝髒腫大等,應考慮是肝髒病造成的。是由於肝細胞損害,肝細胞分泌的膽汁穿過破損的肝細胞進入血液引起皮膚發黃。

如果懷疑是由於肝膽疾病引起,可通過化驗血和尿內的膽紅素、抽血化驗肝功能及肝、膽B超等鑒別出來。

(3)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可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出生後一周左右退清。如果出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或出生後一周仍未退清,或退黃後又複現,則為病理性的。對於生理性黃疸不必就醫,病理性黃疸可能是先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體內有炎症如敗血症等,懷疑病理性新生兒黃疸應及時就醫。

(4)食物引起的皮膚發黃:

主要為進食了大量的胡蘿卜素。胡蘿卜素為黃色,許多新鮮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蘿卜、南瓜、菠菜、柑橘、木瓜等均含量甚多,當進食過多,尤其是當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肝功能不全時,被吸收的胡蘿卜素在肝內轉化為維生素A的過程發生障礙,易致瀦留而引起胡蘿卜素血症,出現皮膚黃染;黃染多累及手掌、足底和皮脂腺豐富的前額及鼻等處皮膚,眼球不發黃。因此平時進食這類食物不要一次吃的太多。這種皮膚發黃停上食用上述食物後數日,可自行消退,不必就醫。

第19章 皮膚紫紺

1.皮膚紫紺的含義

皮膚紫紺就是指皮膚或黏膜呈現青紫色。紫紺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豐富的末梢部位多見,如:口唇、甲床、耳垂、鼻根和麵頰部以及四肢末端等處表現明顯,其中以口唇、指甲床的表現最為突出。

人為什麼會出現紫紺呢?這是因為血液中有一種物質叫做還原血紅蛋白,它本身呈現暗紫色,當它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多時,就可使皮膚、黏膜變成青紫色。

2.皮膚紫紺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1)高原性紫紺:

動脈血中氧的含量降低,比如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空或在高山地區空氣中氧的含量低於平原地區,人處在此種環境中,就會出現紫紺,如第一次登上3000米以上高山的人,就可能會出現紫紺。

(2)肺部疾病:

如肺瘀血、肺氣腫、肺水腫、肺炎、肺纖維化、重症肺結核等,在肺功能嚴重受損時,肺髒氣體交換不足,血液吸收氧減少,也可引起毛細血管內的還原血紅蛋白增多,使病人出現紫紺。在臨床上除伴有相應肺部疾病外,還伴有杵狀指(即手指末端呈鼓捶樣改變)。所以,在冬季常見一些老年人咳嗽、咳痰、氣短並伴有口唇青紫,指甲發青,杵狀指、趾。

因此如果您的家人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在其發病時,咳嗽、氣喘加重並伴有紫紺出現,這表明病人有缺氧狀態,應在家中常備氧氣,隨時給病人吸入。吸氧也有講究,若是大量長時間的吸,會導致氧中毒,最好是小流量的給病人吸入。

(3)先天性心髒病:

如心房間隔缺損、心室間隔缺損及法魯氏四聯症等,因這些心髒病使靜脈血直接混流入動脈血中,導致動脈血中的還原血紅蛋白增多,就可以產生紫紺。

倘若您發現有的嬰兒一生下來就有紫紺,並發現其手指末節像小鼓捶(醫學上稱為杵狀指),這個嬰兒可能患有心髒病,應及時去兒科或兒童醫院就醫,請醫生檢查確定是否先天性心髒病。此外,如果您的幼兒在與小朋友玩耍時,或做跑、跳、蹦等運動後,出現呼吸困難、口唇、顏麵及鼻子周圍發青紫,應警惕孩子患有先天性心髒病。這是因為患有先天性心髒病的幼兒,在劇烈活動後,由於先天性心髒結構的異常,使動脈血仔混有大量的靜脈血,就會出現口唇發青紫。心髒病嚴重的病兒,在輕微的體力活動後,就可以出現口唇青紫,指甲發青。您應及早攜子就醫,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影響孩子的生長和發育,爭取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目前,先天性心髒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此病的成功率也越來越高。北京阜外醫院小兒外科的專家們,每年都要做大量先天性心髒病的手術,這些醫務工作者,拯救了無數兒童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