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胃下垂:
如果一個瘦高體弱的經產婦女,每於飯後腹脹,上腹部疼痛不適,有時惡心、噯氣等,症狀於平臥時減輕,她可能患胃下垂。胃下垂是由於固定胃的韌帶鬆弛無力,或腹壁肌肉鬆弛,使胃的位置明顯下降,甚至下降至盆腔。病人如果在吃飽飯後站著觀察自己的腹部,可以看到小腹明顯膨大,上腹部比較空虛。患胃下垂的人應以自我調養為主,您應少喝稀湯流食,飯後平臥一會兒,平時多鍛煉腹肌,必要時服一些補中益氣中藥。
(7)胃黏膜脫垂症:
本病多發於原有慢性胃病的中老年男性。平常可有慢性胃病症狀,為不規則、間歇性上腹部痛,有時在進食後右側臥位時突然發生上腹部劇烈持續性疼痛伴惡心、嘔吐等幽門梗阻症狀,改變體位後症狀可突然消失。胃黏膜脫垂是胃竇部黏膜脫入十二指腸引起來的症狀。病因是由於胃竇部黏膜的慢性炎症、潰瘍、水腫等使黏膜皺襞肥大、或垂長,當胃蠕動時滑入幽門管引起症狀。
如果患者發生類似上述的疼痛,應試著變換一下體位,變換為左側臥位,如仍不緩解,應及時就醫,本病需借助於X線鋇劑造影明確診斷。
(8)其他疾病:
還有一些少見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小腸腫瘤,腸係膜淋巴結結核,腹主動脈瘤等也可表現為中上腹痛,也應提高警惕。
4.慢性左上腹痛
位於左上腹的髒器沒有右上腹複雜,主要有脾髒,胰髒尾部,結腸的脾曲部分。
(1)結腸脹氣:
結腸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腸,它圍繞在小腸的四周,在左上腹彎轉下行,就在這個彎曲部可發生積氣,使人覺得脹痛,並常常有便秘。如果進行腹部X線透視,就可發現左側結腸大量積氣。如果是這樣,病人應該多吃含植物纖維素的食物,適當增加鍛煉,以增加腸蠕動,病情就會好轉。
(2)胰腺疾病:
如果一個人經常出現左側慢性腹痛,而且多在飽餐或飲酒後出現疼痛,您因該讓他檢查一下胰髒B超,化驗血和尿的澱粉酶,看是否患了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
(3)其他少見疾病:
脾髒疾病,結腸腫瘤,前者多可摸到腫大的脾髒,後者可有大便次數增多,便中帶血等。
5.慢性腰腹部疼痛
(1)腎下垂與遊動腎:
如果您經常感到一側腰部酸痛,連著這邊的腹部也不舒服,尤其是在站立時間長時感到牽拉性疼痛,有時絞痛,如果您又是一位瘦弱體質的人,您很可能患有腎下垂。腎髒位於腹腔後麵、脊柱兩側的腎窩裏,腎窩很淺,需要靠腎周圍的韌帶固定它的位置。如果固定腎的韌帶鬆弛,就可使腎髒位置明顯下移,甚至可在腹部自由移動,細心的病人,有時可在這邊腹部摸到這個光滑的腎髒,這就是腎下垂和遊動腎。這種情況常發生於瘦高的女性,以右側多見。這種疾病通過腹部B超,X線腎盂造影可明確診斷。
(2)慢性腎腎盂腎炎與泌尿道結石:
如果您過去患過泌尿係感染或結石,現在經常腰腹部鈍痛、脹痛、困痛等,有時排尿也不舒服,您應該複查一下腎髒B超、腎盂X線造影,以及進行尿細菌學檢查,看是否是慢性腎盂腎炎。另外,腎結石堵塞了輸尿管,使尿流不暢通,造成腎盂擴張,也可出現類似症狀。
6.慢性右下腹痛
(1)慢性闌尾炎:
如果您經常右下腹疼痛或不不舒服,而且常由於行走過急、劇烈運動、長久站立而誘發疼痛,您用手按壓您的右下腹闌尾壓痛點,如果隻有那裏有壓痛,別處沒有壓痛,您可能是慢性闌尾炎,您應到外科看醫生。(尋找闌尾壓痛點:在髂前上棘和臍孔連線,將其三等分,中、外三分之一交點即是)。
(2)腸結核:
如果您常在飯後出現右下腹部陣發性絞痛,排便後疼痛可緩解,常有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並且有低燒,沒有力氣,消瘦,早晨醒來時身上有涼汗,這些是腸結核的症狀。您可就診於消化科通過化驗血沉、皮膚結核菌素試驗、X線鋇劑灌腸來明確診斷。
(3)慢性阿米巴痢疾:
如果您經常右下腹痛,腹瀉,或便秘,並且排出像果醬一樣黑紅色的大便,您很可能患了阿米巴痢疾。您可留一些大便到醫院化驗,顯微鏡下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這是一種腸道傳染病,需要特殊藥物治療。您也應注意處理好排泄物,便後洗手,以免傳染給家人。
(4)慢性輸卵管炎:
如果您是一位女性,常有白帶增多、痛經、右下腹痛,您要進行一次婦科檢查,如果發現右側附件增厚和觸痛,那您是患了右側慢性輸卵管炎。
(5)其他少見病:
局限性腸炎,盲腸癌等也可有慢性右下腹痛。應注意綜合判斷。
7.慢性左下腹痛
(1)結腸功能紊亂:
如果您經常在吃完飯或吃完水果後馬上就出現左下腹痛並急著去大便,蹲廁後迅速排出稀便,腹痛也跟著消失,但有時您的大便卻幹如羊糞球。如果您經過乙狀結腸鏡檢查,沒發現異常變化,那麼這種情況就是屬於結腸功能紊亂症。這種功能紊亂,和精神因素、飲食因素有關,多見於青壯年,有遺傳傾向。患者應調整飲食,使飲食多樣化,增加粗纖維食物,調整情緒,適當增加體育運動,症狀會好轉。
(2)結腸的炎症、腫瘤:
如果您經常有慢性左下腹痛,並且有大便帶血,黏液,大便不規律,您應進行結腸鏡檢查及大便化驗。慢性結腸炎、結腸癌、慢性痢疾都會出現這些症狀。
(3)慢性左側輸卵管卵巢炎:
如果一位女性,白帶多,有臭味,來月經時腹痛加劇,查一下婦科,如果發現左側附件增厚,那是附件炎的征象。
8.慢性小腹痛:
(1)泌尿係統感染、結核:
如果您排尿時常感覺小腹抽痛,有排尿不盡的感覺,尿急,憋不住尿,排尿次數也增多,這些都是泌尿係統炎症反應。到底是一般的泌尿係感染,還是泌尿係統結核,您應該就醫,進一步進行尿細菌學檢查,尿查結核菌,必要時進行泌尿係X線檢查。
(2)女性盆腔炎:
如果您是女性,經常小腹及腰骶部不適,來月經時疼痛加重,平時白帶增多,白帶發黃等,您可進行一下婦科檢查,看是否患了盆腔炎,中醫治療盆腔炎效果不錯。
(3)男性前列腺炎:
如果是男性病人,還應考慮前列腺炎。患前列腺炎的人經常感到小腹部及會陰部不舒服,經常沒力氣,腰酸腿沉,失眠等。到醫院泌尿科,醫生通過給您化驗前列腺液,觸摸您的前列腺來確診。
9.慢性彌漫性與不定位性腹痛
(1)結核性腹膜炎:
如果一個人有慢性腹痛,同時還有發燒,腹瀉,消瘦,您用手按壓他的腹部,如果感覺不大正常,似乎有點不大軟和,好像按壓在一個麵團上的感覺,醫學上稱\\\"揉麵感\\\",這是結核性腹膜炎的征象。應該進一步抽血化驗血沉,或抽一些腹水化驗,或拍胸部X線片看有無肺結核,來幫助診斷,必要時可按結核試驗治療觀察病情變化,結核性腹膜炎抗結核治療見效很快。
(2)手術後腸粘連:
如果您以前做過腹部手術,現在經常有慢性腹痛,疼痛為輕重不一的絞痛,食後加重,您可能患有腸粘連,通過腹部X線檢查可幫助診斷。您應注意飲食調節,不要暴飲暴食,少吃產氣食物。
(3)其他疾病:
腹部腫瘤、寄生蟲等也可引起全腹痛,應注意排除。此外許多全身性疾病如血卟啉病、腹型過敏性紫癜、結締組織病、內分泌功能紊亂、腸寄生蟲病等等也可有慢性彌漫性腹痛,應注意鑒別診斷。
第12章 肛門異常
1.肛門異常的含義
能導致肛門發生異常改變的疾病有許多,如痔瘡、肛周膿腫、肛裂、肛門瘺管、脫肛、肛門癌等,它們均有各自的臨床表現和特點,一般隻要掌握這些特點,並借助鏡子自己進行觀察,對於一些疾病完全可以做到初步的自查。
2.肛門異常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1)痔瘡:
痔瘡又叫痔核,肉眼看來是長在肛門部的肉疙瘩,小的如黃豆大,大的可比蠶豆或黑棗大;數量一個到數個不等,大小不一。痔瘡是直腸下部及肛門管壁內靜脈叢擴張、彎曲、隆起成團的一種血管瘤,多為良性疾病,一般不會癌變。痔瘡通常常有三種類型:內痔、外痔和混合痔。這是根據肛門處齒狀線來劃分的。生於齒狀線以內者,稱內痔;生於齒狀線以外,或突出於肛門外者,稱外痔;如齒狀線上下方均有痔核突出,並聯成一體,則稱為混合痔。
內痔一般沒有疼痛症狀,惟一的表現就是大便出血,常為便後滴血,顏色鮮紅,出血似滴狀,也可為噴射狀。有時有軟性腫物脫出,便後能縮進肛門,糞便形狀、色質正常,糞塊內無膿血。由於經常發作,可引起慢性失血,造成貧血,出現頭暈、心悸、麵色發白、乏力、記憶力減退等全身症狀。
外痔以發癢、脹痛、異物感為主要症狀。在肛門邊緣可以觸摸到隆起的軟性腫物,大便後肛門部糞便不易擦幹淨,勞累或大便幹燥時便後肛門部不適、疼痛,但無出血現象。外痔中最常見的是血栓外痔,是因肛門緣靜脈破裂,血液滲入結締組織內結成血栓所致。起病較急,疼痛劇烈,觸痛明顯,往往在排便、行走、咳嗽時症狀加重。
混合痔表現為大便時經常有腫物脫出肛門外,便後可還納一部分,伴有少量出血,肛門部潮濕,有分泌物汙染內褲,肛門緣可摸到軟性腫物。
(2)肛裂:
肛門及肛管的皮膚全層裂開,並形成慢性感染性潰瘍,稱為肛裂,好發於肛門後部。肛裂多因幹硬糞便引起,排便時創口受到糞便的刺激和摩擦,引起肛門內灼痛或刀割樣疼痛。中醫稱肛裂為\\\"肛門裂瘡\\\"、\\\"裂口痔\\\"、\\\"鉤腸痔\\\",認為是由於血熱腸燥,大便幹結,排便時暴力怒責,損傷肛門所致。
肛裂一般分為初期肛裂和陳舊性肛裂。如果在排便時肛門部有刺痛感,同時伴有滴血,血色鮮紅,量不多,用手分開肛門可看見放射狀的裂口,就可以認為患了初期肛裂。如果初期肛裂經久不愈,經常發作,便後疼痛時間延長呈周期性和間歇性,大便排出困難,肛門部裂口變深並有外痔者,那就是患了陳舊性肛裂。
(3)脫肛:
直腸粘膜等組織自肛門脫出稱為脫肛。表現為大便時有粉紅色的物體脫出,呈倒懸的寶塔狀,有時呈柱狀。有一圈一圈的螺旋狀環形皺痕,表麵有許多粘液,有時混有血跡。摸上去質地柔軟有彈性。大部分無疼痛感覺。輕者便後可自行縮回,重者需要用壓迫送回,脫出物送進肛門後肛門部平整。脫肛大多發生在體質虛弱的婦幼老人,尤其以小兒多見。自己可根據便後有腫物脫出、不疼痛、無鮮血、脫出物呈粉紅色螺旋狀、質地柔軟等症狀來診斷此病。
中醫認為,脫肛多由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治療多采用補中益氣升提之法。
(4)肛周膿腫:
肛門周圍局部紅腫疼痛,潰破後流出黃色稠厚而帶糞臭的膿液,稱為肛周膿腫,是由於局部感染所引起。開始時先在肛門部出現一個小硬塊,墜脹疼痛,肛門部難受,繼則出現紅腫,局部皮膚發燙,疼痛加重,全身可出現倦怠不適、食欲不振、坐臥不安、夜寐不寧及體溫升高等症狀。深部膿腫還會引起會陰部和尾骶部脹痛,出現惡寒發熱全身中毒症狀。一般1周左右膿腫即可形成。可以根據發病急、肛周皮膚發燙、局部觸及腫塊、壓痛明顯、潰破後有膿血流出等症狀,對肛周膿腫進行自我診斷。
肛周膿腫中醫稱為\\\"肛癰\\\",認為是由於濕熱下注大腸,蘊阻肛門,或肛門破損染毒,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而成。
(5)肛門瘺管:
簡稱肛瘺,即肛門周圍有一個或數個外潰口,肛門直腸內亦有一個或幾個內口,內外口之間有管道相通,時有膿水從外口流出的疾病。其常常由肛門直腸周圍成瘺性膿腫發展而成。一般可根據有肛周膿腫的病史、肛門周圍有潰孔、經常有膿水流出並有間斷發炎腫脹疼痛等情況,可初步判斷自己患了肛門瘺管病。
中醫認為肛瘺是由於餘毒未盡,蘊結不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