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腹部和消化係統異常(1 / 3)

第1章 異食癖

1.異食癖的含義

異食癖是指幼兒喜歡吃非食用性物質的異常行為。如喜食泥土、瓦片、碎紙、木炭、粉筆、蠟燭、破布等。

2.異食癖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有腸道蛔蟲的患兒可有異食癖,有的鉤蟲病患兒也可有異食癖,一般在驅蟲後即可消除。也有的異食癖患兒在給予鐵劑、鋅鹽後可治愈,因此認為異食癖可能由於腸道寄生蟲引起體內缺鋅、缺鐵或缺乏某種營養素有關。除以上原因外,精神發育不全或精神病患者,也可有此種現象。

異食癖的主要危害是在食入致病菌、寄生蟲卵或有毒物質後,往往可以引起營養不良、中毒或其它胃腸道疾病,從而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對有異食癖的患兒,應注意加強照管,避免食入不潔物,並注意飲食營養豐富,味道可口,及時就醫化驗大便,檢查有無腸寄生蟲以便驅除之,必要時試用一些鐵劑、鋅製劑。

第2章 呃逆

1.呃逆的含義

呃逆就是人們平時說的打嗝,是由於迷走神經和膈神經受到刺激,反射性使膈肌產生的收縮運動,導致空氣突然地吸入氣道內而發出的一種聲音。

2.呃逆自查、自助與就醫

正常人在進食、突然受寒或吸入冷空氣後發生的呃逆,大都是輕微、短暫的,無需治療就可自行停止。

但是持久或頑固的呃逆往往是病態的表現,有時甚至是病情危重的信號。例如:腎功能不良的病人,發生持續性呃逆,應考慮是否進入尿毒症階段;在傷寒、痢疾病人中出現頑固性呃逆,多數是毒血症的象征;腦病病人(腦炎、腦膜炎、腦溢血、腦腫瘤等)出現頑固性呃逆,往往表示病變累及延髓呼吸中樞,說明預後不良;中暑病人連續打呃,也是不祥之兆;還有腸梗阻引起腸積氣、幽門梗阻引起胃積氣、急性心肌梗塞、心包炎、膈胸膜炎等病情嚴重時都容易發生持續性呃逆。若有人在體力活動時呃逆不已,休息後即迅速消逝,應警惕是否患了是動脈瘤;反之,在休息經常容易打呃,在緊張工作時卻不打呃,這種現象多見於癔病患者,等等。

總之,出現頑固性呃逆需去醫院查找病因。民間流傳著\\\"行船怕側,病人怕呃\\\"的諺語,這說明人們早就對持續性打呃預示著病情變化有認識。

第3章 返酸與胃部燒灼感

1.返酸、胃部燒灼感的含義

有的人常會有酸水自胃向上返到口腔即為返酸,這是胃液返流的征象。也有的人會出現胃部刺激性、燒灼樣感覺俗稱\\\"燒心\\\"。

正常人的胃與食管連接處有一類似\\\"閥門\\\"樣的結構,稱食管下端括約肌,其功能是允許食物由食管進入胃內,防止胃內食物、胃酸、胃蛋白酶、膽汁等返流到食管。一旦這一\\\"閥門\\\"失靈,胃內食物就容易倒流到食管乃至口腔。

而胃液內的胃酸、胃蛋白酶等能消化各種食物,因此,它對食管粘膜則是一種\\\"強腐蝕劑\\\",經常返酸可導致食管炎、食管狹窄,造成吞咽困難。

如果長期發現有頻頻\\\"返酸\\\"者,則要警惕食管癌或食管糜爛。

2.返酸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1)刺激性食物導致返酸:

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刺激食物如咖啡、濃茶、酒類等,可增加胃酸分泌,可引起返酸或胃部燒灼感,尤其是原有胃病的人可加重返酸。

(2)某些藥物:

大多數解熱止痛劑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皮質激素類如強地鬆等可對胃黏膜有刺激性或增加胃酸分泌,可引起胃部燒灼感或返酸。

(3)吸煙:

長期吸煙可導致返酸,煙霧中的尼古丁可導致胃酸分泌,並導致胃部燒灼感及返酸。

(4)消化性潰瘍及慢性胃炎:

返酸和胃部燒灼感常是這類疾病的普遍症狀,但同時還有它們特有的疼痛症狀。(詳見中上腹部疼痛)

(5)胃食管返流:

是由於疾病導致胃、十二指腸內容物逆向返流入食道甚至口腔,餐後平臥或腹內壓增加時返流加重,患者上腹部燒灼感、胸骨後燒灼痛,時間長了由於食道的炎症、潰瘍及瘢痕形成還出現吞咽困難。

對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上消化道X線造影可明確診斷。

有返酸和胃部燒灼感的人應避免抽煙、酗酒、攝入過多的脂肪、巧克力、濃茶、咖啡及辛辣食物等,因為上述情況均可使食管下括約肌鬆弛無力,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返酸。另外不要空腹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果懷疑是由於胃食管疾病引起返酸則應到醫院消化科就醫,進行有關檢查,看是否患有胃食管返流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胃癌等。

第4章 腹脹

1.腹脹的含義:

腹脹是一種臨床症狀,表現為腹部隆起,甚至高於胸部,張力較高,患者腹部憋脹甚至影響呼吸。可由腹腔內積氣、積液、較大占位病變及腸梗阻等原因引起,腹脹大多見於氣脹,也可見於腹水或腫物。

2.腹脹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1)氣脹:

腸道內氣體來源於咽下的空氣及消化食物時由腸道菌的作用而產生的氣體。如在給小孩喂奶時,手持奶瓶的姿勢不正確,常常由於奶頭處未充滿奶液,使孩子邊吃牛奶邊咽下較多的空氣;某些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氣體,如豆類食品,過多進食會引起腹脹。如輕叩患者的腹部,會發出\\\"嘭嘭\\\"類似打鼓的聲音,當噯氣或肛門排氣後,腹脹會明顯好轉或消失,這屬於氣脹。

便秘、腹脹較嚴重者,用開塞露通大便,排氣排便後,腹脹能消失。人工喂養的小孩,家長在喂奶時,奶瓶與口腔要保持垂直的位置,使奶頭隨時充滿奶汁,防止孩子吸奶時吞入空氣。如給小孩喂飯,也要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不要邊跑邊吃,讓家長跟在後麵喂飯。對於豆類、薯類等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不要一下子吃得太多,以防引起脹氣。如腹脹在饑餓或排便後仍不能緩解,需及時去醫院診治。

(2)腹水:

腹腔內有積液,稱腹水。腹部也顯得膨脹隆起。有腹水的患者,一般全身情況較差,麵色不好,精神不振,胃口差,消瘦。腹部形態隨體位改變而發生變化。腹部叩診呈濁音。常見引起腹水的疾病如下:

①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由於門脈高壓和肝功能不良,常造成腹水和下肢浮腫,由於有慢性肝病史,故不難鑒別。對於這種腹水,除精心治療肝硬化外,可給一些利尿藥如安體舒酮、氨苯蝶定,必要時加服速尿。頑固的腹水應由醫生直接處理。平時應給予低鹽飲食、戒酒、忌怒。

②慢性腎髒病:

腎髒病由於大量蛋白尿,使血漿白蛋白含量低下,大量水分滲到組織間液,出現水腫和腹水。隻要化驗尿和腎功能一般就可明確。對這種水腫使用利尿藥隻是臨時緩解難忍的腹脹,根本消除腹水還要由醫生徹底治療腎髒病。

③結核性腹膜炎:

結核性腹膜炎可以出現腹水,除了腹水之外,患者還有腹痛、腹瀉便秘、低燒、盜汗等結核症狀,另外如果按壓結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肚子,有一種特殊的\\\"揉麵感\\\",就好像按揉一團合好的麵團一樣。

消除這種腹水主要是積極治療結核病,對腹水本身無須特殊處理。

④腹腔腫瘤:

有些腹腔腫瘤可以累及腹膜,使患者出現腹水,更有一些腹膜癌腫在還沒有其他症狀時首先被發現的症狀是腹水,經抽腹水化驗,發現了癌細胞。

因此對於不明原因的腹水,一定要及時就醫,必要時抽腹水化驗,以明確診斷。

⑤心力衰竭:

原有慢性肺心病、風心病、心肌病的患者如果出現腹脹、腹水,多是由於右側心力衰竭造成的。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強心藥和利尿藥。強心藥如地高辛,利尿藥如氨苯蝶定、速尿。平時要低鹽飲食。

⑥嚴重的營養不良:

如慢性菌痢或腸炎、胃腸手術後等消耗性疾病,主要是低蛋白血症引起滲出液成腹水,也可出現腹脹。

(3)腹腔內有實質性物體:

重度的肝脾腫大,腹腔腫瘤,嚴重便秘時糞便存積於腸腔內,在腹部都能摸到塊狀物。假如大便後腹部塊物消失,多為糞塊積聚所致,隻要保持大便通暢即可。和大便無關的腹部腫物,應及時就醫。

(4)先天性巨結腸:

新生兒時就出現頑固性腹脹、便秘,經灌腸或通便後腹脹不減輕,並影響胃口,伴嘔吐,甚至吐出膽汁。應警惕先天性巨結腸。如未及早診治,可出現進行性腹脹和便秘。應該常服瀉藥或灌腸協助排便。因此在新生兒時期出現上述情況時,需要及早去醫院檢查,以便明確診斷。

第5章 嘔吐

1.嘔吐的含義

嘔吐可將食入胃內的有害物質排出,從而起到有利的保護性作用。但是頻繁而劇烈的嘔吐,可妨礙飲食,導致失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營養障礙,有時甚至發生食管賁門粘膜裂傷等並發症,對機體引起更多的有害後果。

嘔吐首先須與食管性反流相區別。後者發生於食後一段期間,而無惡心的先兆,這是由於瀦留於食管狹窄近端的擴張部或擴張的食管憩室中的食團,反流經口吐出,吐出物不含胃酸與胃蛋白酶。

2.嘔吐的自查、自助與就醫

(1)胃粘膜受刺激或胃腸炎:

胃腸炎或胃黏膜受刺激可引起惡心、嘔吐。症因可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烈酒或藥物如阿司匹林、磺胺類、氯化胺、氨茶堿、四環素族抗生素等的刺激;胃過渡充盈時對胃粘膜有直接刺激。

這種嘔吐多是急性發作,容易引起重視,一般來說由藥物引起者停藥後症狀可以自行好轉,對於食物中毒性嘔吐,因為嘔吐劇烈,多需就醫進行相應的輸液治療,以免引起脫水和休克。

(2)消化性潰瘍、胃癌:

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或胃炎等,可以出現幽門痙攣引起嘔吐,嘔吐通常在進食後幾小時內發生,痙攣可在阿托品注射之後緩解,胃排空障礙得以解除,嘔吐也停止。如果潰瘍病形成瘢痕導致幽門狹窄,常並發胃擴張與胃瀦留,嘔吐常在食後6-12小時發生,多呈噴射性,嘔吐量大,甚至含隔夜的食物。這種幽門狹窄發病多在中年,嘔吐物中胃酸多增高,少數是由胃癌引起。

對於這類的嘔吐應該到消化科就醫,查明幽門梗阻的原因,潰瘍病瘢痕性幽門狹窄,多是由於頑固的、反複的潰瘍發作導致的,潰瘍治療用藥時間過短,潰瘍未徹底愈合是重要原因,當然平時也應該保持良好情緒、忌吃刺激食物及藥物、避免受涼,方可使疾病不複發。要明確診斷必須進行胃腸X線造影。

(3)胃粘膜脫垂症:

胃黏膜脫垂症是胃竇部黏膜脫入十二指腸引起的一係列症狀。病因是胃竇部黏膜由於炎症、潰瘍使黏膜水腫肥大,在胃強蠕動時脫垂入幽門管、阻塞了幽門管引起。發病特點是在飯後或右側臥位時突發性腹痛、惡心、嘔吐,改變體位或換左側臥位時症狀可緩解。本病以40~60歲男性較多。

懷疑本病時可讓患者變換體位,采取左側臥位。平時應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餐後右側臥位。腹痛、嘔吐等不能緩解時立即到消化科就醫,X線鋇劑檢查是診斷本病最重要的方法。

(4)腹腔髒器急性炎症:

急性腹膜炎、急性膽囊炎、膽絞痛及膽道蛔蟲病,也常常有惡心、嘔吐。嘔吐物可為食物、胃液、膽汁,有時可見蛔蟲,嘔吐後病情並不減輕。由於嘔吐並非上述疾病的主要表現,容易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