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技巧
托物寓意的技巧
在考場作文中,恰當地運用一些表現技巧,便於提高文章的表達水平。托物寓意是一種含蓄蘊藉的表現方法。它的特點是兩種事物並舉,展開鋪敘一種事物,暗暗讚頌或貶斥另一種事物,借鋪陳甲事物去表現乙事物,寫此而寓彼,曲折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能收到委婉含蓄、令人深思的效果。
明代文學家宋濂寫過一篇《猿說》。文章說,武當地方出產一種猿猴,毛色金黃,很好看。那小猴子更可愛,可以馴養,但它總不離開母猴,而母猴又特別機靈,很難抓住它。獵人就用毒箭射它,母猴中箭後,知道自己活不成,就把奶水擠出來灑在樹林裏,留給小猴吃。母猴死後,獵人扒了它的皮用樹枝鞭打,小猴看見就會哭著爬下樹來,老老實實地讓獵人逮住。每天晚上,小猴子一定要抱住母猴的皮才能入睡,個別小猴甚至抱住母猴的皮,悲傷地死去。猴子都知道愛母親,為此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何況人呢?
這篇短文將猴子與人的兩種事物並舉,鋪敘的是猴子,特別將鋪敘的重心放在上猴子身上,但作者的用意不在寫猴,而在寫人,寫人之“子”,借托寫一種事物來表現另一種事物,借托“物”的鋪陳來含蓄地表現一種思想,這便是托物寓意的表現方法。
托物寓意之“意”,可以是抒情,也可以是言誌。借物詠懷、托物言誌等都屬於托物寓意的表現方法,隻不過前者著重抒情後者重在言誌罷了,其共同點則在於借鋪陳某種事物來表現主題。托物寓意一類文章又常常愛用聯想、象征、比喻等手法,以便充實文章的內容,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袁鷹的散文《井岡翠竹》就是一篇比較典型的借物詠懷的文章,通篇文章鋪敘的都是井岡山上的毛竹,作者用了不少筆墨描繪井岡翠竹的神采、姿態、精神、品格,實際上是借竹子這個“物”來抒發對英雄的井岡山人、英雄的中國人民的崇高風格的讚美之情。陶鑄的《鬆樹的風格》也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與《井岡翠竹》不同之處在於它的“托物”不在“詠懷”而在“言誌”。作者在文章的開頭交代了寫作原因和寫作目的,緊著用了大量的篇幅鋪陳闡述鬆樹風格的內涵和特征,在此基礎上托物寓誌,揭示了鬆樹風格的象征意義,讚美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並提出希望。文章通篇用象征手法,以鬆樹的風格作為共產主義風格的象征,借鬆樹作比喻,形象的闡述了共產主義風格的具體內容,這樣就把“共產主義風格”這個抽象的概念闡述得非常具體、形象、生動,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強烈的感染,充分體現了托物寓意這種表現方法的魅力。
【例文】
飄落的秋葉
山東隋敏
那是一個秋季多雨的天氣,低空流淌著灰色的雲,秋雨瀟瀟灑落,可憐的秋葉,小小的身子,怎經得住秋風秋雨的夾襲。終於,衰竭了,離開了枝頭,飛旋著飄落下來!
彳亍在落滿秋葉的野徑上,我的心禁不住一絲悲戚。綠葉,這就是你短暫的一生嗎?驀地,一片小小的秋葉倏然落入我敞開的領口,鑽入懷裏,好涼喲!而我卻倍感溫暖、愜意——我明白了:你分明是在安慰我這顆惆悵的心,你向我娓娓訴說了一切——你的一生,使我深深懂得了;生命不在於長短,在於是否奉獻!於是,我發自心靈深處高喊:綠葉,我愛你那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一生!
當春燕和著輕風流水歡奏春曲時,薰風吹拂的大地上,禿枝叢中,你又綻開了新芽,勃發了生機,那綠色的葉,顯示出不盡的活力。開始是隱約可見的一顆嫩芽,微微的在枝椏間點綴著,綽約得如同蒙著麵紗的倩女的臉。你盡情地吮吸著大地母親的乳汁,過不幾天,便舒展開了你那翠綠的身子,如綠衣仙子翩翩起舞似的在枝頭上合著輕風抖動,那令人歆羨、蒼翠欲滴的綠呀,不就是嶄新的生命?不就是久已孕育的希望?
盛夏,你以盎然生機賦予夏以生命和豐采,你不回避烈日的灼熱,默默地進行著光合作用,把製造的養料毫無保留地輸送給花和果實,使花更妍麗,果實更甜美!
你的身體片片相依,裝成婆娑的樹冠,一任驕陽似火,為人們織出綠陰一片,而自己卻甘受驕陽的炙烤。
然而,正值金風送爽的十月,你卻將凋零了,而且,在生命的最後一息,還不遺餘力地去描繪金秋大自然的畫卷,為人們留下最後的一絲美。不是嗎?高無澄碧的蒼下,不就因為有了你才顯得五彩繽紛嗎?你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也沒有桂花的清香溢遠,更沒有水仙的清柔與素雅,你太平凡了,令人熟視無睹。然而又有誰能否認你內在的品性?那黃色的,火紅的……這任何人也抹不去的迷人色彩,可不是你在用生命的血汗作畫嗎?即使那殘存的綠意,不也仍向人顯示著希望,傳遞著春的信息?
你飄落了,打著旋,緩緩地,悠然落下。是留戀枝頭,還是憂鬱悲傷?不!都不是,那是你投入大地母親懷抱時欣欣然的婆娑舞姿,是向母親表示著赤子的心。“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啊!
“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經曆了嚴冬的磨難與春的更新,你坦然作化泥土,以自己的生命去滋養、護理新的生機。於是,葉兒更青翠,花兒更絢麗,果實更甜美……
我曾覬覦上帝的垂青和機緣的恩賜,希圖尋求一個美好的職業。然而最終我還是選擇了“葉”的職業。因為我愛秋葉,也願作一片秋葉!
【簡析】
這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題目為“飄落的秋葉”,文章雖然寫了葉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但著重還是寫秋葉和落葉。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寫飄落的秋葉,但其意卻在借落葉表達無私奉獻精神。
這篇文章兼有“借物抒情”、“托物言誌”兩種特點。文章讚美綠葉“那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一生”,讚美了綠葉一年四季對人類所作的貢獻。借綠葉這個“物”抒發了作者對“無私奉獻精神”的讚美,即對人民教師的讚美。文章結尾部分,作者又托物言誌,表達了作者熱愛教育事業的誌向。“選擇了‘葉’的職業”,就意味著立誌無私奉獻。“我愛秋葉,也願作一片秋葉!”文章的調子是高昂的,結尾使主題得到了升華。
前鋪後墊的技巧
鋪墊是以鋪敘的方法先寫一種事物,然後再拿它去墊起另一種事物,使另一種事物顯得更突出。這種前鋪後墊的手法是寫作的基本技法。
鋪墊的方法可以用來寫人,也可以用來寫物。寫人的例子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三國演義》裏的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了。作者為了突出關羽的武藝超群,英氣蓋世。就先寫華雄的武藝超群,勇力過人。並且對此極為進行鋪敘,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不料董卓的大將華雄十分驍勇,連斬聯軍數將,諸侯們一片慌亂。聯軍統帥袁紹威歎自己的兩員大將顏良、文醜都沒來。否則隻要有他倆中的一個在此,就能殺了華雄。鋪陳已夠充分了,這時關羽才請戰。讓不讓關羽出馬,作者再加以鋪敘。因為關羽當時僅僅是一個“弓馬手”,職小位卑,諸侯看不起他,曹操卻主張不妨讓他一試。關羽臨出陣前,曹操給他酌了一杯酒,關羽沒喝,說等斬了華雄再飲此杯。至於關羽怎樣殺死華雄的,作者沒有正麵描寫,隻寫諸侯們聽外麵打得熱鬧,不知勝負如何,這時關羽已回來了,擲下華雄的人頭,而曹操酌的那杯酒,還是溫熱的。經過這麼幾鋪幾墊,就將關羽的神勇寫得異常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鋪墊的方法也可以用來寫物,例如楊朔的散文《茶花賦》,為了突出茶花,作者先寫西山華庭寺的梅花很美,有紅梅、白梅、綠梅、朱砂梅,每樹梅花都是一樹詩。這裏極力鋪陳梅花,將它寫得有香有色,又寫了白玉蘭和迎春花,“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來不知還要深多少倍。”這真是春意盎然啊!但是筆鋒一轉,作者又寫道:“究其實這還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請看那一樹,齊著華庭寺的廊簷一般高,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豔,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的妙處的。”作者用梅花、白玉蘭、迎春花一鋪墊,茶花就顯得更加美麗動人了。
運用鋪墊的方法,一定要從全局出發,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什麼作中心,什麼作墊襯,一定要反複思考、精心安排。在具體處理時,前麵的鋪陳一定要充分,把要表現的中心極力墊高。而在墊襯的一部分,應該寫得幹脆利落,如《三國演義》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一節,關於關羽斬華雄的描寫,采用了側麵描寫,文字用得極少。
【例文】
求實
江蘇胡葆青
“葆青,葆青”,耳邊響起一串有節奏的,輕而急的呼喚。呀,象是對床奚莉萍的聲音,我翻了翻身,不想動。“嘿,虧你睡得安隱,下午的點題班會……”經她這一提醒,我睡意全消,拉上棉襖一骨碌爬了起來,懊惱得直拍腦袋:“哎呀,我倒想早點醒來準備準備的,現在,唉!”宿舍裏的其他幾位女同胞也醒了:“你們這兩個瞎子,現在才五點十分。是不是要幫葆青想點子?我們也來湊湊。”“太妙了!”我高興起來。可是,討論什麼呢?班會的題目是由來賓當場出,題目公開後才能著手準備,準備完畢就開,準備時間越短越好,開這樣的班會,總得有點特色才好。況且,今天觀摩班會的可是江蘇省十幾所中學的校長啊!
“最要緊的是猜題。”“有什麼好猜的?形勢明擺著,朝理想,前途方麵去準備,沒錯兒。”大前提確定了,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有的主張讓我寫幾篇“以不變應萬變”的文章,由她們去朗誦;有的主張縮短討論時間,提高效率。外邊是冰天雪地,屋子裏卻熱氣騰騰。“現在就猜題吧……”一個同學躲在被窩裏嘟噥了一句,聲音很細,我心裏卻“咯登”了一下。她的聲音立刻被一片申辯聲淹沒了:“這和現在社會上的弄虛作假不同!”“咱們又不求老師,還是靠自己嘛!”……我坦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