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技巧1(3 / 3)

“嗯,看筆跡好象不是我們班同學寫的。至於勞動嗎,好象都很認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楊龐含含糊糊地說。

以後幾天,被找的同學越來越多,不過,據透露:成效不大。唯一的線索是,高二(3)班柏申同學由於是星期身體不適,沒有下鄉,會不會問題出在她身上?

懷疑要成為現實,需要的是證據。高二(3)班班主任薑老師到柏申家拜訪,同學們四處了解,向領導打聽,不到一星期,真相大白了。物理成績突出的柏申在家利用自己學過的物理原理,為附近某家街道無線電廠的一項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原來,表揚名單上沒有的人是柏申。但“小字報”的筆跡又不是她的。那麼小字報是誰寫的呢?

終於盼來了星期二的校會,全校師生都想聽聽學校對這件事的評論。

“同學們!”廣播裏傳來了朱老師熟悉的聲音。“對學校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大家都很關心,也一定很想聽聽學校領導的意見。一句話,對於那位寫紙條的同學的動機,要充分地肯定,並且要號召大家學習他這種勇敢的精神。但是,用的這種方式是不是欠妥了些?不過,也不能因為方式不對而掩蓋了他的優點……至於這張紙條是誰寫的,我們也不想調查了。”

第二天上課前,一位梳著短發的女同學來到朱老師辦公室,“朱老師,那張字條是我寫的。”她是高二(3)班的韻芸。“不過,寫這張字條的目的,是為自己叫屈。我認為這次勞動自己表現也不錯,沒受老師表揚,有點氣不過。就讓弟弟寫了這張紙條。關於柏申的事,我根本不知道。柏申應該受到表揚,她才是表揚名單上被遺漏的人。而我……”語音越來越低,頭也越來越低。

哦,表揚名單上沒有的人!

【簡析】

這是一篇運用懸念技巧,取得較好效果的作文。文章的開頭提到“一張寫滿勞動積極分子名單的大紅榜”下,竟又出現一張“小字報”,其內容是領導“不該把應當受表揚的人遺漏了!”這張小字報在校內掀起了風波,大家紛紛猜疑:是誰寫的?為誰辯護?接著,楊龐等同學被老師“審查”了。幾天以後,班主任了解到柏申做了好事,從而確定了“為誰辯護”的對象。但小字報上的筆跡又不是柏申的,“是誰寫的”仍是個謎。校會上朱老師的評論又引來了韻芸的“自首”。但她不是為柏申辯護,而是為自己叫屈;紙條是她讓弟弟寫的,謎底解開了,這個結果真出人意料!韻芸是在聽了廣播,被柏申的事跡感動後,帶著羞愧的心情來“自首”的。一篇不長的文章把“小字報”的風波寫得波瀾起伏,引人入勝。這出奇製勝的效果是運用懸念技法的結果。

欲擒故縱的技巧

擒是捉拿,縱是放跑。擒與縱是生活中固有的現象。生活中常有得而複失,失而複得的現象,在這得失之間,常常引起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這便是擒縱手法的生活依據和心理根據。這裏的一擒一縱反映了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寫作中的擒與縱,則是組織文章情節,製造波瀾的重要表現技巧。擒與縱是一對矛盾,擒是目的,縱是手段。貓捉老鼠,有時故意放跑,目的是為了更有力地撲向它,從而生吞活剝。作為寫作技巧,有一擒一縱法,也有欲擒故縱法。

擒縱手法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寫作技巧。例如:莫泊桑的小說《項鏈》就運用了欲擒故縱法。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生得美麗、嬌豔,但因出身寒門,不得已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科員。她覺得自己生來就配享受各種精美豪華的生活,麵對寒傖的住房、破舊的家具,她常常忿忿不平,十分痛苦。她渴望出人頭地,享受一切榮華富貴,恰巧教育部長舉行晚會,邀請路瓦栽夫婦參加,這無疑是一個滿足她的虛榮心的機會,她自然不會放過它。可是,出席晚會她卻沒有漂亮合體的衣服。丈夫把另有他用的400法郎全部給了她,讓她購置衣服。衣服做好了,她又為沒有佩載的首飾而抑鬱不樂。於是她又從女友福萊斯蒂埃太太那裏借到一掛光彩奪目的項鏈。晚會那天,她比所有的女人都漂亮,所有的男人都瞧著她,設法打聽她的名字,連部長也注意到她。她沒浸在成功的歡樂裏。不料,舞會剛結束,她卻發現丟失了項鏈。為了償還賠項鏈欠下的債務,她度過了十年含辛菇苦的生活。十年的勞苦,使她由一個美麗的少婦變成一個衰老的婦人。小說的前麵盡量寫她的虛榮、美麗,這是“縱”;但當女主人公把項鏈還給人家後,模樣變醜了,才知別人借給她的項鏈是假的,並不值多少錢。可是為了償還項鏈,瑪蒂爾德卻付出了青春和美麗,這是“擒”。統觀全篇,前麵的“縱”,正是為了後麵的“擒”。“縱”得淋漓酣暢,“擒”得幹脆利索。由於小說采用了欲擒故縱法,整個作品波瀾起伏,搖曳多姿,產生了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擒縱手法是組織情節、結構故事的一個重要方法。這種方法首先來源於生活,同時,又符合讀者追奇探勝的審美要求。運用擒縱手法應該從生活出發,符合生活自身的發展規律,符合人物心理的發展過程。既要考慮讀者的好奇心理,巧妙安排,在展示生活的變化美中,使文章達到曲徑通幽的勝境,從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同時也要避免脫離生活、故弄玄虛的做法。

【例文】

杏兒熟了

江蘇薑如貴

又是杏兒熟了的麥收季節,我請了幾天假回家幫忙。不常回家,老實說,還真有點想家呢!特別是我那小弟弟,既淘氣又可愛,雖說剛滿八歲,但到秋天就上三年級了。學習成績我放心,入學不到兩年就能寫信給我(當然不會寫的字是用拚音代替的),隻是這一年來是否還淘氣了呢?

弟弟淘氣得很。他常常早早到校,掩好門,把掃帚疙瘩放到門頭上,誰先推門就得挨一下,連老師也吃過虧,因此少不了挨批評。上課鈴響了,老師走進課堂,同學們起立向老師行注目禮,弟弟往往偷偷地把同桌的凳子朝後移移,老師點頭示意大家坐下時,那同桌少不了要“四爪朝天”,為此也進過不少次辦公室,可屁股一調又忘了。最淘氣的事,要數弟弟糟蹋隔院王爺爺家院裏那棵杏樹了,自從弟弟學會了爬樹,那棵樹上的杏子沒等成熟就光了。杏花兒剛收蕾,結出黃豆大的杏兒時,弟弟摘了一把又一把,用來做彈弓的“子彈”,說圓的打起來不歪;長到小球大時,弟弟又偷了很多做小球玩,滾圓滾圓的,滾起來真快:等到杏兒熟了的麥黃季節,王爺爺別想嚐到一個杏子。去年,王爺爺一氣之下給杏樹圍了一個籬笆,結果偌大的一樹杏樹隻剩下樹梢上的十來個杏子,還沒等十分成熟就被王爺爺敲下,要不然,樹旁邊的一畦菜也全給糟蹋了。王爺爺給了我兩個杏子嚐嚐,那味兒雖有點澀,但還爽口。

“姐姐——姐姐——”帶稚氣童音的喊聲把我從回想中驚醒,我抬頭望去,隔院王爺爺家的門樓已聳立在眼前,再向那邊就是我的家了。隻見弟弟雀躍似的向我跑來,紅領巾在胸前一飄一飄的,使得他那紅撲撲的臉顯得更紅了。更顯眼的是左臂上還有兩道紅杠杠,分明是中隊幹部的標誌。

弟弟拉著我的手,我看著他臂上的紅標誌:“哦,有進步了?還當上幹部呢!”

弟弟甜甜地笑著,顯然,這笑裏帶著幾分得意。

“哎呀,是大孫女回來了,快進來坐。”王爺爺無兒女,他一貫這麼叫我,不管我同意不,硬把我讓進他院裏。

一進院裏,立刻映入我眼簾的,是院中央的那棵顯眼的杏樹,生氣盎然,黃中帶紅的杏兒互不相讓,一嘟嚕一嘟嚕地掛滿了樹梢,壓彎了枝條。枝杆下麵還有一根根小木棍撐托著。更有趣的是樹幹上還紮著一個一米來高的草人,頭上用白紙裱起來,還斜斜歪歪地畫上了鼻、眼、嘴、胡子,身上橫綁著一根竹杆,杆端用草繩係著一團破棉絮,風一次,晃悠晃悠的,活象薑太公在釣魚……我一看便知,這是用來嚇唬那些饞嘴而淘氣的小鳥的。可是這怎麼能嚇住那饞嘴而淘氣的弟弟呢?奇怪呀,我好象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是真的了:圍著杏樹的籬笆也不見了,長上了綠油油的小菜,還有這麼一樹杏兒在淘氣的弟弟的眼皮下成熟,真是難以想象的,難道弟弟真的變了?王爺爺好象看出了我的意思,笑嗬嗬地把我讓進屋裏,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來——

原來自打我走後,弟弟在老師和家長的多次耐心教育下,進步很快,去年當上組長,今年當上班長,特別在“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中表現尤為突出。杏花兒盛開的三月,弟弟每天放學回家都提水幫媽媽和王爺爺打掃院子,給杏樹澆水、施肥。杏兒長大了,常常飛來一些不知名的饞嘴鳥兒偷吃杏子,弟弟便幫助王爺爺紮了草人,果然,一隻鳥兒也不敢沾邊了。王爺爺見籬笆在那兒礙手礙腳的,便連根拔了。杏兒漸漸成熟,枝兒太沉了,弟弟又找來了木棍、布條給樹打好撐子。今天是星期天,弟弟一早又來幫助王爺爺打撐子。

王爺爺說著,又把我引到杏樹旁,摘了幾個又大又紅的杏子叫我嚐嚐鮮,又摘了幾個給弟弟,可是當我回頭找弟弟時,他已不聲不響地到了大門外,還回頭喊:“姐姐,我去幫軍屬劉奶奶掃院子,你玩玩回去呀!”哦,聽口氣,儼然是我的哥哥,而不是我弟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