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指南針也有出“誤差”的時候,比如“磁暴”發生時,指針顫動,不能正確指向。在當前的改革浪潮中,有從各個方向刮來的“不正之風”,幹擾著我們的思想,容易使青年人思想產生混亂。在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潮影響下,去年部分大學生鬧事,就是一例。從上文事例來看,如果學生們是在錯誤的而不是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訓練,或盲目加大運動量造成身體損傷,或饑不擇食照搬他人方法,要得到A縣團體冠軍的成績必成泡影。
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低效率的實踐;錯誤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是可怕的、危險的實踐;隻有科學理論,才能帶來實踐的勝利和國家的富強。
指南針要校準才能運用而不致錯指;人的思想正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前進而不致誤入歧途,那就要是以馬列主義為方向,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根本。別忘帶上指南針,即將上路的朋友們!
【簡析】
這篇1987年的高考作文運用的就是比喻論證的方法。
當年的試題以育民小學辦遊泳訓練班為對象,就理論對實踐的意義發表看法。這位考生開始就說起“指南針”,似乎與題無關,實際是針對題目,以指南針作比喻,來談理論的指導意義,並將這個比喻貫穿全文,這麼做的效果使論證十分嚴密,道理也說的透徹。
語言是否準確生動這也是作文評分的標準之一。怎樣錘煉語言也是廣大考生關心的問題。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是錘煉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擬人、比喻、排比則是使用的最多的修辭手法,如何掌握其特點就顯得重要了。
科技想象型作文的寫法
隨著人體器官移植獲得越來越多的成功,科學家又對記憶移植進行了研究。據報載,國外有些科學家在小動物身上移植記憶已獲得成功。他們的研究表明:進入大腦的信息經過編碼貯存在一種化學物質裏,轉移這種化學物質,記憶便也隨之轉移。當然,人的記憶移植要比動物複雜得多,也許永遠不會成功,但也有科學家相信,將來是能夠做到的。假如人的記憶可以移植的話,它將引發你想些什麼呢?
請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作文內容的範圍,寫一篇文章。
這是1999年全國高考作文試題。同已往曆屆高考作文命題相比,這次作文命題更具時代色彩、綜合特色。當前是高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記憶移植”就屬於高科技的範疇,頗能引起人們的興趣。此題一出,甚至引起強勁的科普熱情,使科普書籍一時熱銷,便是極好的證明了。這個命題和黨中央號召發展高科技的步調一致,表現了時代精神。這道作文題是給材料作文、劃定作文內容範圍的範圍型作文,命題者要求考生不得寫詩歌,但可以“編述故事、發表見解、展望前景”,即可以寫記敘文、議論文及其它文體,文體要求很寬,可見這是一道限製很少的綜合類的作文題了。這道作文題不僅可以檢測考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還可檢測考生的思維活躍程度、知識積累厚薄,甚至可以檢測考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高低,一題多測,這正是其綜合性強的表現了。
這道作文題要求考生有豐富的聯想和活躍的想象,而這聯想和想象又是由高科技引發的,並且要由“記憶移植”生發開去,因此將它歸為科技想象型命題也是合符道理的。這點也正是這次作文命題不同以往而獨具的特點了。
怎麼寫好這種類型的作文呢?
首先是要認真審題,準確把握作文題目要求的作文內容範圍及文章體裁。在這次高考評卷中,發現有篇作文不是寫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引發自己的想象,而是寫“記憶移植”是不可能的,文章的一處寫道:“記憶是意念,不是物質,隻有物質的東西,才可能移植,抽象的意念怎麼可以移植呢?因此,我讚成人類記憶移植永遠不會成功的觀點”。這篇作文盡管寫得文通字順,但由於審題不清,背離了命題者的要求,便成了失敗之作了。當然,這是極個別的例子。這位考生如果認真審題了,就會發現這道作文題不是讓寫“記憶”可不可以移植,而是假定記憶可以移植,你會想到些什麼事情。
為了抓住題意要求,在審題時注意關鍵詞語是十分有效的。如“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中的“假如”,它將引發你想些什麼的“想”字,又如題目中“注意”部分裏“可以大膽想象”的“大膽想象”等等。“假如”是“假設如果”、“假定如果”等意思,即姑且認定記憶可以移植,你會想到些什麼呢?“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是個假定的前提,命題者要求在這個前提下,寫自己由此產生的想法,即用這個科技成果去做什麼事。這麼審題,便把作文內容的範圍確定了。命題者在“注意”事項中作了規定,如說可以“編述故事、發表見解、展望前景”等,“編述故事”,即是可以講述一個有關記憶移植出現的人或事,點明可以寫記敘文,“發表見解”,即是點明可以寫議論文,實際是指示應寫的文體。審題的目的無非兩個:一是確定文章的內容、主旨,二是確定文體。這兩個東西把握準確、了然於心了,就可進一步確定文章的主題、材料、結構和寫法等問題了。可見寫這類作文也要做好審題這種奠基式的工作。
其次,大膽地聯想和想象是寫好這種作文的基礎。寫任何文章都離不開聯想和想象,而這類科技想象型作文,尤其強調聯想和想象。實際上,活躍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是寫這類作文麵敗的決定因素。
聯想和想象是人類特有的品質,法國的狄德羅在《論戲劇藝術》中說:“想象,這是一種物質,沒有它,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思想的人、一個有理性的生物、一個真正的人。”任何一個人,都具有聯想和想象的能力,但是,聯想和想象能力又不是人人均等的,不同的人,其聯想和想象能力的差別極大。在寫這個作文題目時,聯想和想象是關鍵,甚至可以說,它成了考生聯想是否開闊,想象是否豐富的試金石。回顧以往曆屆的高考作文題,其中也不乏要求考生發揮想象的,如1963年的《唱〈國際歌〉時所想起的》,1990年的一對孿生姐妹在玫瑰園的對話,1992年的誰清理了候車亭前的玻璃碴,1995年的《鳥的評說》,命題者都要求考生發揮“想象”,但是,特別強調“大膽想象”,除1986年上海試題《2000年回母校》外,就數這次命題最為突出了。從試卷評閱結果看,那些得高分的作文,一律都是聯想開闊、想象新穎、活潑的文章,而大多數不理想的作文,都是聯想滯塞、想象幹巴、平淡之作。
因此,要寫出優秀的科技想象型作文,其關鍵是會聯想,會想象。怎樣使聯想和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張開呢?其關鍵又是需要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生活以及勤奮的追求。著名作家秦牧說:“如果沒有豐富廣泛的知識,就不可能有豐富的聯想。一塊石子投到一個小池子裏,它所能引起的漣漪範圍是很小的,但是投到一個大池子裏,它所出現的反應範圍就要大得多了。”(見《思想和感情的火花》)。著名詩人臧克家在《寓言詩雜談》裏指出:“想象的豐富與否,決定於對生活的深和和對宇宙萬物的觀察與思考,了解物質的本質、屬性及其相互的聞係。”著名作家王汶石說:“對我們來說,想象力來自革命生活實踐,實際鬥爭經驗,來源於對生活的激情……想象力還有賴於勤奮。”(見《思想境界及其它》)。可見,沒有生活的積累和知識的積累,聯想和想象就像沒有翅膀和空氣,飛不起來了。自覺地深入生活、自覺地讀書、學習,是聯想和想象活躍而豐富的基礎。
聯想和想象力既然是平時生活和知識積累的結晶,但寫科技想象型作文,又必須在考場裏完成,這便是一個矛盾。當然,為了從根本上提高聯想和想象能力,是應該在平時加以培養和訓練的。平時沒下這番功夫,到了考場裏,聯想和想象力不會因為要考試就會突然活躍起來的,這有點南宋大詩人陸遊教他兒子的話,他兒子向他請教作詩的方法,他說:“汝欲學作詩,功夫在詩外。”誰想在考場裏有活躍而豐富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功夫也在考場之外了。但是,高考必須在考場裏進行,這又怎麼辦呢?其實,也不必害怕。因為每個參加高考的人,都有十七、八歲了,都經曆過一段社會生活的磨煉了,而且,“十年寒窗”,也積累了一定的知識了。這時,就應該開啟自己的記憶之門,將考題要求,同自己的生活經曆聯係起來,同自己的知識積累聯係起來,大膽地聯想,大膽地想象,從中找出互相聯係的、能夠表現主旨的材料,去寫出高質量的科技想象作文。
第三,這類沒有文體嚴格限製的想象型作文,一般要求自擬題目。題目像人的眼睛一樣,是人的精神的凝聚點,因此,應仔細推敲,確定一個鮮明、生動、準確的好題目。
為了理解上述道路,請看兩篇優秀的科技想象範文。
【例文①】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北京考生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將自己與朋友間發生的一切不快統統抹去,重新植入我們手挽手、肩並肩歡歌笑語的日子。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將我的任性從父母的腦海中輕輕擦去,然後將我的孝順、聽話與無盡的愛重新移入父母的腦海,讓他們的臉龐永遠綻開舒心的微笑。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將充滿歡樂的童年時光植入貧困山區孩子們的腦海中,讓他們不再因兒時貧苦而帶來的傷痛難以開懷,取而代之的則是甜蜜、幸福的童年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企盼。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將一個充滿溫馨與愛的家庭移入孤寡老人的腦海,讓他們不再因子女的不孝、冷漠而鬱鬱寡歡;讓他們不再因老伴的離去而黯然神傷;讓他們不再因孤獨而沉默寡言。我要讓美好的回憶陪伴他們度過餘生。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將五彩斑斕的世界移入盲人的腦海;我要將美好動聽的音樂移入雙耳失聰的人的記憶,我要將一切鄙視與不屑永遠移出全世界殘疾人的記憶,而把一份同情與關愛輕輕地放入他們的腦海,讓他們的唇邊開放微笑的花朵。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將恐懼與炸彈永遠移出南斯拉夫人的記憶!讓他們不再因親人的失去、家庭的破碎而悲傷,不再因國家的支離破碎而失去對未來的期望,不再因那血淋淋的殘景、那被大火燒焦的殘垣斷壁而永遠留下一個永不愈合的傷口!我要將北約的炸彈從他們的腦海中抹去,還給南斯拉夫人民往昔美麗、寧靜的國家的回憶。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將和平移入一切遭受過苦難的人民的記憶,要將踐踏和平的觀念永永遠遠移出那些“戰爭狂人”的記憶,讓我們共同留下對過去和平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未來和平生活的無盡向往吧!讓我們——全世界不同膚色的人民團結起來,為創造和平而不懈努力!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譯說】
這篇作文得了滿分,成為這屆高考作文的優秀之作。這位考生審題準確、聯想活躍、內容充實、語言表達也十分流暢。作者采用排比段的方式,層層遞進的結構方法,從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角度,自己便要將與朋友之間的不快、自己對父母的任性,移植為友好、孝順,還要使山區孩子有幸福的童年、孤寡老人有幸福晚年、盲人有人關愛,尤其是遭受侵略和破壞的南斯拉夫人民能夠重新享受往昔那美麗、寧靜的生活,使“戰爭狂人”失去踏踐和平的意念,大家享受和平的生活,按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到世界的順序,表現了作者美好的向往,聯想十分開闊、充實,寫來駕輕就熟,實為難得的佳作。
【範文②】
由“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說開去
北京考生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把所有偉大學者的記憶全移植到我的腦中。愛因斯坦的,牛頓的,愛迪生的,居裏夫人的……總之,越多越好,這樣我也就不費吹灰之力地成了一名偉大學者。”我邊看報紙邊美滋滋的想著。
突然“江總書記參觀俄羅斯科技城時強調”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江總書記強調什麼呢?”我又往下看去“總書記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我想起了老師在課上講的話,“現在我們強調的是創新思維,老跟著答案沒勁,要自己想出更好的答案。”
假如我把那麼多人的記憶都移植到我的腦中,也就是我的腦中全都是別人的知識,別人的記憶,我又從何而談“創新”呢?
牛頓是個偉大的學者,他的許多偉大發現是史無前例的,如:萬有引力、力學三定律、光的微粒學說及微積分等。這哪一項發現是通過移植別人的記憶而得到的呢?沒有。每一項發現都是他努力創新的結果。但到了牛頓晚年,他卻陷入了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的思維記憶裏不能自拔,順著他們的思維記憶去尋找上帝的存在,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由此可見,創新思維是多麼的重要,而一味地陷入別人的思維記憶,特別是陷入錯誤的思維記憶中去又是多麼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