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揉擦耳朵最健康

具體做法是:

(1)將兩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溫熱,然後將食指輕輕插入耳孔內,稍為回轉,做10次左右後,將食指頭緊緊塞住耳孔,經過2-3秒鍾,很快地拔出,這樣連續做36次。

(2)用雙手拇指按著雙耳後麵的上部,用其餘的四指摩擦雙耳,注意動作要輕柔。

(3)用手掌將耳朵從後向前壓曲,回轉36次;接著再以手掌心壓住耳孔,把五指按在後枕部,食指放在中指上,用力彈滑,可聽到“咯、咯”的聲音。

(4)兩手拇指、食指相對,分別從兩耳廓上端向耳垂呈螺旋形揉捏,反複數次;從耳輪到耳中帶,再到耳根帶,各三條帶,每條帶各揉數遍,直到耳廓發熱為止。

(5)揉熱後,將耳廓的凸凹部位普遍點捏,找出敏感點(壓痛點),就重點捏揉;達到針刺穴位的作用,效果更好。

(6)用拇指肚由耳垂後沿耳根向上推至耳上端,再用食指接著由耳前上方向下推至耳垂前,如此反複5-10遍。

(7)用兩手拇指與食指對捏住耳下端的軟骨,先向外側牽引拉耳廓,至外耳道有微痛感,再有節奏地向外下方微微震動、牽拉,一下接一下。一般牽拉50-150下,

(8)每天早晚洗臉時,用毛巾上下左右揉搓耳廓,並用毛巾裹著手指在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窩及耳孔中擦揉,以發熱為度。

這樣按摩頭部最健康

1放鬆頭皮下肌肉

(1)拉頭發。兩手各抓一小撮頭發,向上輕輕地提拉幾秒鍾,然後放鬆;再換一個部位,重複以上動作,直到所有的頭發都拉遍為止。

(2)全麵頭皮按摩。兩手五指分開,從頭部兩側伸向中央,所有的手指均同時稍用力下壓,用劃圈似的動作按揉整個頭皮,從前額到頸枕部,

(3)拍打頭皮。具體方法為兩手張開,輕快地拍打頭皮,兩手交替,繞著圓圈拍打,持續3-5分鍾。

2放鬆斜方肌

①放鬆肩部,後搭肩轉動頸部,按順時針方向擺動,然後反方向,重複3-5次。

②斜方肌按摩。將左手放在右肩上,找到從脊柱頸段延伸到肩膀外側的斜方肌,從肩膀外側開始,用指尖按揉斜方肌,直至頸外側。

3放鬆下頜肌肉

(1)兩手輕壓下凳肌肉,片刻後放開,重複3-5次。

(2)下頜肌肉伸展,嘴唇成“O”形,片刻後合上,重複5-6次。

(3)按摩下頜,做咀嚼運動,放鬆下頜,用指類按摩咬肌。

這樣的耳部按摩最健康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藏精,開竅於耳,醫治腎髒疾病的穴位很多在耳部。

那麼,具體怎樣按摩耳部最有利於健康呢?

1雙手拉耳

即左手經過頭頂牽拉右耳朵向上數十次;然後以用右手從頭頂過,牽拉左耳朵數十次。這一鍛煉可促進頷下腺、舌下腺的分泌,使耳朵部分充血,減輕喉嚨疼痛,治慢性咽炎。

2雙手打耳

以雙手把耳朵由後麵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這種刺激能達到使心髒活躍的目的。每次20下,隻要長期堅持,必能補腎。

3雙手掩耳

將兩手掌掩兩耳竅,手指部分置於腦後骨上,先用左手食指彈擊右手中指,左右各彈擊24次。也叫“擊天鼓”,“擊天鼓”時可聽到“隆隆’之聲,這種刺激也同以活躍腎髒。

4搓彈雙耳

用雙手分別握雙耳的耳垂,輕輕地搓摩耳垂,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原形,每人2-3次,每次20下。此法可加速耳朵的血液循環,活躍腎髒。如果能夠堅持每天如此,定可有所收獲。

這樣的自我按摩最健康

1頭頸部分

(l)用十指梳摩頭皮和頭發。

(2)幹浴麵。

(3)搓擦脖頸、喉部。用兩掌橫起搓擦脖頸兩側;然後右掌橫放在後脖頸15次,兩手輪換捏掐;用手掌上下輕擦喉頭;15次。

2上肢、胸助

擦胸肋時,用右掌緊貼皮膚,由上向斜下來回用力搓擦左胸部,至發熱;然後用同樣方法搓擦右胸部。兩掌緊貼側肋上下用力搓擦至發熱。女同誌注意雙乳的按摩,可用雙手托住雙乳輕輕揉動;或由乳房邊緣向乳頭用手掌輕輕揉捏;輕輕按壓乳房四周,然後沿乳腺用指輕輕揉捏。伸出左臂,用右手掌搓擦左臂內側外側各十數次,反之亦然。

3腹腰

兩手擦熱相迭在肚臍上,順逆時針各轉摩30圈;兩掌拇指向下,十指相對,橫按在後腰上,上下搓擦,至手臂酸痛不能忍受為止。

4下肢部分

用雙手手掌從大腿根至腳上下搓擦至發熱。好像洗浴一樣,腿的前後、左右側分別搓擦,搓完一腿換另一腿;揉撚踝關節,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別按在右腳的內外踝關節上,揉撚30圈;用食指、拇指捏掐腳後大筋20次;摩擦腳心40次。做完一側腳再做另一側腳。

這樣搓腰最健康

具體做法:

1搓

端坐,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掌對搓生熱後,緊接兩側腰眼處(第三腰椎棘突左右各10厘米的凹陷處),稍停3-5次呼吸後,兩手掌順著腰椎兩旁,上下用力搓動;向上搓動兩臂後屈盡處,向下搓至尾骨下的長強穴(尾骨尖與肛門之間)處,連續36次。

2捏

雙手拇指和食指同時夾捏脊椎正中的皮膚,從與臍眼平行的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開始往下捏,捏一下鬆一下,直至尾椎處。如此捏脊4次。

3摩

兩手輕握拳,拳眼向上,以掌指關節突出部分在兩側腰眼處,做旋轉揉摩;先以順時針方向旋摩18圈,再以逆時針方向旋摩18圈;兩側可同時進行,也可先左後右進行。

4叩

兩手輕握拳,拳眼向下,同時用兩拳的掌麵輕叩(以不痛為度)骶尾部;左右拳各叩36次。

5抓

兩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於腰側不動,其餘四指從腰椎兩側處,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膚。兩手同時進行,各抓擦36次。

這樣進行熨烙按摩最有利健康

1石熨按摩法

將鵝卵石烤熱,用布包裹,將其握於掌中,在患處或穴位處做推揉、輕摩、輕壓等,待鵝卵石的溫度降低可撤去包布,直接在皮膚上按摩,按摩時,患處或穴位可塗潤滑介質,所選用的鵝卵石必須光潔圓滑。

2蛋熨按摩法

用青殼的熟鴨蛋數隻,趁熱在施術部位撚動、推摩,推撚至蛋涼為止。本法在小兒按摩中運用較多,俗稱小兒鴨蛋推。注意鴨蛋不宜過燙,以免燙傷皮膚。

3瓶熨按摩法

用250毫升或500毫升的醫用鹽水空瓶,裝滿熱水,水溫以皮膚能夠耐受為宜。將瓶放於患處,做往返推滾按摩。瓶中水溫降低後可更換熱水繼續操作。在進行瓶熨的同時,還可以根據病情的需要,做蔥熨按摩。方法是將蔥白切成絲,裝入布袋,敷在患處,布袋上再加一層厚布,用水溫稍高的熱水瓶在布袋上做滾動按摩,或將水瓶放於患處不動,進行定位熨烙。

4袋熨按摩法

將一些加熱後的物質,或者能夠發熱的物質裝入布袋,然後將布袋按於患部,做緩緩的按揉。也可隔布袋做輕叩。一、采取良好的睡眠姿勢

1俯臥睡眠:這種睡眠姿勢不好。因為在俯臥時胸部直接受壓,胸廓不能展開,肺髒的氣體交換和心髒的收縮舒張都會受到限製;為了呼吸,頭部要偏向一側,麵頰受到壓迫;由於頸部過度偏轉,頸肌得不到放鬆;俯臥位時兩下肢必定要直伸,致使肌肉不能全部放鬆休息。

2仰臥睡眠:采取這種睡眠姿勢的人不少。有人認為仰臥能使人感到全身舒展、輕鬆自如,實際上在仰臥時,上下肢體是處於直伸緊張狀態,肌肉並沒有得到滿意的鬆弛。仰臥時容易將手放置於胸前,心髒和肺部受到手的壓力,會引起呼吸不暢,促使大腦作惡夢,嚇醒後還會感到胸口發悶。

3側臥睡眠;這種睡眠姿勢較好。側臥時,身體脊柱略向前彎,肩部向前傾,四肢可以自由彎曲,放在比較舒適的位置,全身肌肉都可得到充分放鬆,容易消除疲勞。一般來說,向右側臥的睡眠更為可取,右側臥時心髒在上,受不到壓迫,有利於血液的搏出。由於胃髒的四分之三在左上腹,十二指腸在右上腹,所以,右側臥時,便於胃中食物向十二指腸移送。

當然,以上所提的睡眠姿勢都是相對而言,人們在睡眠中會有多次不自覺的翻身來改變睡姿,使睡眠舒適,特別是在入睡時或淺睡眠時,可以采取合適的睡眠姿勢,以便能夠睡得香甜,休息得好。二、枕頭高低有講究

日常睡眠時應選擇什麼樣的枕頭?一般來說,枕頭可以分為軟枕和硬枕兩大類。

選用枕頭要做到軟硬適中。如果枕頭過硬,頭枕在上麵會感到硌腦袋,而且局部會壓痛、壓麻,夜裏不得不時時翻身,這樣就會妨礙睡眠。相反,如果枕頭太軟,頭枕在上麵得不到支持,陷入枕內,側臥時會使呼吸換氣感到不暢,也不利於睡眠。

枕頭的高度也很有講究,應以符合頸椎的生理要求為標準。如果枕頭過高,就能破壞平衡。就常人來說,(一側)肩寬在12-15厘米之間,所以枕頭高度也應以12-15厘米高度為宜。這樣,在側臥時可使頸椎保持正直,仰臥位時頸椎處於生理彎曲,可使肌肉鬆弛得到休息,胸部呼吸保持通暢,腦部血液供應正常,從而有利於睡眠、休息和健康。

這樣的睡眠的時間更健康

有一個實驗說明,每夜能睡上7到8小時的學生,有16%的人在白天有5分鍾時間感到昏昏欲睡。研究者們據此斷定,這些學生都屬於喪失了睡眠時間的人。

如果他們在一星期中能比通常早1個小時甚至90分鍾時間上床睡覺,那麼他們就會在健康方麵得到益處。如果人們每天都用鬧鍾來喚醒自己的話,這無異是在剝奪一個人的自然睡眠時間,就是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時間。

夜間睡眠不足的人會影響白天的精神,因而對於從事腦力勞動者會失去辦事效率。更壞的情況是,睡眠時間的失去是漸增的(積累的)。

大多數人每天需要7到9小時睡眠。專家們建議,首先要確定最適度的睡眠表,然後用10天以上時間係統研究睡眠時間是否得當。如果你感到每天早晨都精力充沛,並且在白天也能集中精力學習,那麼這個每夜睡眠時間的平均數就是你較為理想的睡眠時間。

如果你要用鬧鍾來掌握時間、或者在做一件反複的、安靜的或不繁重的工作時感到有些困倦,那麼每夜就需要多睡30分鍾-90分鍾時間。

專家們曾忠告過人們就寢時間與其遲一點還不如早一點好。如果你辦不到這一點,那麼就在星期六或星期天下午用1小時或不滿1小時的時間打個瞌睡。

這樣睡前鍛煉最健康

老年人在睡前練習一種簡便易行的按摩與氣功綜合的保健功,能促進內氣運行,從而起到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整氣血、祛病保健的作用。

這種保健功的做法是:

(1)每晚臨睡前,麵北靜坐3-5分鍾(閉目盤腿靜坐,雙手自然平放在膝上,掌心向上,頭若虛)。

(2)以手心磨擦足心10餘次(左手心搓右足心,右手心擦左足心)。

(3)坐正後用雙手從腰眼兩側往上捏脊(邊捏邊提,反複幾次)。

(4)閉目仰臥,四肢輕鬆平放,意念鬆靜,呼吸自然,用右手揉摩臍上腹部10餘次。

(5)用雙手的中食指分列於臍旁的兩橫指處(即天樞穴),點按3-5下。

(6)再從右左肋下(門章穴),用雙手掌左右同時輕推至臍部3-5次。

(7)雙手疊平按於臍下2-4橫指處(即氣海穴和關元穴),揉按10餘次。

(8)躺床仰臥,四肢平放,消除雜念入睡。

這樣睡前放鬆最健康

(1)旋轉頸部。直立;手臂自然下垂,盡可能地向左、右、前、後伸展頸部。練習過程中,若感到頸部疼痛,就停止練習,並請醫生檢查病因,以便對症治療。

(2)轉肩。頭不動,慢慢地向前轉肩,再慢慢向後轉肩。

(3)抬臀。先蹲立,再兩手向背後伸出撐地;然後向上抬臀,使人體好似一個“橋”狀,兩手慢慢地向腳後跟靠攏。20秒鍾後恢複到開始姿勢。

(4)兩臂上舉。兩手臂置於頭上,十指交叉,兩臂緊貼耳部,做最大限度的手臂上伸動作;然後十指分開,兩臂在空中自然抖動,放鬆上肢肌肉。

(5)站立;兩臂在體前放鬆甩動並抖動,以放鬆上肢肌肉。

(6)站立;用手捶打大腿肌肉,再用雙手搓動大腿肌肉,使大腿放鬆。

(8)仰臥;雙手托住腰,並努力使臀部和下肢向空中豎起,在空中進行下肢的振動,借以放鬆大腿肌肉;再屈膝坐於床上,用雙手搓動小腿的“腿肚子”,從而放鬆小腿肌肉。

(9)滾動。在床上或席上,兩手抱膝而坐,然後呈球形前後滾動。球形滾動是放鬆背部肌肉比較安全的方法,可減輕腰痛症狀。六、怎樣防治失眠?

失眠的發生,主要是大腦的興奮和抑製過程產生毛病,睡眠是腦神經細胞抑製擴散的結果,如果到睡前大腦裏仍然興奮點多,抑製點少,大腦裏老是處在興奮活動狀態,頭腦想靜但靜不下來,就難以出現睡意進入夢鄉;由於心裏想睡而睡不著,就會著急煩躁,結果就更難入睡。

對於失眠的防治,在於消除引起失眠的原因。白天多參加體育鍛煉,可使夜晚易於入睡;但體力活動不宜過強,以免過勞,妨礙睡眠。有人主張在臨睡前半小時作一下慢跑,運動量的標誌是身體發熱,但不出汗;頭腦清醒,但不興奮,這樣慢跑可以幫助失眠者容易進入睡眠狀態。此外,睡前半小時到1小時應放下學習,保持平靜的心情,躺在床上,盡量使全身鬆弛,放棄任何思考,做到身心寧靜,這樣就會產生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