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業前先用一段時間對當天學習的內容進行一次回顧和複習。這種回顧性複習,一般隻要重新閱讀一下當天所學的教材。翻翻學習筆記,作些初步回憶和思考就可以了。比如同學們在學校裏學習了有理數知識,回家做作業之前,就要把與此有關的知識要點消化一下並且記住。從人的生理角度來看,人們初次認識一個事物,會在大腦裏留下印跡,與大腦形成一種暫時聯係;經過及時複習,這種聯係就可以得到強化,而多次反複,便能鞏固下來了。
在學完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後,進行一次較完整的回顧性複習。這種複習除了進行必要的記憶、閱讀和理解之外,應著重將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的內容梳理一下,抓住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以及中心環節,並整理好學習筆記。有了這樣的複習做基礎,到了測驗或考試時就會心中有底,從容不迫。
上海有位學生,他養成一種習慣:在每堂課的間隙時間裏,對老師已講過的內容及時回顧;在每節課結束,總要閉目沉思一兩分鍾;在每天回家做作業之前,又要花上近半個小時進行默想;逢到周末,則是要花較多時間,回顧一周所學——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的學習內容。這樣,對他而言,每一種新學過的內容,往往要經過三至四次及時有效的複習,使他對新知識的掌握十分牢固。每逢測驗、考試,他便不慌不忙,不必開“夜車”,但成績始終遙遙領先。
3.係統梳理複習法
據科學家計算,一隻蜜蜂要釀出1公斤蜂蜜,需要來回飛行30多萬公裏,采集1200多萬朵花的液汁。每次回來,還要把液汁從胃裏吐出,由另一隻蜜蜂吸到自己的胃裏,如此吞吞吐吐120~340次,液汁才能成為蜜汁。但即使如此,這時候的蜂蜜,還含有不少水份,蜜蜂還要不斷地鼓翅扇風,使水分蒸發掉,最後變成濃稠的蜂蜜。由此可見,蜜蜂所以能釀出蜜來,除了它的勤快和博采以外,還有它對采集到的東西進行的不斷加工和提煉。我們在複習中,也應該像蜜蜂那樣,把平時“采集”到的知識,不斷進行加工、分類和整理。當然,這種整理絕不應是簡單地把已經學過的知識抄一遍,求得形式上的整潔。而是要通過分類、歸納等步驟,把這些知識係統化、條理化,從中找出一定的規律,以便能使所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
例如,在複習小學語文第十冊(京、津、滬、浙四省市教材)《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鳥的天堂)等課文的寫作方法時,我們可以做如下梳理——
三篇課文共同的寫作方法:寫景抒情。
桂林山水:寫山水,抒發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
雙龍洞:寫雙龍洞,抒發對祖國山河的喜愛之情。
鳥的天堂:寫鳥的天堂,抒發熱愛南國風光的思想感情。
從以上三篇課文中可以歸納出寫景抒情方法的基本特征:
(1)細致觀察,寫出景物的特征。
(2)按照順序,描寫景物。
(3)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寫之中。
(4)把景物描寫充分以後,直接或間接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寫景的目的明確化。
經過上述歸納、梳理,找出了三篇課文在寫作方法上的共同性和某些帶規律性的東西,這樣,隻要一提起其中的某一篇,也就很容易想起其他篇了。這不僅可以使記憶變得輕鬆,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對課文中的知識還可以獲得更為深刻的認識。
比如複習《釣魚能手》這一課,就可以把它濃縮為下列提綱:
釣魚能手會做漂亮的釣魚竿
釣魚經過拌糠投食
穿鉺下鉤
看浮子提竿
“我”也釣到大魚
通過這樣的濃縮梳理,課文內容被簡單化了,課文的精粹部分或本質問題被提煉出來了。把握了它,就能比較全麵地掌握課文的內容。在係統梳理複習時,如能采取圖表的形式,也往往能取得很好的複習效果。例如學習《生物學》脊椎動物一章之後,可以列出這樣的表。
類別生活環境構造皮膚
及附
屬物附肢呼吸
器官血循環
器官體溫生殖代表
動物魚綱水中鱗片偶鰭鰓心髒一心房一心室,單循環。變溫卵生,體外受精鯽魚兩棲綱幼體水中,成體潮濕陸地無鱗片皮膚裸露四肢幼體用腮,成體用肺、皮膚、輔助心髒二心房一心室,雙循環,動、靜脈血未完全分開。變溫卵生,體外受精青蛙爬行綱陸地角質鱗片角質板一般有四肢肺心髒二心房一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雙循環,動、靜脈血未完全分開。變溫卵生,體內受精。卵大,有硬殼蜥蜴、蛇、龜鳥綱陸地,飛行角質羽毛前肢成翼肺發達有氣囊心髒二心房二心室,雙循環,動靜脈血已完全分開。恒溫卵生,體內受精,卵大,有硬殼家鴿哺乳綱陸地毛、皮膚富有脂腺四肢肺發達,海綿狀心髒二心房二心室,雙循環,動靜脈血已完全分開。恒溫胎生哺乳家兔通過列表比較,我們看到,知識在腦子裏變得清晰了,不需要專門去背,也能記得很牢。
4.重點複習法
複習要在兼顧全麵的同時,分清主次,抓住重點,避免平均使用力量。以語文學科為例,一般說,一個單元的內容,所收課文少則為三四篇,多的就有五六篇。如果是一學期下來,那麼全冊書課文三十篇左右,即使是通讀一遍,也得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對學生而言,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一下子把什麼都重新學習一遍。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撇開次要的東西,抓住課本中最重要的內容,弄清它的意義,並集中精力將它們留在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