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方式變動時需要過渡記敘文有時采取倒敘開頭,先果後因。為使文章內容充實,還可插入另外的情節。如果過渡巧妙,不僅層次清楚,而且聯係自然,引人入勝。
例如《小米的回憶》的作者在第二段最後一句用句子過渡:“一想到小米的事,我便會感到分外的親切和溫暖”,與下文回憶相銜接,這種用句子過渡的方法叫做句子過渡法。
表達方式不同時需要過渡在記敘、抒情、議論等表達方法交替使用時,要有恰當的過渡。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文章開頭段用議論抒情表達方法,但轉入具體敘述時則用了“讓我還是來說段故事吧”來過渡,下文詳盡具體地記敘誌願軍戰士三件英雄事跡。這樣使文章融合一氣,順暢自然。
詞語過渡法詞語過渡法是在層次之間用關聯詞語進行過渡,如“於是”、“雖然”、“原來”、“因為”等。例如《反對自由主義》從第一段的“應該進行積極的思想鬥爭”轉到第二段“自由主義取消思想鬥爭”,中間用了關聯詞語“但是”,起到自然過渡的作用。
4.順敘法
按照客觀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文章結構,叫順敘法。這最常見的、最簡單的。最自然的一種方法。這種寫法使文章的層次與事件發展過程相一致,並且有頭有尾地敘述,脈絡清楚,明白易懂。
下麵例子是典型順敘法的範例,時間順序極其分明,來龍去脈分明。但此法易寫成流水帳,沒有波瀾。應注意材料剪裁,才能使文章起伏跌宕引人入勝。
例:《老山界》
下午爬山→夜行軍→山坡宿營→到達山頂→下午下山。
5.倒敘法
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斷提到前麵,然後再按發展順序進行敘述。也就是說先敘述交待結局、結果,然後再按照事件的發生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此法可造成懸念,使讀者首先知道結局後,急於知道事件起因、經過,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樣能形成波瀾,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題,增強文章的效果。
倒敘方法不適用於情節簡單的敘述內容。另外采用倒敘方法時必須把倒敘部分和順序部分的起訖點交待清楚,二者之間要界線分明,做好過渡,銜接自然。
例1:《一件小事》
“我從鄉下跑到京城裏,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但是在我心裏都不留什麼痕跡,倘要我尋出這些事的影響來說,便隻是增長了我的壞脾氣,——老實說,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卻於我有意義,將我從壞脾氣裏拖開,使我至今忘記不得。
這是民國六年的冬天……”
例2:《祝福》這篇文章就是用倒敘方法寫的。它是把事件的結局——祥林嫂的死提到開頭進行敘述的:“我”在人們準備‘祝福”的氣氛中回到故鄉魯鎮,環境的描寫使我們感到既緊張、繁忙、歡樂,又寂冷、淒涼。“我”遇到了祥林嫂,又“極秘密似的切切的”向“我”詢問魂靈和地獄的有無。第二天“我”又得知了祥林嫂的死訊。開頭倒敘方法深深地造成了許多懸念,即:祥林嫂是怎樣一個人呢?她為什麼淪為乞丐的?她究竟是怎樣死的呢?一連串的疑問深深抓住讀者的心,在作品中去尋求答案形成文章的波瀾,引人入勝。之後按時間順序敘述了祥林嫂悲慘的一生。
6.插敘法
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中斷原事件敘述,插入有關另一件事,敘述完成再回到原中心事件的敘述。插人的事件是對中心事件的說明、襯托,有助於人物刻畫、中心展開。
插敘法對事件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有時是對上文加以注釋,有時對下文做必要交待。但在運用插敘這種方法時不應節外生枝,需據文章需要而定,不需要插敘的不要硬插,不要喧賓奪主。插敘是對中心事件敘述的補充說明或交待,是為中心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