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四)(1 / 3)

三十日(星期三)續作遊記,所成不多。

下午三點本為學習討論會,聞王益在向全署同誌轉述廖魯言言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之報告,因往聽之。大致如下:農民有二重性,為勞動者,故反對剝削,但又為商品生產者,故有資本主義傾向。二者之中,當以前者為主。今言改造,即導使避免其後者。次言農業之必須改造,又在於工業發展甚速,不改造即不能與工業相適應。末言農村之合作化,可以使農民安步入於社會主義。王益轉述甚清楚而有條理,聽之不厭。

卅一日(星期四)晨八點開署務會議,修改明年之出版建設計劃草案。此已反複討論數月,今日為最後改定,即將送出。

飯後至東單新華書店古典門市部觀看。此為新近增設者,開歲即將營業。所陳多商務、中華之出品,書籍而外,兼售影印石印之碑帖書畫。他日更將收賣木版書雲。

至社中,與芷芬、安亭、萃中閑談。劉禦回昆明休養數月歸來,為餘談昆明、重慶、武漢三處參觀小學語文教學情形。

燈下續作昨日之文,得一紙而止。一九五三年於是終了。

一九五四年

一月〔略去二天〕

二日(星期六)晨看《編輯工作》之稿數篇,即送回芷芬。看《新觀察》社送來《遊臨潼》一文之校樣。又看發文稿一批。續作文字,所成無多。

三日(星期日)約頡剛、伯祥、元善小敘。伯祥先到,談其校注《史記》工作。元善次至。頡剛忙甚,十二點半乃至。滿子治菜,大家稱賞。食畢與頡剛談,請其考慮工作,為公家多盡力,不必再管私營出版社。渠言甚願如此,唯開銷月須五百萬,又家中人口多,有書五萬冊須集中一處供用,希公家為解決房屋。餘想此亦甚難。渠欲再與愈之暢談一回。餘又知其此次來京,看人甚廣遍,嚐托邵力子欲見周總理。不知其有何重要意見。

夜間,選民小組開第一次會,於王城之屋中。全組四十餘人,缺席者不多。推出小組長二人,一為周姓女同誌,一為王城。大家領得選民證一紙。下次再開會,將討論提出候選人。會開一時許散。

燈下看明年出版建設計劃之排樣,共二十三麵,匆匆過目,至十點半乃畢。

四日(星期一)在署中續作文字,所成不多。

飯後至北京醫院,看內科,謂亦是風濕症,請理療科考慮。醫生謂試用電療與按摩,凡十次。電療為太陽燈照射,凡十五分鍾,背部甚燙而不至於灼傷,自覺舒服。按摩由一女同誌為之,凡十分鍾,在背部輕輕摩擦,遠不若理發師之得竅,然亦略感鬆快。

回家已將四點,續作文字,迄於夜九點,一篇完成,題曰《在西安看的戲》,全篇不過四千餘言耳。

五日(星期二)上午在署看丁酉成所譯小學文學教學法三十餘頁。

午刻,偕愈之、洛峰、燦然至文化俱樂部,會晤陳叔通、俞寰澄二老,共聚餐。二老皆商務印書館之董事,與談商務公私合營事,初步交換意見。俟其他董事來京之後,再正式協商。

兩點半,餘先出,至北京醫院,照射按摩如昨。護士問餘昨日治療後如何,餘答曰當時固有舒適之感,夜間酸脹如常。

至社中,無甚事,看我社新出各種書籍,檢查其印刷裝訂。五點半回家,文叔在候我,留之晚餐閑談。

七點半,選民小組開第二次會,提候選人。搜索枯腸,仍複曳白。結果即在本組提出七人,餘在內,墨與至善亦在內。此為初步意見,交與工作組彙合其他小組所提,研究而淘汰之,然後交黨派、團體協商,協商之結果還須交各小組討論,然後確定正式候選人名單。餘所屬之選區為辛寺區,選民八千四百餘人,當選出代表九名雲。

六日(星期三)上午續看丁君譯稿十餘頁。開始作第四篇遊記,記羊皮筏、雁灘、蘭州瓜果等項。

下午之學習會仍為漫談。總路線之學習將延長至二月底而止。

七日(星期四)續作昨文,今日共得千餘言。

東單區之選民小組代表三人來訪問。蓋東單區小組中亦有提出餘名者。訪問為求得認識更明白,此法固至周密也。

下午仍至北京醫院理療。昨日星期三,醫院中亦學習,故停止治療。

八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討論本年第一季度工作要點,偏重於計劃之修訂核定,外則完成商務、中華兩家公私合營之手續。

飯後小睡片時。至醫院理療半小時,遂至社中。孫玄常、盧芷芬來談事。寫信兩封複投書問事者。

九日(星期六)專作文字。下午仍至北京醫院。

報上發表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之決定,詳密周至。三官來信言鬆江農村情況,土改以來不到二年,農村兩極分化已甚顯著,有購地至百畝以上者。若不合作化,走上老路固至易也。

十日(星期日)晨起續完前數日所作之遊記,全篇不足四紙,題目《坐羊皮筏到雁灘》,明日將送與《新觀察》社。作遊記已四篇,合計之亦有一萬六七千字,為時不過二十五日,亦為難得。今年當可寫稿十萬字,此目標甚低,宜可達到。

十一日(星期一)開始校改《斯大林全集》第八卷。半日看一篇有半,計四十頁。其較長之一篇為《論列寧主義的幾個問題》,大足細究。

下午兩點半仍至北京醫院。既而至社中,與辛安亭談事。萃中來長談,直至六點。調用人員陸續而來,今後將重行規劃編輯工作,重點在文史。

夜七點半,選民小組開第三次會。自第二次會之後,彙集辛寺區各小組提出之名單共七百餘人。就此名單作重點訪問,結果得具有代表性之人物十餘人,各組分別報告,介紹於選民。今夕重行推選,提出小組之初步候選人名單。我組提出九人,其七人皆為經介紹之人物,餘二人則王城與至善也。

十二日(星期二)續看斯氏集譯稿,半日看四篇有半,約四十頁。午後自北京醫院出來,即回家休息。

十三日(星期三)續看斯氏集譯稿五篇,凡二十餘頁。

下午開學習會,據近日黨中央所布之學習總路線提綱。此提綱包括全麵,循文誦讀,自可通曉。然究明其義,施於實際,亦大非易易。

十四日(星期四)上午看丁酉成譯稿,計三十餘頁。至北京醫院循例治療。

至社中,接雲彬信,抗議我社改其史稿而致誤。即與曉先商量,覺所謂錯誤處並不若雲彬所想之嚴重。餘先作一簡信複之。安亭來談社事,兼及同人情況。黎明腸癌,方在醫院割治。田世英一家十口,夫婦二人收入不足應用。病貧皆無善法。

十五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討論新華書店於北京設發行所事。發行所為進貨及內部批發之機構,而後,北京總分店則純負管理之責雲雲。

午後去北京醫院,仍返署中開公債推銷委員會,到我署各係統凡四十餘人。公教人員認購公債數平均隻須全年薪金之百分之一點五,估計大家之政治覺悟與經濟情況,定可超額完成。定明日動員,由餘作報告。

十六日(星期六)上午準備動員認購公債之報告。誦現成之稿殊覺無聊,自擬之稿雖簡略,總算自家的話,講來比較有勁。稿成已十一點過。

下午仍至北京醫院。按摩畢,往詢理療科大夫,告以十次治療已畢,而迄未見效。大夫勸我再掛內科之號,再行檢查。餘唯唯,心念手續麻煩,日日到院又費事,既無效果,亦可以止矣。

返署,四點作報告,聽者總署、人民出版社而外,尚有附近兒個單位之同人。五十分鍾而畢,浩飛補充說明具體作法,我署準備以下星期一認購完畢。

夜間開第四次選民小組會,組長報告由各黨派團體協商提出之代表候選人名單,其中七人係我組上次會上提出者,另外二人為其他小組所提。我組同意此九人,於是隻餘下投票之一事矣。

十七日(星期日)晨起不舒,索性執筆草第五篇遊記,記雁塔之遊。但未能堅持,得四百餘言而輟筆。

晚間,與伯祥、曉先、芷芬共飲。曉先來商雲彬史稿之修改,芷芬雜談社事,伯祥則閑談而已。八點半客去。

子愷來信,告杭州虎跑建弘一法師紀念塔已落成。抄示馬一浮、蔣國□(此字不明)兩詩。

十八日(星期一)上午續作遊記,居然順利,得千五百言,頗為難得。

下午兩點到社,與安亭、萃中談事。教部請調吳伯簫來我社編輯中學之文學課本。吳自東北來京先了解一下,再回東北師院交代,解副院長之職。餘與吳雖相識而不太熟,話題不多,共談半時許而別。下午背部特不舒,早歸。

十九日(星期二)上午續作遊記,亦尚順利,得千餘言。歸家午飯,休息。

墨於夜間仍看校樣,直至九點半。渠之勤於工作,亦性使然也。

二十日(星期三)上午續作遊記,不如前兩日順利,蓋以夜眠未安,精神有些恍惚。

下午開學習會,討論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目前是否適應之問題。餘聽諸君發言,名詞與概念皆距實際較遠,為抽象之辯難。至於餘自己,固亦莫明究竟也。

廿一日(星期四)晨間作完遊記,凡九紙,亙五日而成。送與《新觀察》社。

致書安亭、萃中,談數學課本事。薰宇、蔡德祉等按計劃編三種數學課本,而教部調來之吳君謂不宜用,可用東北譯本。同人中亦以為吳言可據。餘意則以為此是變更計劃,宜經詳商,何去何從,則最後當由教部決定之。又作書致建功、家霖,告以燦然自字典中看出毛病,頗嚴重,宜急謀補救,作勘誤。

午後看斯氏集譯稿,直至五點半,身體仍不舒,亦不去管他。

晚飯後又開選民會,王城講投票注意之事項。

廿二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卜明報告北京印刷生產力之情形。燦然報告出版局所擬管理報社、出版社、雜誌社企業經營之辦法。洛峰報告與商務、中華談公私合營之經過,此事於第一季度內將辦完。

一點半,開公債推銷委員會,結束推銷公債之事。我署係統十五個單位,共認十四億以上,我署則認一億兩千餘萬。均踴躍,出於自願,且又量力。

至社中,萃中、安亭來談。介新調來之鞏君、李君與餘見麵。談數學課本事,定於明日由數學編輯室集會討論。

至辭書編輯室,與魏、蕭、惲三君商補救錯誤之辦法。尚有二百萬冊未印,可以改版。已印之三百萬冊隻得刊誤矣。所謂錯誤,係於“國民”下解作“人民民主專政的對象”。當時油印分發原稿,多數人看過,餘亦看過,未經發覺,僅惲一人曾標明應改動,而蕭君等未之改。

薰宇、文叔候於餘室。薰宇為數學課本事頗牢騷,餘勸其平心靜氣。而餘黨事多麻煩,實未能平心靜氣。自己實力既不充,同人又甚力弱,複萌退縮之想矣。入睡後於一點半醒來,又念念於日間之事,因而不複安眠。

廿三日(星期六)彬然交來一譯文,將刊於《翻譯通報》者,內容為馬恩二氏對於翻譯工作之意見。囑餘潤色,並對譯者提意見。餘即為看之,原稿十一頁有餘,逐頁簽注修改意見,至午後二時而畢。

廿四日(星期日)作一書致董純才,表示兩點意見。一點為教育出版社之選題編輯計劃與出版計劃宜經教部之審核與批準。又一點為各種教本原稿之最後決定,宜出之於教部,不宜由餘簽字付排。往者皆由餘簽字,以個人而代教部之職權,大非所宜。書末謂此二點希教部商論,有所決定,即定為製度。教部作事拖遝,不示人以明確之辦法,餘故促之。

十二點,餘偕墨與鳳祥往九條胡同投票。以選民證領得選舉票一紙,上書九人姓名,即全區各小組共同提出之候選人。餘悉圈九人,投票於匭而返。

廿五日(星期一)自晨迄晚校讀外國經濟地理稿蘇聯之部分。外國經濟地理已編成一部行用,今又依據各方麵所提意見而改編,名曰改編,實為重編。

廿六日(星期二)作一書致胡繩、喬木,希望他們同情與支持,俾餘得解除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與總編輯之名義。理由之主要者為餘不善組織與領導,不勝此任。外則此事宜由教部中入主之,乃可順理成章,一氣嗬成。次要之理由為餘身體不佳,欲減輕責任,俾心頭稍鬆。今年擬寫作十萬字,故欲縮小任務之範圍。署中亦有若幹事,更難兼顧其他。餘懷此意甚久,嚐與愈之、燦然諸君言之,皆以為餘隨便說說。今商之於喬木,或可得適當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