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星期二)晨間忘帶眼鏡,不能看什麼,隻能寫若幹複信,大字隨塗,總覺異樣,眼睛頗酸。餘用眼鏡始於抗戰初期,迄今已十餘年,遂成不可離之物矣。
飯後到社中,開擴大社務會議。一題為我社之組織機構及人員編製。邇來人員漸多,機構略有變動,由安亭等人擬一草案,布置於最近期內全社討論一次,然後確定。又一題為報告並通過去年之決算。由徐保衡報告。我社之財務工作頗不差,與編輯工作相較,似有過之。
十七日(星期三)晨看斯氏集譯稿半篇,凡二十餘頁。聽華東區周新武之彙報,多言改造私營出版業發行業之事。
餘記榮寶齋之一文,已交董壽平、侯愷看過,到家重謄一份,擬送外文出版社,請他們看要否翻譯。
十八日(星期四)晨間克寒來談,謂教育部方麵已知餘有離去出版社之意,托渠勸餘勿存此想。克寒謂大家可以分工,餘可隻管一部分之書稿,他皆不管。餘答以如此亦所願,唯名為社長兼總編輯,總覺於心未安雲雲。
八點半後複至市委,與叔湘共讀憲法之後半部分修改稿,提出文字方麵之意見頗不少。十一點半完畢。
謄完文稿,以一份送《新觀察》社,一份送外文出版社。
十九日(星期五)上午署務會議。外文印刷廠報告去年之工作及今年之方針任務。此廠所印出版物皆銷國外,而印刷質量尚不夠國際水平。至於廠之設備,則已為上乘。今後宜致力於提高質量。次一議程為高等教育出版社、財經出版社兩個籌備組報告籌備情形。本擬四月一日正式實行公私合營,今籌備尚未就緒,須少遲。
午後兩點半至紫光閣,今日為大會發言。餘或聽或不聽,以其時間看完斯氏集譯稿一篇。
二十日(星期六)上午看完兒童文學評選委員會送來被推薦之作品十餘篇,皆無甚意趣,書簡短之評語送回。
一點半至國際俱樂部,文聯邀朝鮮來華訪問代表團之文學藝術家舉行座談會。我國方麵到者殆百人,朝鮮代表將二十人。由雁冰致歡迎辭,周揚繼之發言,朝鮮代表一人亦致辭。於是分組座談,餘在文學組。所談為接受古典文學遺產問題,俄國與蘇聯文學影響及於我國問題,兒童文學問題,作家體驗生活問題,我國作家參加抗美援朝鬥爭問題。餘於前兩題略談數語。其他發言者為周立波、沙汀、蕭三、劉白羽、白朗、冰心。至五點二十分畢。尚有冷餐會,餘先歸。
廿一日(星期日)開始作小說,即寫亦多校中同學友愛互助之故事。得二千言,成績可謂不壞。餘嚐令亦多請受傷之同學寫其病中經過,渠書三紙交來,能自敘其心情,語言亦生動順適。餘據其稿抒寫,有如為之潤色,得稿較多,即由於此。此篇小說估計可有萬言,不知須寫幾日方能完成也。
廿二日(星期一)上午續作小說,約得一千字。
兩點半到社。吳伯簫以編輯文學課本之要點一稿交餘。餘即修改此稿,約花一點半鍾而畢。
洛峰、燦然在高教部開會,與同載而歸,留共餐。談及餘擬退出教育出版社,二人均言退出恐辦不到,但須建立集體領導之製度,其事當較易辦。二人以八點半去。
廿三日(星期二)九時至紫光閣。文教會議以今日閉幕。陸定一講話,言作事有先後緩急,凡所謂重點皆急要之事,其非重點亦非無關緊要。以是無論其工作為重點與否,皆宜奮勉積極。末後郭沫若作總結報告,大致謂會議成功,為工作打好基礎,語多勖勉。十二點二十分散。
於是至市委,彭真設宴酬數日斟酌憲法草稿之勞。據雲中共中央今日將以此草稿提供於憲法起草委員會。此後將在京中發動多數人士討論,以四、五兩月為期。然後綜合各方麵意見而修正之,通過於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成為正式之憲法草案。於是廣泛討論於全國範圍內,以六、七、八三個月為期。再作修正,乃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如此周詳,亦學習蘇聯之經驗也。酒罷,閑談一小時而散。
餘偕叔湘至其語言研究所,與張誌公、張中行共談,無非語文問題。六點過回家。
廿四日(星期三)上午仍至紫光閣,習仲勳邀集黨外人士座談黨員與非黨人士之團結問題。以餘而言,並無不團結之感覺,且亦不大存黨與非黨之想。然聽多人發言,似他處確有此一問題。大概愈在下級,此情形更嚴重。或謂雙方之間總似有一薄膜,必須揭去此膜,乃可共同生活,共同工作,水乳交融,融合無間。至十二點四十分,尚有人擬發言,延至明日再談。
三點,至紫光閣後之武成殿,李維漢召集討論分組討論憲法初稿之問題。憲法起草委員會以昨日開會,由毛主席向會中提出中共中央之初稿。今後在京中請各方人士五百零四人分十七小組討論,各地方分四十七個單位討論,隨時彙報其意見於憲法起草委員會。大家商定今後各組每周討論三次,期於五月中旬完畢。餘與叔湘由起草委員會請為語文顧問,周鯁生、錢端升被請為法律顧問,仍先時之舊。五時散會。討論時餘在第十組,雁冰為召集人。組中皆文藝界人士也。
廿五日(星期四)上午繼作小說,心思不貫,僅得千字而已。
下午到社中,芷芬來談。知黎明邇日忽又病發,重複入院。醫生言渠前次入院割治腸癌,癌實已遍及髒腑,準渠出院,不過聊盡人事,一別親友耳。察醫生之言,已無多希望,聞之悵然。又知王泗原神經衰弱,入夜視而不見,身體瘦削可慮。
四點後,安亭、薰宇來共談,商量如何重訂今年之編輯計劃,及明、後兩年編輯計劃之大體輪廓。據教育部之要求,迄於一九五七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時),中學、小學、工農中學、師範學校,須各有新教本,與教本相應,又須有教師用之教學參考書。此大非輕易也。
廿六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討論新華書店會議之總結報告草稿。談甚久,於改造私營發行業,大家意見發揮頗多。又討論版本記錄之規定。
兩點半,集出版係統之人員於會堂,由餘傳達習仲勳在文教工作會議上之報告。大體循誦文件,偶加穿插。至六點十分講畢,餘大疲,胸膈有酸痛之感覺。
廿七日(星期六)昨日疲甚,上午未到署。
下午三點至文化部,開第一次之憲法座談會。大家漫談讀此草稿後之印象,至六點乃散。
報載文化部與文聯評獎三年來之群眾歌曲,三官所作之《啥人養活啥人》得二等獎,作曲者為葉林。其歌餘於廣播中聽過一次,似與太湖流域語言之格調不一致。
廿八日(星期日)晨間王泗原來訪,雲身體衰弱,原因殆由於生活緊張。餘勸其休養,渠謂尚不需。以所作《離騷語文疏解》之清樣交餘,囑為閱看,能提修改意見最妙。餘隻得允之。
既而蠖生、至美來,既而元善來,遂共飲,所談多及憲法。三點後,他們均去。我遂續作小說,得一千三百餘言。
廿九日(星期一)上午續開傳達報告大會。餘傳達郭沫若之總結報告。空了傳達周總理之報告,內容為爭取國際與國內之有利形勢,為經濟建設而奮鬥,甚有新義,勖勉之處語重心長,大有可聽。
三點仍至文化部,漫談讀過憲法草案後之印象。
夜間續作小說,得千字。
三十日(星期二)上午開署務會議,先討論我署第二季度之工作要點。其次討論人民美術出版社之方針任務。
兩點至社中,與少數人談事。曉先將去杭州,與雲彬商談修訂其所撰高中近代史教本。
卅一日(星期三)上午續作小說。很難得半日之閑執筆,今日得之,意較舒快,然亦不過寫成一千餘言耳。
三點仍至文化部討論憲法。今日討論序言,發言踴躍,亦不免有咬文嚼字之弊。
夜間王泗原來談,謂上海棠棣出版社來信雲渠之《離騷語文疏解》不久即可出版。此作於《離騷》之研究工作大有助益。談及聲音訓詁之學現已很少人注意,泗原數當世人物,似亦無可舉者。
四月〔略去二天〕
一日(星期四)上午仍作小說,僅得千字而已。
午後三點至和平賓館,教育部與我社邀請文藝界同人開座談會,討論編輯中學文學課本之問題。此是吳伯簫所主張。邀請五十餘人,而到者三十餘人。董純才與餘致辭一時許,餘則大家發言,至六點半而畢。期以此會為始,以後在編輯過程中,請大家隨時相助。於是會餐,盡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