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討論二事。一為北京市改造私營出版業之計劃,由北京市新聞出版處之同誌報告。二為關於教材、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之規定,大致謂私家不得出版此類書籍。以計劃尚未周全,修改後再作討論。
三點仍至文化部座談憲草。僅討論第一章《總綱》之七條而已。
三日(星期六)上午重行傳達習仲勳、郭沫若二人在文教工作會議上之報告,聽者為非直屬出版社及雜誌社之人員。餘既任講說,必求清楚響亮,使聽者領會,且不厭倦。然吃力實甚,講畢之時,身子似有坍下來之感。
五日(星期一)上午續作小說,僅得一千餘言。
下午三點仍至文化部座談憲法。雁冰轉述田家英答複各組所提疑問,說明起草時之用意,凡數十處。此亦甚有用,可省卻各組之亂猜一陣。雁冰談一點半有餘,繼之討論,迄六點,尚未將《總綱》看畢。
至善調查歸來。渠謂德州、石家莊一帶之中學生年齡較大,若以兒童適用之書刊與之,彼輩將覺其幼稚無聊。又謂此輩有勞動習慣,但入校目的則為脫離農村之勞動。此是曆來之傳統觀念,排而除之,使明學習即所以為勞動,尤須宣傳教育也。
六日(星期二)上午續作小說,所得不足千字。
廣播電台來人,言兒童節目之大半為文藝,而適當之材料難得,請餘作稿。新創刊之《文藝學習》來催稿,請作文談如何寫通文章。《人民日報》之藝術組來信,言圖片之說明甚難辦,請餘作文說如何作說明文字。彼輩屬望甚殷,餘亦深願為之助,然時力俱不敷,不克靜心思索,頗難酬彼輩之願望也。
兩點半,集各出版社座談提高紙張利用率。到者二十五社,由人民出版社趙曉恩談其社之經驗,甚詳盡。大家即據以討論。大致皆同意淘汰不合理之二十五開,改為大三十二開。白頁空行,宜盡量節省,在不損美觀與實用之條件下,達到節約紙張之目的。大家言此等座談會大有益處,可經常舉行。
七日(星期三)上午開署務會議,討論高教出版社、財經出版社之組織機構。又討論兩社近期內之工作計劃。繼又討論新華總店有關教科書發行之通知。
三點仍至文化部討論憲草,始將《總綱》討論完畢。
八日(星期四)上午續作小說,僅得六七百字。
兩點到社,芷芬、安亭來談社事,吳伯簫亦來。五點至叔湘所。渠無暇主持漢語課本之編輯,我社擬以托誌公,俾誌公脫離《語文學習》之編輯工作。此事尚須與中國青年出版社商量。
至善歸來言,青年出版社擬重出餘之童話集,以明年交稿。冷飯又需重炒,實無多意味。擬令至善選之,選出後就語言方麵作修潤,他不更動。
夜間校閱王亦春為餘抄寫之小說前半篇,至十點乃畢。
九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討論人民出版社今年之方針任務。彼社去年工作有進步,然組稿不易,編輯亦有未盡善處。今後二三兩季將總結幾方麵之經驗,一以改進自身之工作,二以為其他國營出版社之倡。在所有國營出版社中,人民出版社固是優良者也。
三點仍至文化部討論憲草,討論者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節之十餘條也。
十日(星期六)續作小說。徐伯昕自蘇聯歸來已一周,十點至其寓訪之。據言其病主要為神經衰弱,在蘇聯治療後大體就痊,睡眠已能照常,看書談話如不太久,亦不覺疲乏。肌肉頗豐滿,耐寒力亦增強。坐半時而出。
下午仍作小說,並上午所寫,亦不過一千餘字。傍晚至萃華樓,為伯昕接風。
十二日(星期一)上午續作小說,畢。此篇曆二十三日,共一萬五千字以上。自覺隻算平平,不知他人觀之如何。擬付油印,請亦多之同班同學觀之,她們或許有意見可提也。寫複信數封。
下午三點仍至文化部討論憲草。
傍晚伯祥來共飲,商量如何招待少量之友朋,為我母親祝壽。
十三日(星期二)下午到署,改斯氏全集第十卷之譯文,迄六點而止。
六點半,到作家協會,出席兒童文學組之座談會。會中邀約數次,餘勉允之,隨談所見,曆兩小時。到者將三十人,為報社、出版社、廣播電台、小學校之人員,皆與兒童文學有關者。
十四日(星期三)繼續上星期二之座談會,邀各出版社談紙張利用率之問題。我社與機械工業出版社各有一同誌作報告,餘最後略致數語而散。以後將彙集較好之經驗,寫成文字,通報各社。
下午三點仍至文化部討論憲草。
十五日(星期四)上午寫複信數封。看斯氏譯稿一篇。下午到社,僅孫功炎來談少頃。於是又作複信數封。
夜間與墨及滿子計算星期日將到我家為我母祝壽之客約四十餘人。連自家之人,會餐當六席。地位不敷,實感局促。
十六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討論通俗讀物出版社之方針任務與工作計劃。此社新成立,尚待摸索。所出書平常者多,印刷方麵亦欠講究。
下午三點,仍至文化部討論憲草。今日為第十次矣。此草成之頗倉卒,未及周密審慮,大體不錯而疏漏頗多。起草委員會據各方麵繁多之意見為之修整,其事亦非易。
十七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中山公園,觀唐花塢,陳列品以海棠為主。三時至來今雨軒,係蕭乾相約,謂十餘人共坐閑談翻譯。不意到則見四十餘人,計有《譯文》社,《文藝報》社、《人民文學》社、《文藝學習》社四單位之同誌。設曲折形之桌子,宛如開會形式。餘居中坐,信口而談,諸人提問,餘據所見作答。一談竟曆三小時。彼此頗不嫌勉強。
十八日(星期日)早上全家早起,整理收拾,一片忙碌。九點以後,客陸續至。餘家容納不下,則分於我妹屋中與王城屋中。至午刻,統計來客及我家老幼共六十六人。設六席,開筵會餐。我母七十歲在上海汾安坊,亦嚐宴客,大半皆今日在坐之人,然作古者亦有數人。八十歲生日在成都陝西街,客為另外一批。今九十歲則在北京。二十年間,我國變化綦大。共謂至於一百歲則已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期,景象之光輝燦然必更有不同。宴畢已兩點過,坐於庭中閑談。招攝影師來,與諸客合攝一影。四點,客始去。我母已憊,即入睡,未進晚食。餘亦疲,入睡一小時許,起來僅小飲而已。
十九日(星期一)《人民中國》之編輯二人來談。緣餘以記榮寶齋一文寄劉尊棋,謂可刊於對外宣傳之外文雜誌。彼第研究後以為可用,但供外人閱覽,繁簡之間宜有所更改,故來相商。彼等已提出修改意見,餘允照改。俟二人去,即動筆改之,至午後二時而畢,即送去。此文將譯成英、俄、日三種文字也。
三點仍至文化部討論憲草。
七點,辛安亭偕戴白韜來訪。戴久任上海市教育局長,今調來我社為骨幹人員。吳伯簫、鞏紹英、戴白韜三人究負何種名義,尚未確定。二君談一時許而去。
二十日(星期二)上午看斯氏集第三卷之譯稿,皆係短篇,半日看不到十篇。外文出版社荒蕪來訪,約餘於星期四到彼社,為其同人談編輯之事,勉允之。
托鄰居油印之小說稿已印成,校對畢,又為配頁裝訂,完畢時已十點矣。
廿一日(星期三)上午寫信數封,續看斯氏集譯稿數篇。
下午來往文化部。緣喬木約晤談。喬木在北京醫院治目疾,所談為餘欲擺脫人教社之事。渠亦無甚表示,僅詢餘之所懷如何而已。旁及字典、古籍出版等項,談一點半而出。至中山公園散步,墨在音樂堂聽鄧拓時事報告,俟其散出,同歸。
廿二日(星期四)今日不到署。九時偕叔湘至政務院,開討論憲法各小組之召集人會議。李維漢言召集人可先討論各組提出之意見(意見甚多),幫助起草委員會做工作。辦公室亦當加緊工作。繼之,田家英就問題最多之各條,據起草之初意作解釋。十二點散。
三點至外文出版社,為其圖書編輯部之同人雜談編輯工作。未作準備,信口而言,似尚能使聽者愜意。六點歸。
廿三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討論重行修正之保障著作權暫行規定草案。又討論與他國互譯書稿之辦法。
下午三點仍至文化部。雁冰轉達昨日上午之所聞,曆三小時,未複討論憲草。
夜間董純才來,言餘必仍主持人教社,今後教部方麵當作具體領導雲雲,談一時許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