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六)(2 / 3)

回家,知未有人往醫院探墨。餘本擬往,而以事牽未果。明日必當一往。

六日(星期日)九時許伯祥來問墨病狀。既而曉先偕鞏紹英來,商量邀請史學家為座談會,討論編輯曆史課本之若幹重要問題,並希諸家隨時相助。議定座談會將於中旬舉行,日期再定。

午刻,偕伯祥至萃華樓,《光明日報》之副刊《文學遺產》之編輯委員會宴客,到者六十餘人,一半為熟人。此刊實際負編輯之責者為陳翔鶴。振鐸發言,謂此刊不宜多載考證文章,宜解決當前若幹關於古典文學之重要問題,其言殊中肯。

席散回家,偕我妹至醫院探墨。墨謂昨日腹中殊不舒服,今日則無甚事。在院安適,入睡不太熟,不思多飲食。明日將作第二次透視。察其麵色,似較入院之日清爽。坐五十分鍾而出。

餘至叔湘所,田家英旋至,三人相約為會,討論憲草尚有未安之語句,又擬定鼓勵各種文教工作者之條文一條。即此小事,亦費兩點鍾有餘。

七日(星期一)晨間曉先來署,與餘共商鞏紹英昨日交餘之曆史教本、編輯座談會討論舉要,預備印發者。其稿殊不清楚明白,按文字而求之,則莫曉其究竟。餘修改其稿,屢屢停筆而歎。直至午後二時始改畢,全稿不過六七紙耳。

滿子今日往視墨。渠覺墨數日來甚見瘦削,且舌苔作黑色,不思吃東西。餘聞之愁慮。今日照X光片四張,照時須服一種藥,甚難吃,有作嘔之感。明日尚須續照。據照片而得結論,當是兩三日以後事。

八日(星期二)上午清繕憲草之修改部分。始看伯祥所作之《史記》注解。伯祥習於文言,其注文往往未必為今時青年所曉,餘為指出,俟其自作修改。

下午三點又至勤政殿,起草委員會開會,據上星期五六兩日我人所擬修改之點一一研讀通過,至九點乃散。聞起草委員會尚須開一次會也。

回家,知滿子往視墨。透視照片洗出而後,僅能知硬塊究在何部,是何病症,尚須研究一個星期乃定。蘇聯大夫與我國大夫談話之頃,嚐謂或恐是結核性之病。此係與墨同室之女青年所說。此女青年患腿骨損壞之病,住院已兩年,自收音機學習俄語,已略能聽辨矣。

九日(星期三)晨間安亭、伯簫二位來談社事。俟其去,續看伯祥之注釋稿。

下午三時,至醫院視墨。謂改換麵食及粥,食量較好。察其形貌,並不如滿子所說之特見瘦削。照片尚未洗出。渠謂醫院如此按部就班,亦隻得靜心待之。幸同室之女青年可以交談,尚不寂寞。坐五十分鍾而出。

回署,與諸君同坐學習,閱斯大林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之演講兩篇。夜間答陳叔老一信。叔老就憲草中提出三點與餘商榷,可見其認真。

十日(星期四)續看伯祥所作注釋,至於下午三點,將《項羽本紀》看畢,先送還之。

看文學出版社油印送發之傅雷之意見,關於提高翻譯工作者。傅君甚有見地,於譯事要求頗嚴。自餘觀之,皆表同意。

封秀根、王殿梅二人往視墨,謂今日墨胃口頗開,睡眠亦適。自醫生口中約略聽見,謂照片上盲腸部分糊塗。若竟是盲腸之病,則情形即不嚴重矣。

十一日(星期五)續觀伯祥之注釋,畢《陳涉世家》一篇。看新到之《人民文學》,中有介泉所譯英國小說一篇,其譯筆深可佩。惜如此譯筆,國內甚少。一般譯品,皆僅能曉其事,未能領其味也。

下午五點至勤政殿,憲法起草委員會開末次之會,毛主席出席。就憲草通讀一過,諸委員舉手表決,全體通過。於是起草之事終了,此曆史大事也。會畢會餐,設酒。回家尚早,才八點半。

十二日(星期六)憲草將公布,於是報紙雜誌又須作文。《光明日報》已來約,《人民文學》亦有人來談過此事。今日又有《中國語文》《文藝報》《新觀察》打電話來,以此事相囑。餘何能一寫成數篇,一一應付,隻得謝之。今日作準備交《光明日報》之一篇,不順利,又值彬然來談頗久,幾於無所成。

午後兩點,至天橋劇場,兒童保衛會舉行兒童文藝作品授獎大會。餘以參與評選,被邀參加。

兩甥女今日去視墨,至善亦往。墨昨日較差,緣檢查與來客多,疲累,今日精神頗好。一醫生與墨非正式閑談,推測其病或是結核性,與瘰癘相類。斷知究竟,雲尚須俟下星期也。

十三日(星期日)三點到醫院視墨。墨精神尚好,據醫生言,進院而後健康有所增進,若病毒瘤,即不能有此現象。此言聞之可慰。坐四十分鍾而歸。

續寫昨日之短文,畢,於憲草殊無所發揮,將投《光明日報》。伯祥來,留之共飲,談《史記》之注釋。既而文叔來,閑談至九時,二人乃去。

十四日(星期一)晨間寫信數通。十點,為語文補習班上課,講餘之小說《夜》。又講語法、標點半小時。共兩小時。

五點至勤政殿,列席政府委員會之會議,議程為討論並通過憲法草案。宣讀而後,發言者至多,皆言憲草之精善,其言或有當,或無當,或有味,或無味。至九點,毛主席作結論,主要謂此憲草結合曆史之經驗與建國以來之經驗,結合我國之經驗與國際之經驗,結合原則性與靈活性,故深得人心,大家稱譽,通過後即散會。

餘到家,知滿子往視墨。墨上午腹部作痛,甚不舒,服止痛藥而止。因是精神又稍差。聞之悵悵。

十五日(星期二)上午寫短文一篇,送《文藝報》與《人民文學》,請他們協商刊於何處。

印刷管理局送來一模型,係東北方麵一工業學校學生所創製。作用為:一、機器排字;二、打孔製型,用此有孔之紙條裝入機器,即可排第二次之版;三、電傳排字,此處排字,彼處之機器亦可排字。付諸實用尚有困難,然用心甚巧,企圖不小,此學生年僅二十有餘也。

下午三時到醫院視墨。腹痛已平,精神略好。上午又灌腸透視。餘坐四十分鍾而出。

今日公布憲草,全國報紙俱登載。大事也。

十六日(星期三)中央廣播電台來索稿談憲法,即重抄昨日所寫一稿送去,請其考慮。彬然來談,頗久。下午學習,餘看斯大林之報告。

五點至勤政殿,列席政府委員會會議。今明兩日之議程為一九五四年之預算。鄧小平首作報告,先言去年執行預算之情形,謂頗不錯,次言今年之預算,以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為主,所列皆可靠,其準確性有進於去年。次由李富春報告工業建設之情況,陳雲報告商業建設之情況。會散已九點半。

到家,滿子言今日往視墨。墨又透視肺部,醫生迄未能下斷語,明日將請院外醫生數人共同會診雲。據此,病雖未必為嚴重,其屬於疑難之類,已無問題,為之悵惘。

十七日(星期四)上午看伯祥注釋《留侯傳》一篇。

下午三點半至和平賓館。教部與我社邀集座談會,討論曆史教本之編輯問題。董純才與餘先致辭,來客發言者十人,皆言曆史教學至關重要,願盡力相助,使新教本提高一步。六點半會餐,八點散。

到家,知醫院會診已獲結論,幾可肯定為癌,唯為時尚早。可施割治。至善往醫院,醫生言如是。餘聞之淒然,初冀其非是,而竟是,奈何奈何!至美、蠖生接滿子電話而來,大家商議決定開割。唯不直言以告墨,第言盲腸部分有腫脹,據醫生言其物誠在盲腸之外也。動手術需作若幹準備,當於下星期行之。手術固可靠,而是否能根治,實難斷言。吉凶未卜,心中懸懸。明日將打電報給至誠,望其能與姚澄同來。

十八日(星期五)上午看翻譯局列寧集之譯稿,所看不多。

下午三點,各出版社人員來署,開裝幀設計座談會。前已開過展覽會,大家甚注意。今日由人民、美術、外文、機械工業、青年、文學六個出版社之同誌發言,各有所見,各有所得,而皆不自滿,覺缺點甚多,提出問題,願與眾討論。會以六點半散,下周將再開一次。

至善、滿子今日往醫院。墨聞醫生告以結核性之病,於開割甚表樂觀。囑二人慰餘,謂餘於此等事未免膽小。開割之期為下星期一或星期三。至善攜餘之圖章簽字於誌願書,完成手續。夜得至誠複電,謂即日來家。

明日又將舉行政府委員會議,餘不擬往列席。會議之議程為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合並若幹省市之建製。此事甚關重要,預發之文件略謂自建國以來,大區一級行政機構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並監督地方政府,於各方麵均起重要作用。今國家入於計劃經濟建設之時期,中央須加強集中統一之領導,緣此撤銷大區一級之行政機構,為因時製宜之道也。又為減少中央直接領導之行政單位,合並若幹省市之建製如下:一、遼東、遼西兩省撤銷,合並為遼寧省;二、鬆江省撤銷,並入黑龍江省;三、寧夏省撤銷,並入甘肅省;四、沈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哈爾濱、長春、武漢、廣州、西安、重慶十一個中央直轄市改為省轄市;五、綏遠省撤銷,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十九日(星期六)晨間浩飛相告,渠昨日特往醫院,找醫生談話,並往探墨。關切周至,可感。

八點開署務會議,議程凡二,一為第三季度工作要項,二為年畫發行工作之改進問題。十二點半始散。

三點至醫院視墨,墨精神甚不壞,慰餘勿著急,謂此類手術僅比割盲腸稍大而已,盡可放心。餘攜至美所購齊白石畫《蝦》示之,墨評謂未見精,究為老年之作。我們可物色一幅作於較早之時期者。餘觀其興致甚好,心為稍寬。一冀其安然度過此次之開割,二冀其割治淨盡,不留餘孽。此後歲月必好好共享,隨時關護。坐一時許而返署。

看張中行為餘重寫之《稻草人》一篇。中國青年出版社欲重印餘之童話集,餘勉應之,擬不改其內容而改其語言,當時所用之語言,自今日視之實多別扭。餘商之於張中行,承渠代餘重寫,此為其第一篇。看過而後提出少量意見,將與彼再為商酌雲。

今夕為球類比賽與文藝會演之授獎大會。八點開會,餘略致辭,並授獎品。繼之有文藝節目,歸已十點半。睡至一點後,至誠到。渠頗瘦,談一時許乃睡。

二十日(星期日)昨睡未帖,念墨之病,時時不能放開。開割而後如並非毒瘤而為他症,且割去甚輕易,自屬至佳。如為毒瘤,能一割而根治,亦尚不壞。最壞之情形為開割而識為毒瘤,而察其不能割除,隻得仍與縫合,勉以他法醫治,醫生言此亦非不可能。則今後歲月,將無時不戰戰兢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