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七)(2 / 3)

回家午飯。四時後到醫院,與墨閑談一小時。

廿二日(星期四)上午看劉禦談小學語文課本之文一篇,係針對吳研因之文而為辯難者。與愈之談昨日文改會所談之事。

午後至社中,繼續討論小學語文方麵之問題。所談為識字教學之改革及識字量之多寡。仲仁準備充分,大家亦盡所欲言,比上一次談得酣暢。

今日報紙出版甚遲,緣待電訊。日內瓦會議已於印度支那問題達成協議,通過最後宣言,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交戰雙方簽訂停止敵對行動之協定。此是影響全世界之大事,標誌美之侵略意圖受嚴重之打擊。

廿三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戈茅報告往東北處理交接事宜之情形。又討論企業單位之獎勵金問題。洛峰轉述中央對於中醫之方針,謂以往衛生部門不重視中醫,名為團結,實有宗派思想。中醫中藥久已為人治病,見效者不鮮,必須加以研究,使成科學。今後將翻印、翻譯(譯為今語)中醫舊籍,又於醫院中增設中醫治療部,西醫宜研究中醫之理論與經驗雲雲。

修潤保障著作權之文件,曆三小時而畢。

下午三點,至總工會禮堂,參加紀念韜奮逝世十周年紀念之會。愈之、雁冰、劉導生三人講話,胡繩報告韜奮之生平。

廿四日(星期六)晨至社中,八點繼續討論小學語文教學之問題。仲仁於何謂發展兒童語言,說明甚詳密。半日工夫,僅討論此一題。

中午回家午飯,睡起至醫院視墨,坐一小時。預計八月一日出院,徑往至美所靜養若幹日然後回家。

廿六日(星期一)上午雜看書誌及發文稿。改畢榮寶齋目錄所用之文稿,送還之。

午後睡起,偕愈之、洛峰、浩飛至外文出版社,與彼社之外國專家十四人會麵敘談。此亦所謂專家工作之一項,向不加意而今後應加意者。十四人之中,蘇聯占六人,外則為英、奧、西班牙、印尼四國之人。愈之為談今年出版建設工作之方針任務,即據前在政務院通過之文件。諸專家略有所詢問,愈之一一答之。六點散。

昨日我妹、至善、至美往視墨,今日則封秀根、王殿梅往。歸來俱言墨安好。必聞斯言,乃為心慰。

廿七日(星期二)上午八時半,與愈之、彬然、雪村、芷芬及其他三人為會,討論部首之異體,如“示”之與“礻”、“糸”之與“糹”等,凡三十七類。此皆印刷體中所有,將來須趨一致。最後提出我署之意見,供文字改革委員會參考。

午後至社中,續談小學語文教學方麵之問題。中心為如何發展小學生之思維。文叔看書多,先為中心發言,而後大家據以討論,至五點半畢,共以為不壞。

七點至萃華樓,科學出版社籌備處宴客。此社係科學院編譯局與龍門書局合成,經我署接頭,龍門即改為公私合營。到者科學院與我署之同人,龍門方麵之董事。九時散。

滿子往視墨,墨言每餐後俱出汗,殆身體尚虛弱,擬請中醫診脈,服藥調理雲。又謂王曆耕曾告墨,今後每四個月須往醫院檢查一次。

廿八日(星期三)修潤昨日上午會議之記錄,將分送有關人員與單位。看斯氏集第三卷注釋之前半部分。下午為學習之會,漫談憲草。

四點後至醫院,與墨閑談一小時有餘。

廿九日(星期四)續看斯氏集第三卷注釋之後半,畢。

午後三點至作家協會參加座談會,商量提倡於文藝刊物中刊載文藝性之政論。聽大家所談,即指所謂雜文,緣時代之需要,尤須注重於國際問題方麵。最後歸結到此須大家動手,有人試作若幹篇以後,乃可有所依據,研究如何改進與提高。

家中搬動竟日。餘移居至善之室,可以閉戶靜坐,勝於以前之處於交通路口矣。至善移居我妹之室,而我妹移居餘室,便於照顧老母。

三十日(星期五)晨至社中,續開小學語文之座談會。論題為閱讀教材編輯方麵之諸問題。諸人各有所見,皆頗實際。

徑返署中,收到期刊頗多,逐一看之,遂至傍晚。

至善自醫院歸來,謂晤王曆耕醫師。王言墨須按期檢查,如發現以下情形,則當及早檢查:一、腹中作氣,二、腹中作痠痛,三、大便不正常。又言為熟悉墨之身體情況,檢查易於有頭緒計,往醫院掛號時最好指名請王檢查。關切如此,深可感激。

卅一日(星期六)晨至社中,續談小學語文問題。今日談語彙方麵之事,須建立詞的觀念,排版主張用詞類連書,實詞、虛詞之出現,須按教育之需要與學生之年齡特征雲雲。

返署中。下午,適夷來訪,以所譯小林多喜二《蟹工船》之稿囑餘修潤。談及傅雷翻譯之鄭重其事,聞之大為佩服。

滿子自醫院歸。墨住院兩個月,自家所費僅膳食之資一百二十萬元,其餘皆公費也。

八月

一日(星期日)上午八點半,偕滿子、小沫至醫院,迎墨出院。一場重病,今得康複,大可欣慰。出複興門至至美所,坐汽車不過半點鍾左右,墨已覺背部不舒,急須休臥,可見身體尚虛弱。中午,墨初進爛飯不足半碗,食欲尚未開。今後食自己所治菜肴,當可有進。

四點,餘與滿子入城,小沫留至美所伴其祖母。

二日(星期一)上午寫複信數封。看新收到之書籍。

傅東華來訪,多年不見矣。因其女婿在京,故來遊觀。謂近致力於文字學,據形體與聲音究各個字之源,其事同於消遣。餘謂將來編輯大字典,此項成績當有用處。餘勸其再從事翻譯,可與文學出版社商之。

下午到社中,續行討論小學語文之事,所談為改革教法與改進課本中之圖畫兩項。至此,應談之問題俱已談到。即請仲仁據所談之結果寫出,社內再討論一二次,即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之底稿,提出於教育部。

三日(星期二)署內同人學習憲草,提出若幹問題,將由餘解答,今日一一看之。

下午到社中,開編輯部部務會議。論題為如何完成今年之計劃與擬定明年之計劃。問題甚多,僅能扼要解決。至六點一刻散。

四日(星期三)上午,與愈之、洛峰、彬然及其他數人談話,商量籌備古籍出版社事。所謂古籍不限於舊籍,研究舊籍之著作亦包括在內。木版書已無新印者,舊存之書漸就損耗。鉛印之書不為重版,亦同於珍本。研究參考需要之時往往求索不得,遂有重印一批舊籍之必要。討論結果,謂此出版社可與擬議中之語文出版社、辭書出版社為一個機構,即一個出版社分設三個編輯室。將來力量充實,再為劃分。今先籌備古籍與語文之部分,辭書暫緩。擬定餘與彬然、伯昕數人為委員雲。

兩時半始為學習之會,漫談日內瓦會議以後之國際局勢。休息以後,漫談憲草。

今晚至美來電話,謂墨安好。曩在醫院,隔二日總須往視一次。今相距較遠,隻能俟星期日矣。

五日(星期四)看適夷所譯《蟹工船》。譯筆頗有問題,少數部分可為改動,大部分餘無能為役,即書之於紙,俟適夷自己解決。小林多喜二之作同於粗線條之繪畫,描寫海洋甚有出色處。迄於下午四點,僅看一萬字而已。

田家英來,謂憲草經全國討論,彙集到之意見已甚多。將以本月下半月統行看過,討論之後,決定取舍。渠正在擬各項組織法雲。談半時許而去。

六日(星期五)上午開署務會議,沈靜芷彙報視察江蘇、浙江、湖南、廣西四省出版行政機關之所得。次之討論本年下半年就出版工作對群眾宣傳之事項。

三點到社中,召開座談會,討論中學文學及曆史課本之編輯問題。參加者為各大學來高教部開會之文學、曆史教師,有予同、光燾、了一及其他熟友多人。餘略致辭,即分兩組座談,餘參加文學之一組。諸人皆甚熱心,各抒其見,不待催促。至七點半畢。實則如此題目,談一天兩天亦難談完也。於教育部食堂宴與會者,談飲甚歡。

七日(星期六)上午續看適夷譯稿。

兩點至社中,開社務會議,討論下半年全社工作計劃。

八日(星期日)八點後偕我妹、至善、大奎出城視墨。一星期來,墨胃口漸開,食量有加。食後發汗之象漸少。唯腿力仍不佳。雜談一星期來瑣事。坐至四時返城。

九日(星期一)竟日看適夷之譯稿,僅得六十餘頁。此譯之病在語彙枯窘,語言單調。欲求其精,唯有另起爐灶重譯耳。

十日(星期二)續看適夷之譯稿,畢。寫一信送還之。作複信數通。看譯本《蘇聯憲法通論》。

午後睡起,寫一提綱送《學文化》雜誌社。彼社邀餘作文談語文之事,預備連載。餘之提綱擬連載八次。

十一日(星期三)上午,市教育局教育參考材料編輯會來電話,邀往彼處座談。彼處在海澱之八一小學,九點半驅車而往,晤中學語文教師約二十人。彼輩就編輯時有所懷疑之點相問,餘據能答者答之。十二點散,驅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