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三時,張秀熟、曹振之、楊立之三位廳長來訪。張、楊皆舊相識,曹為初見。坐有頃,張言可往觀青羊宮花會,餘欣然從之。餘以為花會猶是從前模樣,而不知殊不然。青羊宮旁拓地三百畝,廣栽花木,並種蔬菜,謂之花菜並舉。花木多引來他地品種,且用人工催花早開。於梅則延遲其花期,俾與春花同開。技術員劉君相告,現有木本一百餘種,草本二百餘種,共四百餘種。巡行花徑未能周遍,已覺其為洋洋大觀。盆栽陳列極多。成都之盆栽,餘覺其較少畫意。盆栽之銀杏盤曲殊多,他處所少見。又有手工藝品陳列室,美術作品陳列室,皆入而觀之。見“詩婢家”之木刻水印大有進境,印名家畫幅不亞於榮寶齋。前聞榮寶齋中人言,其處曾派技術人員幫助詩婢家改進技術。
遊覽二小時,與三君為別,徑歸招待所。此間飯食極好,食之有過奢之感。八時半如在家時之例,聽各地電台聯播節目。知我國與老撾建交,下月將召開十四國會議,討論老撾問題雲。
廿六日(星期三)上午九時半,到新南門外龍江路小學。楊廳長與市教育局馬局長先在。聽袁麗華老師教六年級語文,課文為《詹天佑》,教法頗不錯。袁為先進工作者,去年曾到北京出席文教群英會。課畢,與數人共談約一時許,並商定明後日參觀程序。
午飯後睡四十分鍾。兩時半楊廳長與陳同誌來,詢餘何往。餘主閑步市街,遂共出至祠堂街,入少城公園,今名人民公園。此園規模已大變,整潔逾於前。茶館止餘一家,乃共啜蓋碗茶。楊君健談,雅安人,年六十一,餘於其談話中知之。五時後仍步行回寓。於春熙路購石煙嘴四個,成都之水印木刻畫八幅。
晚餐後康副省長來訪,叩門而入。餘乃不知其何名(後知名乃爾)。招待所放電影,觀之。新聞片為乒乓球賽之下集,繼之為蘇聯片《風》。此片甚雜亂,雖譯為漢語,亦不明其詳細,僅知為蘇聯初期之事而已。
今日放晴。觀報上所敘,川省下雨數日,已嫌其多。而黃河流域一部分地區旱象嚴重,抗旱鬥爭為當前要舉。
廿七日(星期四)晨九時到新南門外第七中學,此校有三十二班,學生一千五百多人。張秀老、楊廳長、馬局長先到。第二節課時參觀蕭曼倩老師教初中一年級語文,課文為《延安求學的第一課》。蕭之範讀甚佳,能使學生聽而增進了解。第三節課時參觀全校一周,設備頗端整。師生菜地八畝,略嫌麵積小,所種菜蔬皆好。第四節課時參觀白敦仁老師教高三年級語文,課文為胡繩所作之《又紅又專為世界觀的問題》一文。此是議論文,一般老師往往感議論文難教,而白老師講得甚好,約言之,即如餘平日所懷想,按作者之思路為學生指點之。要言不煩,思想內容與文章技法兼顧,學生靜聽一遍,必比自己玩索更多理會。餘深佩之。白老師嚐被派往波蘭教漢文二年,固成都之優秀教師也。課畢已十二時,即歸招待所。
午後來外出,在寓中看雜誌為遣。曉風患牙痛已數日,往醫院治療,歸來言居然止痛。
晚餐後至錦江劇場看川劇,張老、楊廳長、羅承烈廳長同觀,尚有高教局之副局長二位,未記住其姓名。錦江劇場即從前之“悅來”,建築甚寬舒,休息處所作回廊,廊外有樹木花卉,為他處所少見。戲名《王三巧》,即《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川戲之傳統節目,今為改編,使王三巧為一堅貞不二之女子。此劇唱詞特多,演王三巧者為競華,演蔣興哥者為謝文新,皆中年名演員。聽之觀之,甚覺“過癮”。至於此劇之意義則無足稱。十時散,為時整三個鍾頭。
廿八日(星期五)晨九時偕張、楊、馬三位共出老西門,至於茶店子。沿路景色,仿佛猶能記憶,餘在茶店子作事,蓋曆一載有餘也。入二十中,此校有農地六十畝,以搞好生產見稱。觀語文課兩節。一為女教師王鏡蓉教初三《陳涉起義》,王由小學教師改教初中,講此篇不甚透徹,然知其備課已費相當力氣。餘於此唯覺如《陳涉世家》之文殊不宜用於初三。又一節為某君教初一《公社的一家》,能講說,而頭緒雜亂,離開課文而提問,而發揮,此殆亦是一般情形。課畢,巡行校舍周圍,觀菜地,然後馳車返城。
日來以菜肴較好,進食略多,胃部不舒。今日注意少吃,飯罷得酣睡。起來作詩,得二絕,擬合若幹首題曰《成都雜詩》。
入夜,招待所請看川劇,再至錦江劇場。戲名《金玩釵》,其中穿插人麵桃花故事。及觀數場,乃悟前曾在北京看過。此戲非高腔,無幫唱。唱作俱佳,殊為賞心。九時五十分散。
廿九日(星期六)晨九時到東城區第一中心小學,楊、馬二位已先到。第二節課時聽陸姓女教師教二年級語文,課文為《李春花的話》。第三節課時聽毛姓女教師教三年級語文,課文為《怎樣預防傳染病》。二位皆中等水平教師,教法陸勝於毛。此校學生由教師領導養兔甚多,且作試驗,改進兔之品種,或使毛皮豐厚,或使毛色如意之所欲,以便紡織之前節約染料,皆有所成就。據雲自一年級至六年級皆參與此事。餘聞之深感興味。十二時歸寓。飯後得好睡一時許。
三時楊廳長來,偕遊武侯祠南郊公園。天氣陰沉,刮風頗烈,蓋有北方之冷空氣襲來,高樹枝葉,吹落頗多。南郊公園樹木蔥鬱,是其佳勝處。原劉湘墓之祭堂與墓台,望之頗形惡俗。又經華西壩沿錦江而至望江樓。其中種竹視前為多,且拓地頗廣。有一處陳列國內外各種竹一百餘種,多栽於盆中,少數種地上,竿枝葉各異其形狀,觀之至有味。以風大,未登樓,茗憩於茶座中。楊廳長為餘談四川工農業前途。坐一時許,遂歸。
六時半胡讚平來,餘先與通電話約晤。渠任事於博物館,近則出至生產基地治農事。共飲,雜談種種,至八時半而去。餘乃洗澡,水熱,出汗不少。
三十日(星期日)上午看報而外,與曉風閑談餘生平雜事。午飯後胡讚平來,與其夫人子女偕。渠索得錦江劇場之日場票,邀我們往觀。日場由青年演員表演,所演為折子戲,計《磨房放奎》《玉蓮刁窗》《做文章》《折紅梅》《桃花村》五折。青年演員唱工較不純熟,聲音不甚清亮,做工亦有生澀處,然假以時日,皆可有大進。所見幾個小生皆麵目清秀,體態溫文。各種劇種均感小生難得,而川劇似無此慮。川劇多以背景描寫襯托人物之心情,在各種劇種中可謂最富於詩趣者。未到四時即散場,且是白天觀看,不若觀夜場之吃力。讚平到餘寓稍坐即為別。
今夕在省人委紅照壁禮堂舉行慶祝“五一”大會,餘收到一柬,乃以七時往。休息室中六七十人,餘所識殊少。既而朱委員長來,眾皆起立相迎,朱與諸人一一握手。於是入會場開會。市長某君講話,講畢即休息。繼之為文娛晚會,音樂、歌唱、舞蹈、川劇、清音、雜技、京戲,皆頗精妙。於此又得觀川劇之折子戲曰《胡璉鬧釵》。散場已十一時,為時過久,餘感疲憊矣。
昨夕雨,今日天氣轉涼,夜眠兼蓋棉被與絨毯。
五月
一日(星期一)今日天氣晴明,慶祝“五一”,令人心喜。十一時到北校場參加慶祝大會。成都全市分數處舉行集會,而規模以北校場為大。朱委員長到此參加慶祝。會上講話者四人,工會代表、先進工業生產者、公社代表、學生代表。講話畢,在廣場上作文藝表演。分三處同時表演,鑼鼓並作,唱聲齊起,殊有應接不暇之感。迄於十二點半即散會,為時不長,亦複令人舒適。
為慶祝“五一”,招待處備菜特好,並吃餃子。食罷酣睡一小時,頗酣,連日如此,夜眠不好而午睡較酣。起來與曉風至春熙路閑步,購木刻水印箋二十餘張,又購林則徐書對聯一副,其字頗工整。
夜間有焰火,有戲劇電影,餘得票而未往觀,與曉風對坐閑談。招待所有跳舞會,樂聲時作。下望草地周圍,綴以五色電燈。放焰火之聲蓬蓬相繼,亦略可望見火花。過節情景,頗為齊備。十時半就寢。
二日(星期二)九時張老、楊廳長來,同來者有處長董君與廳中人員二人。董君為餘述川省有關教材之各種情況。末後對部中提出數點希望。談兩小時而畢。俟諸君去,餘即作書致董副部長,以川省所提數點希望告之。
午後睡起,楊廳長來,陪我們出北門遊昭覺寺。此寺占地甚廣,有田地與樹林,僧眾六十餘人,種地足以自給。大殿之前有兩座前殿。前一座中居彌勒,旁列四天王。後一座中間似為地藏,旁列十餘塑像,不知何名。如此布局,前所未見。一和尚名能真,導我入觀大殿。殿係明建,五大開間,屋頂蓋瓦而無襯磚,日光下漏,據雲並不漏雨。中間佛像極好,旁之十八羅漢則不好,頭部特大,與身體不稱。懸有竹禪和尚所繪巨幅畫三,以竹枝一幅為佳。又觀大殿西側之觀音殿。佛龕前蟠龍為飾,極精工。觀音像極好。觀音背麵則塑其寺之曆代祖師,麵貌各各不同,想當肖其本相。此殿之塑造工作,據雲由三個匠人以數年之時力完成之,良可讚歎。又至其方丈,庭植卉木,室宇潔靜。櫥中有藏經。陳列各種古玩不少。餘最愛一幅緙絲,作一雁俯飛狀,姿態生動,畫筆蒼勁,殆是較舊之物,至五時半辭出。回身而望,寺之周圍樹木鬱然。
晚飯後閑談少頃,至九時過就寢。日來睡而不酣,易辭言之,四肢百體感緊張而不得鬆弛,因而入睡而不甚得入睡之益。不知究以何故也。
三日(星期三)昨托楊廳長與李劼人約,往訪其郊外之居。晨九時楊來,遂驅車出東門,至沙河堡,問道數次,乃抵李之菱窩。高柳當門,屋內簡雅。促膝同談,李君風度依然。雲寫《大波》敘辛亥革命預計須四卷,今方寫第三卷,僅成其小半。四卷完成,當在數年之後。其職務為副市長,似管事不多。談及昭覺寺,李君告餘今之昭覺寺係吳三桂出資重建,方丈內陳列僧鞋一雙,係陳圓圓贈與當時之方丈者。全寺唯方丈之屋未遭兵燹,為明時之建築雲。李君導登其樓,樓藏書籍,所收字畫頗富。壁間懸掛者頗有佳品,一一觀之。談至十一時半辭出,約於下半年人大開會時在京再晤。
午後睡起,與二十餘位小學語文教師座談(男教師僅一人耳)。張、楊二位亦來參加,並有市教育局中人。教師談課本之取材與安排者為多,皆注重於政治思想方麵,於語文教育方麵不甚措意。談至五時,餘就教法方麵談約四十分鍾,觀諸人之麵部表情,似尚覺有味。張老、楊君亦談話,然後散,已六時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