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雨止,江雲飛逝。將到武漢,見所謂“電氣走廊”者。兩岸建挺立之高塔,架設電線,橫跨大江,自武昌輸電至於漢口。電線計八根,上排兩根,次排兩根,第三排四根。電線下彎之弧形甚為秀美,當為攝影家之好資料。而如此工程,又為巨構矣。繼之則觀長江大橋之側形,旋即從橋下過,而輪泊碼頭矣。
時為六點一刻,岸上胡伊默、楊湘君(女)二位廳長在相候,初不相識,遙問而知。二位導我人至勝利飯店,又是最講究之招待所。獨占二間,曉風別居,餘居之頗感不安。而二位又招曉風詳問餘之生活習慣,唯恐招待不周。其意固殷勤,然未能免俗矣。二位言可購得明日之船票,船以夜間開,明日尚可小遊,大約是長江大橋與東湖也。
十二日(星期五)八點半,胡、楊二位來,尚有辦事女職員張懋蘭偕來,導我人觀漢口與漢陽市容,然後登長江大橋。車至半中,我人下車步行。天氣晴明,遠望澄澈,江流浩浩,大是壯觀。複觀靠武昌岸之一個橋頭堡。先以電梯至最下一層,觀正中三個工人之群像。後乘電梯至休息室,頭頂上即為鐵路軌。坐而聽火車於頭頂開過,隆隆作響,茶杯茶壺震動。楊廳長言此值得體驗也。複升至鐵路軌一層。據雲鐵路公路兩層,於車輛經過時皆有震動,唯此震動乃物理之當然,毫無危險之意味也。
於是驅車往東湖。較之一九五七年春,兩旁新建築又增不少。樹木更見茂盛。而湖水之藍,實令人望而心怡,此為東湖之特色。先觀九女墩。九女墩者,蓋太平軍中之九個女兵,犧牲之後,民眾埋之,口頭相傳,不見記載。解放以後,為立碑而表之。小憩於長天樓。樓上開闊無障隔,三麵玻璃窗,敞亮殊甚。於是參觀屈原紀念館,觀魯迅廣場。廣場上立魯翁胸像,乃殊不像魯翁。經遊泳池而至翠湖賓館,一九五七年曾寓此者也。進午餐,小飲。胡廳長能飲,飲較餘為多。食罷,驅車回漢口。
晝睡不成寐,寫出峽一律贈楊廳長。晨間已書一紙贈胡、楊二位,楊言欲獨得一箋,故複書之。
四點半,胡、楊二位來談湖北省教育概況,要之為發展頗快,而教師水平不夠,教學成績不甚佳。言語文教學,可謂遠不逮時勢之要求。楊之言尤直率,唯謂終當多方設法扭轉之。餘亦談餘之老一套,雲或可供參考,楊皆記之。
夜八點十分,胡、楊、張三人送我人到碼頭,登江新輪,殷勤握手為別。江新輪大於民眾輪,房間開闊,我二人居之,良感舒適。輪以九點開航,據雲明晨九點過即抵九江。十點半就寢。
十三日(星期六)晨起船方抵武穴。天氣晴朗為快。九點二十餘分抵九江。登碼頭,有文化教育局餘素珍、唐文魁二局長與交際處郭泉水相候。三君導我人至一新建賓館小憩。十點過,即登車上廬山。自山下抵牯嶺計二十三公裏有餘,沿山鑿公路,盤旋曲折,徐徐而上。一路樹木蔥茂,望之心喜。十點半到達,招待所孫學恩相迎,居我人於一別墅式之建築,舊為熊式輝之屋。房舍頗多,家具講究,避暑來者可居人數眾多之一家,而今留我二人,心有所不安。飯菜亦太好,又增不安。詢之,此屋服務員炊事員共四人,若來住者眾,尚須增加。廬山交際處為一較龐大之機構,計分七所,山下一所,山上六所。餘今所居者屬於第五所,第五所掌握別墅四十六處。
午飯後酣睡一時許。起來眺望,高樹四圍,全屋在林中,溪聲微聞,清靜無比。注意兩種植物。一種開淡紅色極鮮豔之花,花形如杜鵑,而葉不相類。一種為高樹,其葉作鴨掌形,如此樹葉前所未見。前一種花之美豔,實為可喜,曉風取照相機拍之。
孫君陪我人於近處步行,至廬山大廈而止。此大廈招待集體之來客,雲可居千人。日光自樹隙下漏,滿徑清涼。餘一到即加穿衣服,猶覺涼生衣袂也。廬山果甚佳,私計住六七天,聊享清福。名勝之區不必盡去,近處盤桓亦複足矣。曉風為伴,自亦是條件。若令餘獨居於此,則不勝其寂寞矣。
晚餐後洗澡。看新知識出版社出版之《廬山》。此書於一九五六年編撰,今廬山之實況又有進於書中所敘矣。九點鍾就寢,靜極,一無所聞。
十四日(星期日)晨以六點起,開窗一望,又是晴天。八點,孫同誌陪我人訪植物園,相去不遠,在含鄱口附近,行約一刻鍾即到。此植物園係靜生生物調查所所創辦,時為一九三四年。抗日戰爭時期頗受摧殘。一九五七年由中國科學院接管,今屬科學院江西分院領導。全園占地將五千畝。入其門,見一石上刻“三逸鄉”三字。
遇一工作人員,係二十四歲之青年,名劉燕銘,為我人介紹園之概況。其中專事化驗工作,研究植物之綜合利用,樸實清澈。餘對渠印象極佳。餘隨意詢問請教,渠即作令人滿意之回答。北園分樹木區,灌木區,岩石區,沼澤區,溫室,冷溫室,蔭棚。岩石區疊石,於石間種植物。沼澤區在溪流之旁,種宜於水邊之植物。冷溫室不加溫,備幼苗過冬之用。蔭棚中放置各種喜陰之植物。其園多引他地之種使之馴化,種數頗多。嫁接新品種亦有成就,木本番茄已結果得種子。綜合利用方麵,注意於油料香料雲。
餘詢劉君以昨所見之二種植物,答謂二者皆廬山名種。鮮豔之花為雲錦杜鵑,唯廬山與天目山有之。葉形頗奇之高樹為鵝掌楸,四川湖北江西皆有之。此植物全世界僅三種,我國有二種,美國有一種。餘一見即注意者果皆珍品,亦自喜眼力尚可也。
劉君導我人觀花房。花房建築講究,內陳品種極多,不能悉記。又於小範圍園地內巡行一周,於雲錦杜鵑盛開處共拍一照,然後為別。承園中贈餘《廬山植物園栽培植物手冊》一本,深可感謝。
午飯後睡一時許。三點,孫君又邀我人出遊。先至花徑,雲是白居易詠桃花詩處。其處亦有花房,入而觀之,當然不逮植物園。繼至一滴泉,泉在仙人洞。泉水醇厚,滿注於杯,高起而不溢。其下為禦碑亭,係朱元璋之碑,記道人周顛事,殊無意思。其上為竹林寺,有刻石三字而無寺。下望長江,一片混茫。其處石壁鬆杉林頗好。歸途經攔河大壩,水下衝發電,廬山所用之電全靠此水力電站也。又經柏樹林,車行其中,蔭不見日光。此殊有味,較之觀名勝為佳。
上午出遊三小時,下午出遊兩小時,不覺疲勞。如此遊山,似勝於按圖索驥每勝必到之輩。
在植物園嚐雲霧茶,大佳。劉君為餘言,雲霧茶以少受日光,茶葉麵不致革質化,茶葉內所儲單寧素與咖啡堿又較多,故而品之特有味。茶葉革質化,揉之即易碎。不革質化,製茶可保持整葉也。此為餘向所不知,特記之。
致一書於至善,告以旅中簡況。夜聽廣播,絕大部分皆談老撾問題,各國代表團俱已到達日內瓦,而美國代表團借辭不即參加,致會議不能如期開幕。老撾國內,則富馬政府之代表,愛國戰線黨之代表,與叛亂集團之代表已經會晤,開始商談停戰問題雲。
十五日(星期一)補記一事。昨日孫君為餘折得帶花之鵝掌楸一枝,又折得金錢鬆一枝。鵝掌楸之花生於嫩葉之頂端。花瓣中心雌蕊伸出,圍以七八個雄蕊。金錢鬆亦為廬山特產,樹上叢葉節節而生,每叢略作圓形,觀之特覺其細氣。
今晨天不佳,徐見作微雨。九點許孫君來相商,言無妨攜雨具出。我人因謂往棲賢寺,觀觀音橋與玉淵之瀑如何。孫君言此一路須乘車至山下,循環山公路再上山,其程較遠。我人遂謂俟他日晴佳再說,或竟不去,亦無不可。餘於是作詩,曉風則看“毛選”。餘詩贈昨日所遇之青年劉燕銘,思之已有時,下筆乃甚快。篇成即書之,得兩箋,郵寄與劉君。詩如下:多謝青年劉燕銘,導我植物園中行。溫室諸品亂目睛,木本番茄嫁接成。循徑為指眾木名,雲錦杜鵑燦繁英,鵝掌楸高葉殊形,厚樸葉端缺刻生。告我數語我心傾,究研大異往日情。往日究研無所營,描寫形態歸種型,瑣瑣記之紙幅盈,即此自謂盡其能。今日究研標的明,引種馴化使變更,薈萃眾類察其征,綜合利用業大興,食用工用製藥精,生產為先理固應。頻頻頷首著意聽,我與劉君起共鳴。更羨劉君年方青,願祝前途無限程。前在輪船中作關於談天氣一詩,亦以今日足成,錄之。“今天天氣哈哈哈”,無語強語資笑嘩。舊日虛文良可哂,習焉弗察似無他。年來時聞談天氣,用心頗與舊日異,發之由衷形於麵,喜則軒眉戚凝睇。或謂雨足正應需,或謂墒歉盼雪腴,或謂催熟炎陽好,或謂揚花風堪虞。言者未必事農業,非農與農同關切,農為基礎入人深,即此端倪堪欣悅。複憶張市聽雨眠,曉看群山浴後鮮。地委書記與客言,夜來雨情指掌間,某縣某區量若幹,頃已通話遍詢焉。念農無時忘知天,群切知天為製天。
午睡起來,複欲作詞,以《水龍吟》記東湖之遊,未完篇。四麵霧起,時刻變幻,忽一片混茫,忽數峰稍露,近處高樹,時或數株清晰而數株模糊。入夜風極大,似有雨聲,亦不知究是雨聲樹聲也。
十六日(星期二)晨間孫君來,探知今日未必下雨,可作竟日之遊。於是以七點三刻出發,循公路直至山下。半山以上霧氣極濃,前望幾無所見,唯覺車身左右轉向耳。自牯嶺至山下係東北向,到山下,折而南向,循九星公路而行。一路可望見鄱陽湖。
先至白鹿洞書院。車不能徑達,循田塍,涉小丘,渡溪澗,其境漸幽,樹木深茂,約五裏許而達。書院前一小閣,猶是宋時建築。近進砌石為穹形,中有石雕一鹿,刻工粗甚。右側一堂供吳道子畫孔子像之石刻。此兩座院落之左右旁均有□形長廊,砌曆代石刻,以明清者為多,無意細看。小閣前有桂二株,極茂,坐其下小憩,然後出。於門前橋下山石上觀“白鹿洞”三字,雲是朱子所書,端嚴可喜。
再循公路南行,折而西,至秀峰寺。遠望一瀑,狹而長,其名為馬尾。至於寺,已在瀑下,全身乃不可見。大石夾瀑,名為青玉峽。水注於潭,名為龍潭。潭溢,複淙淙而下。石上刻字極多,其“第一山”三字為米襄陽所書。小坐石欄上,觀潭中魚出沒,頗為賞心。
再循公路西南行,至於溫泉療養院,其處近陶村栗裏,為淵明之舊鄉。療養院係供工人就醫,溫泉治皮膚病關節炎甚有效。孫君請院中廚房略作數肴,陳攜來之點心,遂進午餐。
餐罷已兩點。於是返身循來路行,折而西,至於觀音橋。此橋為宋建,圓弧為拱,以長條石構成。橋跨瀑上,高樹幽深,蔭翳其上。此處瀑大可觀,層層下瀉,為潭凡六七,其名為玉淵。惜以須早歸,遲則霧封山路,留其處一刻鍾即行。上山到寓舍,時方六點。
今日走路稍多,共計在十裏以上,稍疲累。廬山黨委書記蔡紹玉邀我看戲,不宜卻,遂往。戲院相距甚近,戲為《劉三姐》,係評劇班子所演,而此戲已非評劇矣。九點四十分散。
曉風沿途拍照,拍得五卷。在廬山洗印,印出五十餘張。就布局光線而言,絕大部分可以成立。其中餘與偕遊之人之像最多,他則景物也。
十七日(星期三)晨聽廣播,擴大的日內瓦會議已於昨日開幕。經過各方鬥爭,美國不讓老撾愛國戰線黨以正式代表資格參加會議之主張被迫取消。會雖已開,此後波折一定尚多。
決定以後日早晨離此,即乘輪到南京。廬山五天半,亦雲夠矣。預購輪船票,仍為江新輪,亦殊巧。
今日足成前日未完成之詞,即書二紙,分贈胡、楊兩位廳長,為同遊東湖之紀念。詞如下:淨藍最愛東湖,西湖雖好輸明豔。沿堤信步,綠陰篩日,水天平遠。懷屈行吟,念周奮筆,閣高場坦。更遺墩九女,豐碑聳峙,沉埋久,今方顯。遙見濃煙雲起,倚長江、武鋼雄占。人言到夜,煙紅景異,半天霞煥。躍進宏觀,清遊佳概,一時兼攬。偶憑欄看釣,渾忘諸想,候垂絲顫。
下午有廬山管理局文教辦公室朱而義同誌來訪,談約一小時。據雲其處中小學尚好。於師範生未畢業時,即注意其語文程度。此誠是根本之計。在職教師水平較差者,用輪訓辦法提高之。
作一詩贈孫學恩同誌,酬其殷勤招待之雅。小住匡廬日,至謝孫君情。伴我訪幽勝,扶我拾級登,殷勤顧冷暖,隨時察霧情。受之良有愧,心感莫可名。開誠承相問,一言酬君聽。遍覽廬山景,峰瀑無弗經。寺院記其概,花木辨其形,前者關往史,後者係厚生。以語來遊客,遊客皆深銘。工作求更進,或可此途行。
上午理發於另一招待所。入夜洗澡,甚舒快。廬山之自來水特清甘,蓋泉水也,不可不記。
十八日(星期四)昨夜下雨較大,今日上午猶滴瀝不已,至午刻而放晴光,但旋即轉陰。
八點半,孫君與朱而義陪同觀博物陳列室,其地在花徑附近。係集廬山舊有收藏於一處。在抗日期間,日寇據此,收藏頗有損失,國民黨盜去者亦有之。所藏以瓷器為多,有二千多件,古瓷極少,大部分為清末與民國時期之出品,當然為景德鎮所產。書畫亦有之,觀其數件。一為清許從龍所繪五百羅漢像,原藏山上某寺,今歸其處。畫以三四羅漢為一幅,皆用粗筆,似有氣魄。全數有一百餘幅,已不全。觀高其佩指畫山水一幅。又觀沈歸愚遊山詩冊,工楷行草皆極精,甚為心賞。
於是至廬山劇院,觀文化藝術學校之孩子練習撲打武功。此學校係培養京劇演員者,孩子皆十歲左右,文化程度為小學。彼輩有舞台供練習,實為好條件。坐觀約半小時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