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一)(3 / 3)

害蟲有花蠅,其幼蟲食樹木。有軟體之天牛幼蟲,鑽入落葉鬆,到處為害。有小蠢蟲,食樹之表皮。又有病菌。苔蘚林型區之樹木,最受病菌之損害。

林中修鐵路已有五百餘公裏。分中、東、西三線,現尚未按規劃修畢。管理局又修小鐵路與公路。故林區之交通道密如蛛網,主要為便於運木材。小鐵路之軌距為零點七六二米。

運材現已百分之九十機械化。自山上往下拉,一部分用拖拉機。鋸木則尚多為手工作業,由雙人鋸改為單人鋸,由站著鋸改為一腿跪著鋸。鋸木為重勞動,且頗危險。機械化鋸木僅一部分耳。電鋸有電纜,橫梗地上,不甚方便。燒柴油發動機械,較便,約五分鍾可采一株。又有燒木柴之拖拉機,拉木出林。

工人平均工資六十八元,又有森林津貼百分之二十至四十。

冬季為采伐最盛之季節,於冰道上運輸,方便殊甚。

林區文教衛生均發達。有中學九所,小學一百三十八所。又有師專、醫專。戲劇歌舞團有四,各局均有業餘劇團。又均有電影院。有科學研究所,為林業服務。

明日所到之地名甘河。

薩書記談兩小時,我人聽之,鹹深感興趣。此君三十餘歲,來此已久,為內行矣。

晚餐又豐盛之甚。得嚐犴鼻,頗爛,有軟骨,並無特殊之味,略似豬舌。

八點半往劇場看京劇。《楊排風》《古城會》《別姬》三折皆不壞。散場已十一點半。

八日(星期二)今日立秋。

早餐後偕思成往觀建築未完成之賓館。規模不小,而思成謂設計頗有缺漏,不講經濟,不多為使用之人著想。三層皆觀覽一周而出。

九點半往車站登車,管理局之局長陳捷三與另一位同誌陪我人同往。車以十點過開。往林區之支線名牙林線,我人循東線抵甘河(東線通車現止於此),凡三百五十公裏。線路初不分岔,下午七點許乃分岔為東、中二線。中線前伸至某地,又分出西線。

初行於草原地帶。雜花甚繁,有紅、紫、黃、藍、白諸色。漸見散立之白樺與鬆樹。稍有岡陵起伏,岡陵之上樹木較多。午飯後入睡醒來,則兩旁平地樹木頗繁,以白樺為多。陳捷三謂山陽一般多白樺,山陰一般多落葉鬆。

下午四點許抵嶺頂,為此線路之最高處。停車時下車望嶺北,叢林皆在眼底。鐵道盤曲,運木之列車徐徐升高而來。

管理局之下為林業局,林業局為各自獨立之企業單位。林業局下為林場,分設於林區,為管理之分支部門。林場下分若幹工段,任采伐運輸等工作。工段常移動,一條山溝采伐之役畢,則移往他溝。

車抵甘河將在夜十二時。餘於晚食後即睡,尚未到九點。

九日(星期三)晨七點半,全體下車,甘河林業局之黨政人員十餘人相迎,抵局之辦事所。進早餐時,聞知其幹部中有一鄂倫春族青年,名泉博勝,邀來共桌,問鄂倫春人情況。據雲其族現有二千餘人,聚居於鄂倫春自治旗者一千有餘。迄於今年國慶,為建旗之十周年。其族之定居始於一九五五年。從前以獵物易需用品,備受欺侮與剝削,今則國家特與照顧。受教育,就醫療,皆為公費,其族已有受高等教育者矣。以前為部落長製,部落長係由公推。獵得野獸,大家均分。蓋越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而進於社會主義社會,故人多樂道之。

鄂倫春人善獵,泉博勝自言本領不錯,蓋童而習之。渠畢業於中學,與漢人為婚,從前則不與他族通婚也。其人甚秀健,狀貌類江浙青年。

九點半登小火車,曲折前進,深入林區。兩旁林漸密。行於河邊時,則見河水澄清,流梳荇藻,叢柳覆岸,宛如江南景色。十二點半抵庫中,計行五十公裏。下車入林,仰視鬆與白樺,皆挺立向上,似覺其徐徐升高,所見藍天白雲,皆僅林隙之小片而已。於是席地而坐,與當地之黨政人員共進野餐,食品與用具皆自甘河帶來。如此暢適,得未曾有。地上草密,又加鬆之落葉,踐之陷履。

泉博勝發槍,中烏雞一羽。此雞一名雷鳥,大如鵝,黑羽,翅緣有數白羽。共稱泉之神技,並謂將攜歸嚐之。

餐畢,二工人為我人表演鋸木。用油鋸鋸之甚快,一分鍾有餘即鋸一株。次用手推鋸,則需二三分鍾。數其一株之年輪,凡八十有餘,而其樹並不見粗大。樹長足需百年至百二十年,以後則衰老而自枯死。據雲我人所在之地為原始林,未經采伐。餘與曹禺有同感,希望得見粗株密立遮天蔽日之景,而不知落葉鬆並不甚粗,故林雖密而仍敞亮也。

三點,複登小火車。老舍戲謂來庫中之林中野餐一次,乃行四百公裏(牙克石到甘河三百五十,甘河到庫中五十),合華裏八百裏,可雲“野餐八百裏”矣。六點半返抵甘河,晚食於林業局,嚐中午所獲之烏雞。八點半返火車宿。

今日得二絕句,記林區之遊。其一雲:“應接不遑顧盼頻,大興安嶺乍遊人。連山林綠真成海,滿地花鮮勝似春。”其二雲:“株株競上望如伸,原始林中臥碧茵。倏見烏雞應聲墜,神槍無愧鄂倫春。”

十日(星期四)晨以五時許醒,車方開行未久。一路眺望兩側林綠,聽諸友閑談。午間下雨,及晚未止。車以下午六點四十分到牙克石,即返招待所。

今夕晚餐多清淡之味,唯飲茅台解乏,皆出薩書記之安排。此君能體貼人情,注意生活,頗了不起。飯罷,往參加聯歡晚會,交際舞而外,又有歌舞節目。餘與老舍、思成諸君以九點半先退,深覺疲憊。

今日又得二絕句。其一雲:“波梳水草成文理,澄澈甘河天影藍。高柳臨流蟬絕響,清秋景色宛江南。”(來此從未聞蟬聲,海拉爾、滿洲裏亦未聞。不知蟬之生地北至何處為界也。老舍得句雲,“蟬聲不到興安嶺”。)其二雲:“母林綠暗幼林鮮,嫩綠草原相映妍。間以樺林挺銀幹,畫家著筆費精研。”

十一日(星期五)晨起略感頭昏,殆疲勞未除。看當地報紙,知蘇聯又有載人飛船環繞地球飛行十七周,安然飛歸,其人名格爾曼·斯捷潘諾維奇·季托夫。此較之加加林之飛行又進一步矣。又知一不幸消息,梅蘭芳以本月八日逝世,所患為冠狀動脈梗塞症。梅與餘同歲。

作書致亦秀、曉風,告以近日之遊蹤。於是理發洗澡。午飯後睡一小時許,頭昏仍不去。三點參觀工廠,勉強隨眾共往。

先到烤膠廠,係取鬆樹之皮提煉單寧,供鞣革及尖端科技之用(不知是何種尖端科技)。機器來自民主德國,粉碎鬆皮,烤而幹之,加工後之成品為粉末,包裝運出。此廠中甚熱,入觀頗不舒適。

次觀細木廠。用機械鋸刨木材,製造各種家具,有普通者,有頗為精致者。出口銷國外,以蘇聯為多。

又觀酒精廠,實為酒廠,近以糧食緊張,不製酒精。參觀一過,坐會客室中品酒。酒主要有三種。越橘酒,以野果“都實”釀之;紅豆酒,以野果“雅克達”釀之。此二野果曾於林中見之,皆附生於低矮之小灌木,小顆粒如葡萄。又一種為棗子酒。老舍言其酒失之於甜,若能少加糖分或不加糖分,當為嗜酒者所賞。旋取儲藏之“都實”汁嚐之,既經發酵,藏亦較久,覺頗有酒趣。因與主持者言,似不妨釀造甜與不甜之兩種,應各人之愛好。

最後參觀奶品廠,又須穿膠鞋易白衣帽而入車間。其廠出品主要為奶粉。又製奶油粉,尚未大量生產,此為精美之品,頗得佳譽。遍嚐其所製之各種食品,奶油粉、糖果、冰糕、奶油點心,凡七八色。餘雖留意少吃,而已感其飽。回旅舍吃晚飯,隻能勉進半碗耳。

夜間看歌劇《劉三姐》,餘又勉強而往。餘頗不喜此戲,坐觀唯覺疲累。十點十分散。返寓頹然而臥。

十二日(星期六)晨以七點半返火車,牙克石諸位領導皆送至車上,殷勤敘別。車以八點半後開。餘仍頭昏,背部酸痛殊甚,偃臥之時為多。同行者多咳嗽,餘亦然,穿衣雖當心,亦感冒矣。

下午四點半到紮蘭屯,迎者十餘人,即趨招待所。紮蘭屯今為布特哈旗所在地。當俄人修中東鐵路之時,見其處樹木茂密,有山有水,辟為遊憩之所,時為一八八七年。今之房屋,有當時所建者。

晚餐後,往觀附近之公園。園中林茂,多高柳,排列並不整齊,錯落有致,樹之姿態亦複入畫。有一吊橋,跨於頗為寬廣之溪上。鐵鏈係於吊架,成弧形,掛橋麵之木板,行其上微微動蕩。溪流係導雅魯河之水,築壩攔之,壩以上波平如鏡,可以劃船。大樹之下,草地之綠色特鮮美,老舍謂大似英國之公園。總之,此園以自然之趣勝,唯吊橋與亭榭見人工耳。據雲若此園中之樹林展布甚廣,則誠可貴矣。

又有歌舞晚會,餘未往,八點即就榻臥。頭昏背酸,未遽入眠,成詩一絕,記前在陳旗之遊蹤:“奶茶奶酒勸殷勤,掘地烹羊牛糞薪。歌意舞姿多頌美,健兒駿馬草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