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舉行聯歡會。先為交際舞,次則歌舞表演。餘淑岩之唱,李、高二位之舞,大受歡迎。表演畢,複為交際舞,餘與老舍即退。
十日(星期日)上午登大青山。車行二十公裏而止。於二十公裏之處始登山。山上之樹木,過去砍伐殆盡,穀間衝刷之痕顯然,蜿蜒而下,如長蛇。解放以後雖曆年植樹,似成長不快,四望仍多草而少樹。據雲山之背麵即有樹木,殆以不便砍伐,乃獲保存也。我人停車處為公路之最高點,公路北抵武川。其處路旁有一鋼骨水泥之掩體,係日寇所留,蓋以扼守公路者。南望呼市,為幾個鋼鐵廠之煙霧所蒙,迷糊不可辨。蕎麥已收割,燕麥方灌漿。地多野花,同人皆采之盈握。攜獵槍三支,無鳥獸可獵,則以石塊為標的,共為打靶。青年人固樂於活動,我輩年較長,則無此興矣。四望山巒,濃淡各殊,輕風拂襟,亦為登高一快。盤桓一小時許即回車,到寓時為十一點四十分。
午後四點,偕老舍、思成諸君訪滿城。老舍為滿族,有意訪同族之家,詢其狀況。先至一關姓家,家主將六十歲,在某醫院為園藝員。此君之子女皆有工作,妻為蒙古族,媳婦中有漢族,可謂民族家庭。極言苟非解放,生活決不能如今日之美滿。其居屋之布置格局,全為北京舊式,老舍對之似頗有懷舊之情。關君出其曾祖所遺之盔甲相示,盔為鐵殼,甲分上身下身,其背麵綴長方形之鐵片,舉之相當重。餘思禦此盔甲,當非低級軍官,究屬何級,關君亦莫能言也。次至另一家,僅遇一婦人,忘其姓。其夫解放後得工作。子女四人皆為學生,長者即將畢業於醫學院,且將結婚,最幼者為小學四年生。婦人自敘境況,不能掩其內心之歡快。所居正屋兩間,雲是二百年物,蓋當年派與旗兵居家者。滿營內如此房屋尚頗有留存者。
夜觀電影,皆內蒙製片廠之記錄片,敘內蒙各地之新貌。餘於鹽池堿池深感興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第須交通運輸更發展,則其用大顯矣。
十一日(星期一)上午參觀兩所高等學校。先至農牧學院。此校初辦於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一九五三年建造校舍,今有五係八專業,畜牧係(分畜牧、草原二專業),獸醫係,農學係(分農學、土壤農化二專業),植保係(分植保、果木蔬菜二專業),農業機械係,另一專業為農業氣象。外有基礎課部,加強基礎課之教學。一九五六年開始有畢業生,迄今共五百七十四人。坐有頃,即參觀其各個陳列室、實習室。羊毛羊皮之品種收集極富。草原之草有千種左右,殊覺觀之不盡。畜類病害、蟲害之標本,觀之有感戰栗者。獸害之解剖標本,以實物使凍結,再行加工,使不複腐爛,於是以顏料塗其神經與動脈靜脈,觀之至為清晰。據雲此法為其創造,較之浸於防腐藥水中為勝。觀約一點半鍾而出。
於是至內蒙古大學。此校成立僅數年,副校長舉其校之特點:一為民族團結,貫徹民族政策;二為年青有朝氣,教師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共信能辦好此校;三為得到全國兄弟院校之助,教師與圖書儀器由他校支援者至多。科學研究方麵,頗致力於本自治區稀土元素之鑒別分析(富於稀土元素之地區,我國凡四,內蒙而外,為新疆、遼寧與華中一帶。此四地區中,勘察較明白並已著手開發者為內蒙)。於是參觀其圖書館,物理樓,化學樓。化學樓中有科學院分院之青年研究者八九人,正在作分析稀土之工作。及辭出,已過十二點。
下午三點半,至內蒙教育出版社,一位副廳長與社之社長額爾赫來迎。此社編輯人員約四十人,蒙古族多於漢族,蓋若幹課本須翻譯,故然。與十餘人座談,皆語文方麵之編輯。彼輩先提出十一題,餘或答或未答,於注意編輯業務言之較詳。六點談畢,與合影而後歸。
七點半,往劇院觀歌舞表演,全屬蒙古族藝術之特色,有頗佳者。十點散。
十二日(星期二)上午八點半出發,自市區南行約二十裏,至昭君墓。土堆高約十數丈,圍以綠闌,栽樹一周,南麵稍高處有一亭而已。循土級登其巔,北望呼市,近處左右各有一村落,土屋成集。此處是否即向所稱之青塚,其中是否埋昭君,疑莫能明。南麵有石刻數塊,皆清代物,固未嚐致疑於此。有數詩可誦,錄之。耆英之詩曰:“憶昔出宮闈,誌在不負主。揮手去遐荒,非死無以處。悲調馬上彈,肝腸向誰吐。聲淚動天地,名始垂千古。邊草伴芳魂,紅顏餘朽骨。嗬護若有神,一抔萬世睹。王嬙有青塚,炎漢無寸土。要知作傳人,還應更奇苦。”彥德之詩曰:“閨閣堪垂世,明妃冠漢宮。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於衛霍同。人皆悲遠嫁,我獨羨遭逢。縱使承恩寵,焉能保始終。至今青塚在,絕勝賦秋風。”傅增湘之詩曰:“麟閣雲台蓋世勳,論功一例遜昭君。若從邊塞爭芳烈,順義夫人亦不群。”“和親自是中朝策,難得佳人慷慨行。高塚祁連空百尺,休教寵幸玷英名。”
回入市區,參觀毛紡織廠。原有第一、第二兩廠,今合為一,所至者為原來之第一廠。合而言之,有錠子一萬三千六,工人三千。產品為絨線、長毛絨、嗶嘰、華達呢。分八個車間,自處理原料迄製成成品,全套悉備,其中包括動力與機修兩個車間。原料大部分為國產,小部分進口。入車間參觀,其工作與棉紡織廠大同小異。雲一斤羊毛,經過種種處理,僅能出絨線三兩耳。
至此,在呼市活動之日程已畢,明日下午將啟程往包頭矣。
晚餐後偕老舍觀賓館之室內遊泳池,設置甚講究。東邊又有網球場籃球場。八點,看電影,片為蘇聯之《海之歌》,餘曾看過。其片尚佳,重看一次亦不以為嫌。今日作書寄至善、曉風。
十三日(星期三)晨間作書寄亦秀。九時半,偕思成、組緗、景康、布赫往觀五塔寺之五塔。昨日思成先觀之,雲大佳,欲再觀,餘因偕往。寺在市內,與公園相近,殿堂於去年坍塌,僅存五塔。唯“金剛座舍利寶塔”七字為漢文,他則圍繞五塔周圍與座基周圍者皆藏文蒙文。佛像菩薩像遍布,無論大小,雕鏤工致而有神。造像而外,尚有各種裝飾圖案,亦精美。殘缺處有修補者,其工遠遜,優劣顯然。除塔座外,中一塔七層,旁四塔五層。塔座中空作穹形,有石級,循級而升,可細觀塔之各層。思成、景康多方照相,陽光正適宜,二位興致至佳。瞻觀幾及一小時。下至塔之北麵,牆上有石刻三大方,一為星象圖,一為地理圖,一為輪回圖,皆有細密之藏文蒙文。此至可珍,共謂宜加意保護。此寺雲建於雍正五年,思成則謂觀塔之形式,當屬明之中葉。若查地方誌,當可決之。
午間,王鐸書記、哈豐阿主席來,先合影,既而共餐,為我人作餞。吃烤羊肉,又吃駱駝之蹄筋,為平生初嚐。飲酒較多,食罷睡甚熟,醒來已三點。旋即往車站,送行者三四十人。車以四點過開,七點半到包頭。一路望見之山,雲皆為大青山。南望則見黃河,頗明淨。迎於車站者數人,奎璧書記正在包頭,亦來迎。他則市之書記兼市長李質,餘人尚待記憶。
驅車約一刻鍾至賓館。建築極講究,勝於呼市。晚餐畢,往觀電影。片為香港出品,名《華燈初上》,敘舞女之悲慘生涯,殊無可觀,有時且覺其惡劣。觀畢就寢,已十一點。
十四日(星期四)上午休息。景康以前在東部所攝之相片四百餘幅相示,囑作詩或文,謂回京而後,索相片詩文稿者必多,宜預為之備,為內蒙作宣傳。餘因錄詩詞數首於其冊。又思作一小詞,記參觀地毯廠,得數句而未完篇。
午後兩點半,往觀國營糖廠。我人所居之賓館在包頭西區,西區新建,原為田野。糖廠在東區,處舊城之東。經大道名建設路,二十餘裏,筆直,兩旁楊樹數行,組成碧障,車行其間,殊為一快。亦唯白地興建,乃得如是。行約三刻鍾而抵糖廠。
此廠建於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五年投入生產,建廠得民主德國之助力。以甜菜製糖,副產品為酒精。甜菜來自鐵路兩側六十裏以內之地。此業有季節性,現在甜菜未收,僅事加工,以粗糖製精糖。國慶而後,乃開始製糖。製糖一晝夜可出一百五十噸,酒精可出十噸。職工一千三百餘人,女工約五分之一。製糖全部機械化,一部分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