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老大哥》:擺脫空間與時間的束縛(2 / 3)

跟電影比較起來,電視更能在滿足觀眾的窺視欲上有所作為。因為電視的窺視能力更強,它有即時傳真的特點,有實時性。其實電視從一誕生起,就在很大程度上擔負著比電影更完美的窺視的功能,隻不過長期以來,電視主要以兩種方式來滿足觀眾的窺視欲望。一種是所謂虛構節目(Fiction),即電視劇。電視劇和電影的功能差不多,表現的是虛構的故事,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觀眾的窺視欲望。不過在這一點上,有點隔靴搔癢,因為觀眾看到的畢竟是編出來的故事,不那麼過癮。還有一種就是紀錄片,講的是真實的人的事情。比如國內,像《東方時空》裏的《生活空間》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曾經很受歡迎。因其滿足了觀眾的窺視癖。“窺視”這個詞沒什麼不好,它隻是表明了人對他人的關注和好奇,或者說通過對他人的關注來完成對自身的影射和觀照。這一點從審美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並不像人們一般想象的那麼壞。《生活空間》這樣純粹的紀錄片又出現了什麼問題呢?主要是戲劇性不強,如果我們真的把現實生活,或者生活中哪怕較有戲劇性的一段給表現出來,也仍然不夠集中、不夠典型,對人性的真正特點難以集中表現,導致觀眾失去耐心。所以後來人們還是回過頭來看電視劇。

電視在表現普通人的生活、滿足觀眾窺視欲望的時候,發現了某種方式,可以把上述的兩個方麵結合起來,於是真人秀出現了。它結合了紀錄片和虛擬的電視劇的特點,把普通的真實的人放在一個虛擬的環境裏,這個虛擬的環境就是通過一係列的規則和程序製造的一個遊戲情境。每個參與遊戲的人都有獲勝欲望,想獲勝就要遵照遊戲規則行動。設計得好的遊戲規則是可以把人逼瘋的,在半瘋不瘋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人性就更加典型、更加徹底,也更有戲劇性。所以說“真人秀”這種節目方式本身就體現了電視最本質的特點,讓電視在娛樂性和真實性上得到很好的結合,充分滿足觀眾的窺視癖。因而這類節目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誕生之後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可以說現在世界上各國電視上都或多或少地有真人秀節目,或者有受真人秀影響的節目樣式。這是電視自身發展的一個必然軌跡。電視出現一種新的節目樣態,絕不是某個人靈機一動發明的,而一定是和電視自身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以及社會的大狀況、大環境互相聯係的。

這樣的節目形態,在時空形態上對傳統的遊戲節目是一次革命。傳統的遊戲節目是在室內拍攝的,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空間,無法充分地表現人物真實的性格。像《老大哥》這樣的真人秀節目,都有一個非常長的時間,少則數集,多則幾十集,完整的一個演季,空間上也要比演播室大得多。那麼更長的時間、更廣闊的空間,使得節目在滿足觀眾窺視欲望的時候,有了更充分的載體。

當然,真人秀節目的空間是有固化符號的。好的真人秀節目,空間符號非常重要。幾乎所有的真人秀節目都很注重空間上的符號固化,會用一定的空間符號來固化。比如說《幸存者》典型的空間符號就是它的“部落會議”,每一集的會議地點不盡相同,有時在廢墟上,有時在山洞裏或者草棚裏,不過舞美設計都是一個風格,幾個火把,古樸原始。一直到最後大結局的時候,回到洛杉磯,仍然在舞台上搭一個跟在現場一模一樣的場景。

這樣的節目在敘事上也有創新。比如從《老大哥》開始,有一種新的敘事方式,我把它叫做“追述”。過去我們拍電視專題片,尤其是國外拍電視專題片,都大量用到追述。當我們用現在時態講過去時態故事的時候,過去是根本拍不到的,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讓大家說。大家看,《六十分鍾》在“說”,《四十八小時》也在“說”。《四十八小時》用一個小時的時長講一個案子,基本上都是過去時態,偶爾會有現在時的,那就是案子還沒完,還和現在連著,大部分都是純過去時態的。怎麼“講”呢?就是記者的采訪,一個一個地采訪,可能采訪到二十多個人,然後把這些人的講述剪輯到一起,變成了一個話語流。這裏的每一個人都在追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