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樣的設計隻是為了使節目更好看,但綜觀整個《幸存者》,時時處處埋著這種陷阱,包括大的方麵,比如一開始分組,讓兩隊人馬互相掐互相鬥,讓淘汰的人作評判,然後又很快把兩組的勝者合並,內部淘汰。所有的環節設計都包含非常陰險的意圖——任何人都不能勇往直前,不得不思前想後,瞻前顧後,進退兩難。也正是這些設計,使得節目的戲劇性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通過這樣的節目,我們不僅看到了紛繁複雜的遊戲規則、驚險曲折的個人經曆,也看到了在消費社會中商業邏輯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理念產生的巨大影響。也就是說,大家在看節目的時候,看到的是人,看到的是人性和社會,如果僅僅是娛樂,也並不好看。因此觀眾一旦看進去一段,便會欲罷不能,就會想接著往下看,看看那個人怎麼樣了,那件事又怎麼樣了,鬥爭與合作又在哪些人中以哪些方式進行著。比如我在看到第14季時,A組不斷獲勝,B組永遠失敗,我就會很關心,一直在想B組什麼時候能贏一回啊,這樣下去他們還怎麼活啊,等等。節目吸引著我一直往下看。這個節目的吸引力一直很高,雖然後來不可能像第一季那樣火暴,但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從第2季開始,以一年兩季的方式播出,秋天播一季,然後春天播一季,到現在播到第14季。據我所知,這是同一個節目(一個班子製作,在一個電視台或電視網播出)按季播出的數量最高的,也是現在真人秀節目中製作水平最高的。它把《老大哥》開創的形式發展到極致。
熱帶荒野的生存環境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敘事元素(14個演季全部都在熱帶,圍繞赤道分布著13個拍攝點。如果我們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隻有一個點被重複利用了兩次)。熱帶風光本身就會給美國人和其他大部分國家的人一種異國情調的感覺,就是讓觀眾感覺節目疏離現實生活,產生戲劇性,這是其一。
其二呢,相比其他的地理環境,熱帶更具備野外生活的條件,在熱帶生活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大家都知道,為什麼熱帶地區的人、社會進步都慢呢?因為生活容易、安逸。就在野香蕉樹底下躺著,香蕉掉下來吃就行了。相對來講,它的資源更豐富。雖然會下雨刮風,但不會惡劣到威脅生存。所以,他們選擇這個很精明。當然為了提高節目的競爭力,吊足觀眾胃口,製作人員做了許多宣傳工作。在拍片花的時候,屏幕上什麼毒蛇猛獸都有,其實根本不存在。即便有那麼一頭兩頭,也早被清理幹淨,選手的人身安全是絕對有保障的。
其三,選擇拍攝地點遠離大陸和城市文明,動不動就到非洲,到拉美熱帶地區,到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全都是這種熱帶的大洋中的島嶼或者荒野,設備與生活物資的運輸成本高昂,這也是別的節目不能相比的。
其四,也是最為關鍵的,遊戲本身非常複雜。精巧的遊戲規則,使得人物的個性更突出,情節更跌宕起伏。
其五,製作精良。拍攝非常講究技巧,過程的動感非常強,節目非常具有可視性。幾十部攝影機,包括航拍、海底的水下拍攝,各種各樣的設備和手法,無所不用其極。當一個節目的各個環節全部追求極致的時候,這個節目也就成了極品。《幸存者》以其極大的製作難度和極高的成本成為孤品,至今在西方沒有類似的節目出現。也就是說,這個節目就算賣模板給別人,也沒有人做得起。歐洲電視做不起這樣的節目。它隻能做《老大哥》那樣的節目。
啟示:《幸存者》把《老大哥》開創的形式發展到極致——熱帶荒野的生存競爭成為重要的敘事元素;複雜精巧的遊戲規則讓人物個性更為突出,情節更加起伏多變;動感十足的過程增強了電視的可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