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視人性弱點和參與互動是當代真人秀的兩個核心理念。如果說《幸存者》和《學徒》把前者做到了最高點,《美國偶像》則是最大限度利用了參與互動的元素。
與《超級女聲》不同,《美國偶像》嚴格要求選手沒有任何商業表演和專業背景,卻更為專業化,進入決賽後唱功水平很高。觀眾參與也較為規範,因而一直保持了高點位置。
那麼這類節目的核心在哪裏?核心在觀眾參與。簡單的環節和規則,讓公眾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被尊重,因為環節越簡單,越有利於公眾參與,也越容易顯出結果的公正。國內的《超級女聲》非常複雜,據說《快樂男聲》更複雜,而且每一輪比賽都不同,弄得連製作人都說不清楚了。2005年的《超級女聲》,正是觀眾高度積極參與才成就其輝煌。為什麼後來不行了呢?2006年的《超級女聲》,由於比賽製度等一些原因,也由於有人利用這個節目賺錢,投票變成商業化的行為,誰有錢誰就給某個選手多投票,所以後來的《超級女聲》已經不代表人氣了,隻代表金錢和運作了。很多人都能感覺到,但無能為力。你就算真有錢,為了捧某個人,就幹脆拿出20萬元來,給她投20萬票,讓她晉級。選手與你非親非故,也太有點冤大頭了不是?這樣的情況,使得中國的選秀節目中觀眾參與方式迅速腐化變味了。本來這種節目的核心賣點或者說支撐點就在於觀眾能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來製造自己的明星,一旦觀眾發現這隻是一場金錢的交易或者其他什麼東西,覺得自己又變成旁觀者,與“我”無關的時候,這種節目的生命力也就消失了。所以正因為此,中國的選秀類節目呼呼墜落。2005年看《超級女聲》,大家熱血沸騰,現在大家再看各種選秀節目,都是旁觀看耍猴。這種感覺的變化,標誌著中國這類節目一定要走下坡路。
節目的創新本身非常困難,你要想完全憑空創造出一個嶄新的東西來就更難。但又不能不創新,那麼怎樣創新呢?可能是新環節的設置,在某一個既定的形式中加入新的環節或改變某環節,就代表了很重要的一種創新。可能是多種元素的拚貼能出現一個新的樣式,更可能是一種逆向的思維方式能解決一個根本問題。但是,一切創新的核心就在於要有新的理念,這種新的理念要既符合當前的文化狀態,符合受眾的狀態,也符合電視自己的本質特征。
課間有同學問我,“真人秀這種節目還有發展前途嗎?”我個人認為,它的潛力還沒有完全挖掘出來,應該還有一定的發展前途,但是,我們要按遊戲規則來走,才能走下去。我們往往會把許多東西做走形、做濫,就是沒有抓住核心,丟掉它的核心價值。任何一個節目受歡迎,是什麼東西在抓觀眾,就特別值得分析。比如說《超級女聲》,如果他們真正認識到觀眾參與才是節目生存的核心所在,那幾千萬短信費其實並不重要。為了這些東西而把整個節目丟掉了,為了現在的幾千萬而讓節目凋零,是否值得?真的明白這一點,他們可能就會在製度上有所改變。其實設一個免費投票電話有什麼了不起的?《美國偶像》就有。隻是現在的節目還不錯,當勝利衝昏頭腦的時候,也就分不清是自己哪點做好了,哪點做錯了。
最後我們再總結一下關於節目的創新,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啟示。第一,節目創新是非常困難的工作;第二,創新可以是新環節的設置;第三,創新可以是多種元素的拚貼;第四,創新更應該是新思維方式的應用;第五,一切創新的核心在於,符合當前社會文化狀態和受眾狀態的新理念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