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探索(Discovery)公司在全球都有發行和自己的市場,想請問,像把片子賣到非洲和歐洲國家,或者其他國家,在收費和資金回收上有什麼不同?

張方: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問題。我記得在2003年的時候我們國際部的老板來中國訪問,廣電總局的局長和我們在洽談的時候說,中國對境外的媒體有很多的限製,但是他覺得探索(Discovery)頻道是一個非常好的頻道,所以能不能采取這樣一種措施:先把探索(Discovery)的節目拿到我們中國的電視上播放,讓中國幫你們經營,等到時機成熟,政策允許的那一天,可能我們會讓探索頻道進來。我們老板說,其實大家不了解我們公司,不了解這個產業。

就像剛才這個同學問的,我們公司其實並不是一個製作公司,而是一個經營紀錄片平台的公司。我們的絕大部分的片子都是委托給世界上的紀錄片製作公司做的,或者直接購買,或者和別的公司投資拍攝,而非我們自己做的。

那麼我們做什麼呢?第一,選擇紀錄片,目的是讓我們的收視率提高,廣告客戶增加。第二,當我們把片子集中在一起,我們就利用這個平台去全世界做發行,把平台的價值做得更大。我們要做市場營銷、做品牌、做廣告銷售。

國內的業界人士常會跟我們說,你們的片子做得多好,能不能和我們合作,或者幫助我們提高拍攝技術。這是個誤解,因為我們不直接製作片子。比如國外的ESPN的體育節目做得很好,很多賽事,那麼為什麼賽事會讓它播放,都是花錢買的。今年的英超ESPN中國的版權就沒買到,今年沒買到被別人搶了,就沒了。比如MTV的音樂都是唱片公司的,不是自己做的。所以這些跨國的傳媒公司都是經營平台、經營品牌。在自己的平台上選擇最吸引觀眾的節目,然後在投資中得到回報。

所以今天如果有一家公司要來購買我們,買什麼?買的是我們的品牌。我舉個例子,我們做過一個健康頻道,到美國的有線電視網去賣,沒人買。我們後來改名叫探索頻道的健康頻道,結果就賣得很好。這就是品牌的力量。第二值錢的是我們的片庫,是我們在20多年來搜集的大量的紀錄片。因為紀錄片很多是沒有時效性的,不像連續劇、綜藝節目,這個人不紅了效益就差了。做紀錄片,獅子、老虎可能越久越值錢,絕種的動物就最值錢了。目前我們片庫有超過10萬小時的節目,這個是非常大的效益。第三是我們的發行,發行的平台和渠道。比如美國大的電腦公司IBM,他們的電腦都是日本、韓國做的,然後掛它的品牌,因為它有通路,有了這個品牌和通路,它才能在全球賣出去。

所以我們大家要有一個觀念,經營頻道不一定和做節目有關係,我們可以頻道的節目都是買來的。比如HBO,它所有的節目都是買來的,唯一自己做的就是宣傳片。國內有一個概念叫“製播分離”,說穿了就是這個意思。可能在5年前大家認為隻有電視台能做節目,其他都不能做節目,這在現在看來是不對的。從另一個角度說,製作是需要創意的,人的創意是有限的,某一個人對某一個類型的節目有天分,可能他就做得好,不表示他所有節目都做得好。所以一個公司不需要養少數的人去做所有的節目,而是希望所有的人和我合作,我可以得到各種不同的好節目。這是一個經營的概念。所以你去養人是最笨的方法,又得不到最好的節目,成本又高。所以就像我們說的“外包”,美國有很多業務外包給印度,因為不需要養人,外包的話就很簡單,成本低,服務好,不行就換。所以業務就是這個樣子。隻有一些核心的東西你要掌握在自己手上,比如微軟的核心技術它肯定是自己研發,不會外包,其他的都可以外包,比如客戶服務什麼的。有一本書叫《世界是平的》,這本書講的就是這個概念。可能我在北京打電話,給我做客戶服務的人在印度,這就是未來產業結構的變化,這就是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結果。

學生:那我想問,探索(Discovery)有沒有購買中國大陸的節目在你們的國際平台上播出?

張方:目前我們在中國大陸買的節目不多。探索(Discovery)雖然是一個全球的媒體,但是每個市場能貢獻給它的收入是不同的。百分之六十多的收入在美國,國際市場百分之三十多。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如果美國給我們最大的收入,我們是不是應該多拍美國人愛看的節目?這個是很公平的。中國的確有自己的吸引人的地方,有很多紀錄片可拍的地方,但是中國的市場隻有我們一年收入的百分之零點零幾。如果你是我們探索的老板,你覺得我們應該在中國投資很多紀錄片嗎?不應該吧。我們寧願投資一個美國人愛看、中國人也比較愛看的紀錄片,而不是一個中國人非常愛看而美國人不愛看的紀錄片。所以這就是一個市場經濟的結果。

那麼,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如何與中國合作?如果我們拍中國題材的紀錄片,一定要選取其他市場有興趣的題材,比如說奧運、秦始皇、成吉思汗,這對西方的觀眾來說他們有興趣看,我們就會做這個題材。

我們和國務院新聞辦從2002年開始有合作,做了一係列的合拍片。這個案例我想作一個說明,國務院新聞辦的目的是外宣,宣傳中國的國際形象,是對外溝通的一個代表和發言人。外宣怎麼做呢?過去的做法,“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央視9套英語頻道成立,想辦法在世界落地,宣傳中國國威,這個就是“王婆賣瓜”的做法。但是效果不好,因為沒人看。一是落不下去,即使落下去也沒人看。後來就想辦法。很多歐洲的公司就過來和國務院新聞辦合作合拍,但是拍完了沒地方播,沒有人買,沒有人看。那麼第三步他就找有播出平台的機構合作,那麼這個機構就是探索頻道。在探索頻道播出一天,全球有14億人——中國以外的14億人——可以看到,這個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探索頻道也要節目,所以來投資,這個投資劃算嗎?我們拍一集節目50萬美金,用高清拍,拍攝北京奧運的新聞啊、建築啊,請新西蘭最好的影視公司拍。有人就說,花這麼多錢還來請別人拍,還不是我們自己拍,值得嗎?我來給大家算這個賬:我們製作這個節目50萬美金,各出一半是25萬美金。如果你拿這個25萬美金去CNN做廣告宣傳北京奧運,能做一個月,在全球做一個禮拜。但是在我們探索頻道就可以反複播出三年,很詳盡地介紹北京奧運的方方麵麵,從這個角度看是不是很便宜?而且還有版權,如果以後這個節目賣給別人,我們還可以再分錢。所以這樣的合作是最好的合作,這樣的經營策略會帶來雙贏的結果。目前我們還在拍攝新的東西,像建築什麼的。為什麼拍建築?不敏感。是不是探索頻道要的?是。是不是新聞辦要的?是。利益有沒有衝突?沒有。一加一變成了三。所以這個案例也得到了中國領導人的讚許,我們也一直在做。這是我們在中國一個合作的模式。

我們也在做新銳導演的計劃,這是一個針對本地的製作,製作金額比較小,但是培養了很多本地的新銳導演。

還有一個方式就是說,國內自己也做了很多紀錄片,不管是從題材還是從拍攝手法來看都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它是針對國內觀眾製作的。我們就和國內的比如說上海文廣、央視等商量,他們拍的片子閑置也是閑置,也賣不出去,不如賣給我們,我們掏一筆錢把片子重新包裝一下,製作一個國際版本。重新包裝包括很多方式,比如加拍其他畫麵,做三維動畫,加英文地道的配音,改變編排的方式,可能整個節目的結構都重新改變。然後放在我們頻道播出,我們花錢就是要購買在我們頻道播出的權利,同時我們賣給全球其他媒體的時候,這個利益我們來均分。對於國內的製作單位來說,製作的東西沒人買,放在那裏一點生產力都沒有,現在有人願意用一筆錢把它做成一個有國際市場的產品,然後再去賣。所賺的每一筆錢都是多的、額外的。這個也是我們目前追求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