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經營方麵,中國目前有很多政策限製,這個也是國外媒體沒有辦法在中國拓展的原因。但是我覺得未來也有很多發展的機會,因為在中國數字電視和付費電視在發展。過去我們是播出什麼看什麼,因為也是免費的,觀眾可能批判但不能挑剔,因為是免費給大家看的。付費電視就不一樣,要讓觀眾掏錢買節目看,這個就要求他心甘情願掏錢買,要求節目對他要有吸引力。如果我們現在付費買當今電視台的節目,比如央視什麼的,估計沒人買。但是如果我們說你來買我們的節目,裏麵有HBO、有探索頻道,估計大家會來買這個節目。
廣電總局三令五申不允許地方電視台播境外節目,隻是在酒店和涉外單位可以看到,可是大家在鄉下、在農村可以看到有的電視以酒店的名義申請到境外的節目播放,它就是要做付費電視。一方麵可能是地方偏遠,一方麵是一旦你有這個節目,觀眾就願意掏額外的錢來購買,所以它就有錢賺。
舉個例子,中央電視台一年的廣告收入是80億,占全國一年廣告收入的1/4到1/3,所以說全國電視廣告市場一年估計就是300億。隨著中國數字電視的發展,收費電視也將發展起來,如果一戶一個月花50塊來購買它想看的節目。中國有3.4億電視用戶,有線電視用戶是1.5億,如果這1.5億裏麵有3000萬居住在沿海或大城市,他們有消費能力一個月花50塊去付費電視買額外的節目看,大家可以算算,50塊一個月,一年3000萬用戶就是180億。如果一個月100塊,一年就是360億,就是中國目前一年的電視廣告市場收入。我還僅僅拿3000萬算。這個錢是以前不存在的。各位每個月電話費就幾百吧,拿一百買電視你也願意吧。所以大家想想這個市場有多大。廣告市場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大家知道去年廣電產業一年的收入是800億,這裏麵有廣告300億,其餘包括節目買賣、有線電視收費。大家知道,中國移動2006年稅後純收入是680億,就一家,而且是稅後,幾乎是整個廣電產業的全部收入。如果我們還不把這個餅做大,不努力推廣有線電視,大家覺得我們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呢?
我剛用一組簡單的數字告訴大家這個經濟規模,科技發展也在強迫政府改革,強迫產業改變,所以我也對這個產業的發展很樂觀。今天談得少的是新媒體的發展,這個也是各位未來發展的重點。
學生:很多中國紀錄片導演在國際上獲獎,但在國內得不到大眾的認可。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張方:我用電影作例子。藝術和市場是兩回事,好的東西不一定有市場。比如,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都有很多優秀的導演,片子不錯、很藝術,可就是沒有市場,也就沒有經濟上的支持。當然,有了市場,可能有好的電影,也有差的電影。這都很正常,體現出事物的兩麵性。中國的電視市場不完善,廣電總局為了保護觀眾,總是有很多政策,禁止很多東西,比如最近的黃金時間要求必須播放主旋律電視劇。我本人也經常和總局領導聊天,說很多好東西,你不開放它是不會來的;當然,你開放了肯定也有不好的東西進來。這就是一種妥協,你需要好的,你也要忍受不好的——這就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中國有很多人才,大家覺得李安、張藝謀還是侯孝賢好?這是一個眼光的問題。但是為什麼李安可以拿到奧斯卡獎,並不是因為他真的那麼好,而是他懂得這個市場,了解怎麼去吸引觀眾,這也是很多香港、台灣、內地的導演正在學習的。李安的天分未必比很多導演高,但或許就是因為他掌握了市場的門道,所以得到了西方主流社會的認同,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新媒體的很多概念會顛覆我們一些傳統觀念。比如大家說這個人好還是不好,受歡迎與否,我想說的是,好的東西不一定能在市場上維持下去,在這個世界上誰能長久,我想市場很能說明問題。你的東西能不能被人接受?能被多少人接受?你可以被很少人接受,但你沒有市場,就會慢慢消失。
學生:我去年看了Discovery拍的一部中國題材的紀錄片,感覺很模式化。您覺得這樣的拍攝會不會限製導演的創作?
張方:會,肯定會的。好萊塢的電影都有模式,怎麼開頭,怎麼結尾——這種模式是從市場上來的,因為市場證明這種模式大家最認可。
但是,任何模式肯定都會限製創作。正如你說的,作為一個商業電視台,Discovery有很多模式會限製導演創作,比如說我們最看重的一個模式是“講故事”。不見得所有的紀錄片都適合“講故事”,但是我們覺得這種方式最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可,最有市場。同時,導演當然也有自己的選擇,可以拍一部很藝術的、也可以拍一部很商業的電影。張藝謀等人早期拍攝的和現在拍攝的片子,其中的轉變是有目共睹的。
好萊塢形成類型模式,是因為它要投資,就像我們買股票一樣,最怕什麼?風險!我們寧願少賺一點,但我們希望不要賠錢,這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學生:您在講座中強調市場化,那麼Discovery的創作是不是市場化的?
張方:我沒說我們應該市場化,我隻是說,探索頻道的經營方式是市場化的,你當然可以拍一個非市場的東西。我今天說的是一個市場模式,探索頻道的成功就在於他的經營。你可以選擇拍攝藝術的或者市場的東西,說穿了就是你的選擇。這個沒有對錯問題。每個影展都有自己的價值,它的價值在於通過商業的運作讓對藝術沒有太多鑒賞能力的觀眾有一個指標,讓好的電影為市場所認可。有機會大家可以看“長尾理論”,它在這個方麵闡述得很好。
學生:請您談談風險投資的問題?
張方:這個是資本市場的概念。以前隻有投資的概念,風險投資在中國目前很活躍,因為目前中國沒有很多渠道,大家去賺錢不知道本錢從哪裏來。在國外我們有很多渠道,所以風險投資隻是其中一個方式。錢對於一個成功的企業不是問題,比如你一年可以賺100億,是不是你就可以借到更多的錢。我們的創作也一直在改變,準則是根據市場變化。比如目前真實電影、或者說真人秀節目很流行,我們也就在做這個節目。因為這個經過市場驗證,有收視的保證。
學生:我在想誰在給“探索”拍片子。
張方:我們找的公司都是品質有保證的,這也是投資的風險。有的新銳導演也來找我們說自己有一個很好的點子,我們不敢用它,因為你沒有好的記錄,你有好的點子,不證明你能把它做成一個好的節目。所以我們肯定找有好的記錄、有保證的公司。因為影視投資的風險非常大,好還是不好,隻有拍出來才知道啊。
我以前在美國念廣播電視,美國電視網要在黃金時間播出一個情景喜劇,它要花很多的錢來決定最後播出什麼,因為要降低失敗的風險。如果播錯一個節目,損失的廣告可能是幾億、幾十億,所以他拿2000萬、3000萬出來做試驗。比如說找出10個我們認為最有市場的題材,給他們錢,讓他們每個都拍一集,然後專家、觀眾決定哪一個好,再給他錢讓他做。即使這樣都不一定成功,因為有可能播出的時候打不過別人,所以你就知道影視產品的投資風險有多大。很多國內的公司想幫我們拍,但是因為沒有好的記錄,我們也不敢放心給它拍。中國導演要想拍好的東西,首先要把你的好的記錄建立起來,而不是空談你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