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電視頻道專業化與品牌戰略化(1 / 2)

主講人陸地,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學術部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博士,中國第一位新聞傳播學博士後(複旦大學)。主要研究領域:廣播電視理論與實務、文化產業與新媒體。

整理者:李倩,孫儼斌。

今天,我們就“電視頻道專業化與品牌戰略化”的話題進行交流。電視頻道的專業化和品牌化是老生常談,老調重彈,但是這個問題到今天也還沒有解決。我之所以重談這個話題,是緣於之前參加的一個會議。那次會議是廣電總局召開的座談會,總局很重視,想把專業化和品牌化作為一項戰略來推動,而不僅僅作為經營策略來推動。

這其中有很多的議題,對於我們了解電視產業的明天或者未來政策走向是有益處的。我們研究電視的人,除了研究論文資料,紙麵上的政策、法規之外,還要研究政策、法規製定之前的決策中帶有趨勢性、描述性的東西及其製定以後的反饋,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把握產業和市場的動向。如果僅僅就法規論法規,就法規研究市場,這樣就不會很準確。所以,我建議大家多了解一些台前幕後的情況、法規製定的前前後後,可能更有益於我們準確了解電視產業的內容和市場的走向。

今天,我們討論的主要內容有:專業化戰略研究的基本問題、戰略目標,品牌化戰略的基本內涵、案例分析,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趨勢。

中國電視產業的宏觀格局

先從宏觀上來了解一下去年電視行業發展的大格局。中國的電視產業分級是比較獨特的,它是按照行政級別來分的,這跟美國的電視產業分級不同。美國是按照市場的大小、排名來分的,比如前十大、前二十大、前五十大的市場級別;而我們國內的習慣是按照行政級別的高低分為中央級、省級、地(市)級、縣級。實際上,這個分法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按照蘇聯模式分下來的。今天我們搞市場經濟,嚴格地說不應該再拘泥於行政級別。一些地級電視台、省級電視台如果做得很大,就不應該因為級別低而在市場上得不到應有的地位。比如蘇州電視台去年的總收入超過6億,已經超過很多省級電視台。比如無錫電視台,甚至像昆山電視台這樣的縣級台去年廣告收入都超過了1.6億,比很多中西部省級電視台的廣告收入還高。可是從市場角度來說,它受到行政級別和區劃的限製,不能對外發展。但是,廣電總局在今年3月20日的會議,就為這些實力很強、規模很大、行政級別比較低的電視台提供了一個跨地區發展的機遇,這種專業化頻道可以通過廣電總局的光纖幹線網進行跨地區傳播。

從電視行業的規模和發展速度來說,從2003年到2006年,每年的發展速度是不慢的。有人說電視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我覺得這麼說為時尚早,說電視事業的秋天來了比較恰當。一個媒介總有它的時代特點,它不可能永久輝煌。我們學過媒介的曆史,報紙曾經輝煌過很長時間,上世紀80年代以前,報紙在中國占據龍頭老大的地位。在報紙之前,“一戰”、“二戰”的時候,廣播曾經風行一時。那麼電視呢,美國、歐洲要比我們發展得早一點。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電視解禁以後,發展形成了七大電視網(有些由於實際規模太小可以忽略不計),最主要的還是ABC、CBS、NBC、FOX四大電視網。

中國由於經濟發展比較落後,電視產業的發展到1977年,也就是三四十家實驗台。1983年,全國第11次廣播電視工作會議之後,確定了“四級辦台”的體製,中國電視台幾乎是以每年一兩百座的規模向前增長。到了今天,中國到底有多少電視台,我覺得跟中國有多少人一樣,沒法統計一個準確的數字。廣電總局的數據是360~370家電視台,我覺得這個數字是不準的,因為還有1200多家是叫“廣播電視台”,是縣級的。按照《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的規定,縣級及其以上的政府都有權力、有資格辦電視台。中國有2400多個縣或者縣級市,都可以辦一個電視台;370個左右的地級市都可以辦,原來是辦兩個,現在也可以辦一個電視台;省級政府也可以辦一個電視台。後來到1999年,嚴格地說是從1996年開始,中國的電視產業進行整頓,電視台的數量減少了,那是因為台合並了。但是,從控製電視規模的角度來說,頻道數量還是在增加。這就相當於在人口調查中,人口數量沒有減少,隻是家庭戶數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