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傳媒、知識分子與政治(2 / 2)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知識分子分成新的兩類:第一類是學者和作家,即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他們旨在自己的領域裏著書立說;另一類是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即媒體化的知識分子,他們經常跨越自己的研究範疇,在媒體上對公共問題發表有爭議性、個人化的意見。於是,媒體化的知識分子逐漸超過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新舊兩類知識分子的演變情況和法國廣播電視的發展曆程又有巧合:1982年,法國結束了國家壟斷廣播電視的局麵,出現了私營電台、電視台。國家壟斷結束,私營電台、電視台根據市場規律控製運營。商業化運作要求電視節目大眾化、視覺化並迎合市場需要。這樣一來,知識分子對公共事務的討論也慢慢走上了商業化的道路。從此,法國受到市場經濟影響的知識分子們與三項因素結合在一起,分別是經濟、廣告和媒介。

首先是經濟因素。這是在法國影響力很大的因素。文化產品的係列化、工業化生產不隻在法國,在世界各國——包括中國——都有所體現。

其次是廣告因素。法國的文化產品的傳播受製於市場營銷的規律,文化企業的傳播營銷策略決策者要推廣知識分子的看法、見解,就必須通過廣告。而知識分子也必須遵從廣告的策略,否則很難被公眾了解。在這方麵突出的例子就是知識分子的作品進入商業排行,最熟悉的就是暢銷書的排名,而暢銷書的排名取決於每周出版的新聞周刊。市場和公眾對書的內容關心程度降低,對其銷路關心得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廣播電視記者開始頻頻采訪作家,作家開始參與到節目中。有些節目已經不再是新聞節目,而是綜藝、娛樂節目。許多節目願意請作者來談書,但是作者可以是學者、作家,也可能是一個詐騙犯——在獄中寫成書。主持人也一樣,可以是記者、作家、也可能是娛樂節目主持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讀書的內容,或者說知識分子的作用被表演化、娛樂化、爭論化。另外一類嚴肅的讀書節目也存在,但是播出的時段往往都是很晚的時間。

再次是媒介因素。觀察家們發現,能夠傳播自己觀念的人就是製造自己理念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意義上的學者、作家還在努力著書立說,但是影響卻越來越有限;傳統意義上學術刊物的讀者群也越來越有限。相反,傳媒化的知識分子大行其道,他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超過了傳統的知識分子。比如,25年前,法國《新觀察家》這一類發行量較大的新聞周刊,會以具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作為周刊的封麵,現在再也沒有同樣情況發生,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最佳餐館排名、白領階層薪金排名等消費性文化內容。這種現象的出現使得法國文化在國外的影響力減小,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對法國當代思想家、藝術家的了解越來越少。不知道在座各位能否說出當代法國思想家、藝術家的名字?

現在,大家對法國的了解不再是文學藝術作品,而是香水、時裝等消費品。今天,我有機會和大家交流,還想告訴大家,盡管這些消費文化非常盛行,或者說文化生活媒體化、知識分子媒體化的現象非常嚴重,但是傳統學者的工作依然在進行,大量的公共討論依然在進行。比如,新聞傳播領域內傳統意義上的研究工作還在進行。我相信在座的同學對自己專業領域中法國乃至歐洲的研究、了解也在深入,盡管這些研究受到了英國、美國等國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