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君帶著我們先行在濮陽館的晉國軒住下,這裏是專門招待晉國使者的地方。各個諸侯國的使者住地都在這裏,隻不過規模規格各不相同,周天子的使者則有另外的住處天軒館。在濮陽館像楚國、晉國、齊國三國的住地都建的規模宏大,規格隻比周天子的使者略微低一點,其餘的諸侯國則依國力強弱,爵位大小以此建造,全然不像舊都朝歌城裏接待諸侯使者住處的建製了。朝歌城裏的諸侯使者住處是康叔時候製定建造的,而後曆代都仿造康叔承製而建,依據周禮按照諸侯爵位的高低而相應建造,如宋、魯乃公國,晉、齊乃侯國,則相應的宋、魯館軒為大,齊、晉規製乃小,但現下天下紛擾,以力爭雄,天子暗弱,諸侯為伯,舊都朝歌的建製當然是過時了,自從建立新都之後,衛國都城裏諸侯使者的住處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相繼稱霸的齊、晉、楚等國的使館越來越宏偉壯觀,而宋、魯等國的使館卻依然是數百年前的老樣。
安頓好我們之後,文昭君就告辭回去回複君命了,正式接見的日子則定在了後天。待安定之後,我信步走出濮陽館,遠眺位於雲起大街北端的衛國宮室濮陽宮。濮陽宮全然沒有舊都朝歌的朝歌宮的古樸大氣,盡顯衛國大國的風範,自從狄人攻破朝歌,在齊國為首的諸侯的幫助下才勉強不至於亡國,遷都濮陽之後,國力衰落,更談不上新建宮室了。
濮陽宮隻有三座宮殿,中央的正殿以及東西兩座偏殿。正殿靠前突出,且建在五丈多高的山楞上,開闊的廣場有二十八級白玉台階直達正殿,在落日的餘暉映照之下,一片蕭瑟,雖然遠望如巍巍城闕,大有龍樓鳳閣之勢,卻難掩頹敗之實情。這是衛國最高之殿堂,非大型朝會和接見天子及諸侯使者,輕易不在這裏處理日常事物。這裏還成列有周公旦賜予衛國始封君衛康叔因治國有成,輔佐王室有功而特意賜予的王室鍾樂,以及周平王為了獎勵衛武公勤王有功,遷都洛邑有勞而賜予的斧鉞。雖然朝歌被攻破後大部分的珍貴物件都被搶掠或者焚毀了,但是鍾樂和斧鉞以及曆代先君的靈位還是被衛國的忠勇之士護衛了出來,這也是衛國傲然於諸侯的所持。兩座偏殿,則坐落在正殿靠後的平地上。除了殿前廣場是白玉鋪地,三麵都是綠色:西麵竹林,北麵青鬆,東麵草地。西偏殿是國君書房與寢室所在,除了召見親信重臣,這裏很少有禮儀性會見。東偏殿比西偏殿大出許多,九開間五進,是國君日常國務的主要場所,重門疊戶,劃分了諸多區域。除了最後一進另有門戶,是長史與所屬文吏起草、謄刻詔書與處置公文的機密官署外,其餘四進通連,分為東中西三個區域:中間區域是議政堂,東邊是出政堂,西邊是庶長堂。從濮陽館遠望濮陽宮,但見飛簷重疊連綿,氣勢宏大,富麗華貴,飛簷下鐵馬風動,叮咚悅耳,一派宮闈天堂的氣象。
正看得出神,韓不信出現在我的身後,輕輕地一拍我的後肩,然後說道:“世侄看什麼呢,竟看的如此出神,後日衛公召見,可不能失了我晉國的威儀,老夫想要找世侄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