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2 / 3)

金源失鹿淪三綱朔龍起□天垂祥乾坤再造歸真王元風丕闡群陰攘管岑簡城獲靈章金蓮玉華局號彰發板印經十星霜名山洞府鹹收藏鎮安宗社永無疆中原道學開聾明神山鑿室破天荒天師褒贈□名香樂全膏馥傳芬芳後人嗣續依□光□功盛德當稱揚勒之貞瑉其□藏城中□□□□□四大同懸長□□大德四年歲在上章困敦季冬望□□知觀□□□□元子知宮鄭誌靜□真大師提點金□□通仙觀石香爐題字在殿前。上題字曰時大元大德四年三月日。管領二州四縣石匠提領孫世昌造。五行正書字約一寸。

萊州神山洞

神山文詞碑在神山洞前正書磨泐已甚,文分三段寫,第一段磨泐尤多,約計共十七行字約七分□□□□□□真人作文三篇曰大道、曰性命、曰宗派寫之上闕四行□人了悟,自全真□□,精專無懈怠,出五行超三界,還了輪回生死債。優遊物外,任逍遙,□不人間衣皮袋。命即先天氣,性乃不神神道□,神氣祖清靜,纖塵,本來無虧失,是以號全真。道乃由心悟,必外求人,說□從門入,不徒自家珍,了然心洞徹,□明天地根,胸中自流出,浩浩蓋乾坤,不□擾虎,何須擒姹嬰,龜蛇□假□,□永亦虛名。既出陰陽外,何須論五行。如樹有根本,枝葉自生榮,了悟無極道,性命自圓成。純□嫡子披雲宏,邱劉□□重陽門。純陽正陽有堂奧,昭然洞徹開迷昏。紫□白雲共□□,源流通貫元元根。根元深遠不可測,巍巍三界獨稱尊。若問神峰何宗派,宗派□中細□取。大□大宗殘創前,先天先地越今古。至治元年歲辛酉八月日門人神山長生跳行萬壽宮提點□誌□萊州香火提舉張德新本宮知宮林□□牛道純墓碑城南寒同山之陽。並陰俱正書,磨泐已甚。案:《山左金石誌》載有神山牛講師碑,謂殘闕無年月可考。以碑文有牛講師羽化於天曆已巳之語,即以天曆二年為立碑之年。又《縣誌》載逍遙子牛道純墓在寒同山下,有墓表碑記,稱道純著《神岫天遊集》。今此碑隱隱有曰:天厲已巳化年六十二,又隱隱有牛講師字,又曰其所著有《神岫天遊集》若幹卷是《山左金石誌》所收即此,乃牛道純墓碑也。隱約可辨者計有二十行,字約七分。碑陰中題長生羽化明德真人,闡道宏教逍遙真人。旁有披雲真人、純化真人等字,字約一寸。以外題名若幹字約六分,碑首仆地,道純宋德方弟子也。旁複有一臥碑,陽麵向地,陰題額曰:本宮宗派之圖,正書。傳是石誌溫墓碑也。見《山左金石誌》至元十六年七月立。文共八行字約一寸四分,末行字約六分。

筆者心得全真八句箴言

儒釋道教彙全真,精氣神全成仙人。

全其本真複善性,平等無欲清靜根。

自然無為無不為,經易妙理科學深。

性命雙修真功見,德理真行濟世人。

人皆學好八句話,閆羅關閉地獄門。

譚勝、劉利2009年元月於濟南黃河樓工地

龍溪園古遺址資料簡介

龍溪園古遺址位於萊州市柞村鎮大抬頭村南、窩洛子村西一高地上,萊州市已申報第四批煙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本遺址海拔高程138m,東經119°59'15.4〃度;北緯37°06'19.0〃度。為明代萊州人趙耀的別墅。趙耀,字見田,萊州城西南隅村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萬曆年間官至巡撫遼東右僉都禦史,歸田後曾與邑人董基編纂《萊州府誌》。

關於龍溪園,清代掖縣人侯登岸在其所撰的地方誌《掖乘》中提到:“城南寒同山之陽,明大中丞趙耀別墅。……其地兩岸對峙,峰巒異狀,中涵流水,天然奇景……”整個龍溪園占地約20畝,周圍崖壁上開鑿有幾個石窟,裏麵原有石像,園區遠處是雲峰山、寒同山等山脈。每逢雨季,北側崖壁上狀若龍嘴的中涵,吐出潺潺流水,正好落入下麵的水潭裏,氣勢蔚為壯觀。龍溪園現存有梅岑洞、藥王洞、龍王洞、四海泰洞、豆神廟洞等洞窟,連同附近重修的老母廟,一直由窩洛子村村民王寶宙負責管理。

曆史沿革

龍溪園為明趙耀所建。趙耀,隆慶五年(1571)進士,萬曆年間官至巡撫遼東右僉都禦史。據趙耀曾孫趙玉藻所撰《龍溪記》記載,當年這裏曾“辟有小園,環以玫瑰”,每逢春夏之交,鳥語花香,景致怡人。園東“萬柳隨堤,丹崖回抱”,是昔日的“溪門”。進入其間,南岸為黃花塢、臥龍岩、落雁灘,灘盡頭處有雙峰壁立,曾鐫有明代狀元劉若宰題寫的“龍溪”二字,現已無存。

北部山岩上原有注雲閣,閣前似天門中斷,瀑布雷轟,有深潭可達十丈,清澈見底,四周山勢狀若遊龍,岩壁如龍身,每逢陰雨天,即似淩空之狀,此岩壁已無存,近年也被修複並彩繪一新。注雲閣對麵有洞窟題曰“梅岑洞”(俗稱老母洞),匾額起首是“天啟癸亥端陽”字樣,落款是趙士亮,即趙耀之孫。該匾額上的字跡係用銅片鑲嵌,至今已400餘年曆史。梅岑洞內原來供奉老母娘娘神像,洞左岩壁上也辟有小石洞,該洞原本已毀,所幸牌匾及老母娘娘雕像幸存。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窩洛子村村民們於梅岑洞左上方岩壁上另鑿一石窟,將“梅岑洞”匾額移此,並把老母娘娘雕像彩繪一新後重新放置,下麵設置了香案。與此同時,還把附近的藥王洞、龍王洞、四海泰洞外麵都建了小廟以遮擋風雨,並修建了一座豆神廟。

龍溪園附近原有老母廟,裏麵供奉白衣大士老母娘娘。“文革”期間,老母廟被毀,近年來附近村民出資於龍溪園上方東南角重建,裏麵供奉著模仿老母娘娘像,並設置有供桌、香爐及功德箱。現所有洞窟及新修老母廟由窩洛子村村民王寶宙負責管理。

文物本體狀況

龍溪園遺址位於寒同山以南窩洛子村西的一個山坳中。原有的注雲閣及其它建築已蕩然無存,隻殘留幾個洞窟。山坳向西開口的一個平台上,正東為豆神廟,南側東為梅岑洞,西為藥王洞,北側東為四海泰洞,西為龍王洞,平台以下為臨疃河水庫,原梅岑洞為水所淹。現分述如下:豆神廟:上題匾額“豆神廟”三字。洞口寬0.65米,高1.2米,進深0.8米。洞內空無一物。

梅岑洞:上題額“梅岑洞”三字,起首題“天啟癸亥端陽”,落款為趙士亮,即趙耀之孫,於明末清初曾於此隱居。匾額上的字係用銅片鑲嵌而成。洞口寬1.4米,高2.2米,進深3.6米。洞內石座上供有老母娘娘石像,兩側為金童、玉女像。藥王洞:無題額,洞寬2.5米,高1.8米,進深1.2米。洞內石座上供有藥王及藥王娘娘,兩側為金童、玉女,共四石像。四海泰洞:上題額為“四海泰”,為新刻。洞寬2.4米,高2.15米,進深1.5米。洞內石座上中間供菩薩像,兩側為金童、玉女像。龍王洞:上題額為“龍王洞”,無落款。洞寬1.18米,高2.21米,進深3.5米。洞內石座上供龍王,兩側為金童、玉女像。

平台下南側為原梅岑洞,現已為水所淹,原題額及洞中石像已移至現梅岑洞。自然與人文環境龍溪園遺址位於萊州東南山區的丘陵地帶。龍溪園北依寒同山,南望蓋平山,其北有臨疃河自東南向西北流過。遺址所在的小山包,為石灰岩質地,無樹木種植。此地屬於大陸性氣候,降水量較小。當地村民多以農業種植和果樹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龍溪園遺址西出口接臨疃河水庫,南有東西公路穿過,東有窩羅子村,西為東朱旺村,其正北麵為大抬頭村,再北是著名的道教聖地寒同山神仙洞,正西約3公裏處為雲峰山北朝摩崖刻石。價值評估龍溪園遺址上的梅岑洞、藥王洞、龍王洞、四海泰洞及豆神廟等,再加上剛剛修建的老母廟等,與其正北的寒同山石窟造像同屬道家石窟造像,對膠東地區道教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趙玉藻《龍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