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2 / 3)

此時的寒同神山,楓葉如潮如汐,也就有了一年中最迷人的季節。山,因紅葉彰顯其仙境神韻;水,也在紅葉的映襯下更顯其清柔純淨;而這些岩石則比平日多了幾分俠風傲骨,那點綴在紅葉金濤之中的鬆柏,儼然已經成了快樂的陪襯。

秋風是一位技藝超群的鄉間藝人吧!彈撥著層層疊疊的楓葉,聲如琴箏,這空穀幽響,韻同天籟,這天籟之音讓先人千年的夢想在這裏變為現實! 寒同山從何時有的這片紅楓已無從考證,但那些關於紅楓的美麗傳說卻代相傳。相傳,明代大學士毛紀在解甲歸田時,皇帝問他有什麼要求,毛紀說:讓我把香山楓葉的種子帶回去吧,我要把浩蕩皇恩撒遍東萊大地。

也有這樣的傳說:不知是哪個朝代的公主,聽聞到東萊神山可修道成仙,便拋棄了榮華富貴來到了寒同山。思女心切的皇帝、皇後多次派人勸她回宮,聰明的公主讓來人把這裏的楓樹帶回了京城,說等皇城長滿楓樹的時候,就是她返回宮裏的日子,這就有了今天聞名於世的香山紅葉! 無論是神山的楓樹來自香山,還是香山的紅葉來自寒同,對今天走進這片大自然藝術宮殿的人們來說,已不重要,因為隻要走進這片紅葉金海,呼吸著楓葉的清新,品味著金秋的味道,整個人就已完全融化在這聖潔之中。

火紅的寒同山,不知是楓葉的壯麗陶冶了道家飄逸的仙風道穀,還是紅葉通曉、領悟了道家深奧的真諦玄機,這滿山的楓葉,這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魄, 就這樣壯烈地用生命的輝煌,點燃著神山,點燃著天空,也點燃了一個個火熱的憧憬與向往。

有人說,這紅色的五角精靈紅得越燦爛,明年的五穀越豐登; 也有人說,這楓葉的如夢如幻,不僅昭示著大自然的風采,更昭示著美好人生。所以,人們都會在這個時候來到這裏,登一登神山,看一看秋韻,徜徉在美不勝收的楓林之中,默默地給自己一份祝福,給親人一份祝願!

滿懷愛心的媽媽總會耐心地讓自己的孩子去細心地觀察:這是火一樣的紅, 這是金子一樣的黃,這片楓葉象彩霞嗎?——媽媽也總會在孩子天真爛漫的童音之中,把楓葉一樣絢麗的祝願,放進孩子無限的遐想空間。

那些蹦蹦跳跳的小夥、姑娘,明眸在楓葉間閃動,像是在貪婪地閱讀著一首首人世間最美的抒情詩,那朗朗的笑聲留給了身後山路和路旁悄悄綻開的山菊, 一葉葉美麗的書簽便珍藏在他們永恒的記憶裏。

都說紅豆生南國,可北國的紅豆,因為多了楓葉的映襯,更顯其相思的深紅, 自然這些北國的紅豆,也就成了楓林中戀人紅色的海誓山盟。那些鄉音未改鬢毛衰的遊子回來了,就這樣牽手走過山路的崎嶇坎坷,就這樣虔誠地跪拜在先人的麵前,把那份不老的鄉思寄托在這滿山的紅葉之中!落在山石上的楓葉,用粗獷與細膩,用力量與溫柔,構成了一片動人的景致。

金秋寒同的楓葉,之所以如此讓人迷醉,讓人留戀,不僅僅是因為她擁有獨特的綽約風姿,更多的是因為她有一種曆經風霜方顯其本色的頑強精神,這種精神源於生命的博大與尊貴。常怨心無半日靜,神山歸來皆超然。把自己融入楓林葉海,沒有了旅途的勞頓, 鬧市的喧囂;沒有了凡心的雜念,生活的煩惱,一種仙然的大度與寬容會幫你返回大樸大真的境界。在色彩斑斕的楓葉的撫慰下,心靈會像敞開的百葉窗,真誠地接受八麵來風,楓葉一樣張開點點丹心,以一種不可遏製的衝動,去創造未來的生活。讓我們走進自然吧,走進人生的楓林,在這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的超凡脫俗中,每走一步,都會有一次靈感的頓悟,每走一步都會有一次精美的升華。一幅更美的風景,必將在這不斷的頓悟中升華成又一幅傳世的佳作。

注:王劍剛,萊州市人,供職於萊州電視台,萊州市作協會員。

楓葉似火

林善慶

晚秋時節,群芳萎謝,花木凋零,唯有那滿山遍野的楓樹經霜露點染,卻似仲春嬌豔,丹紅似火。那一片片隨風搖曳的楓葉像是剛被鮮血渲染,紅透欲滴。楓葉為什麼會這樣紅?按植物生理學來講,在低溫的條件下,葉綠素破壞的速度大大超過了形成的速度。因此,葉子的綠色大大減少,以至消失。這時,葉子中的另一種比較穩定的成分——花青素,就開始呈現出它的顏色(藍、紫、黃或紅色)。楓葉中含有較多的花青素,所以就顯紅色。至於花青素在葉子中的作用,人們現在還了解得很少,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它起碼是維持植物生長的一種要素。於是,那些含花青素較少的梧桐、洋槐、白楊、垂柳等,在風刀霜劍的威逼之下,彎下軀幹,抖落樹葉,像是一些丟盔卸甲的殘兵敗將。而楓樹卻迎風鬥霜,傲然獨立,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怒火,迸發著生命的光華傳說我國遠古時代,有一個弱小部落的首領叫蚩尤,他為了反抗強大的黃帝部落的征服,率領自己的部落同黃帝部落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最後失敗而犧牲。黃帝殺蚩尤後,把他身上的枷銬摘下來,拋擲於大荒之中,這枷銬後來就化作楓林,烈士的斑斑血跡則化作那一片片殷紅的楓葉。這則神話寄托了人們對一個為了集體的事業而殉難的英雄的懷念,賦予楓樹堅強不屈的性格。

古人詠楓之詩,多是悲秋之作,唯有晚唐詩人杜牧的《山行》意境清新,獨樹一格。“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人將楓葉和二月花聯係起來,抒發了對晚秋風光的讚美。陳毅同誌的《題西山紅葉》一詩,則將這一題材開掘得更深。詩人借詠楓之題,表達了自己忠誠革命,愛憎分明, 以及對共產主義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堅強信心。詩中“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革命亦如此,鬥爭見英雄。”等句子,鏗鏘有聲,抒發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壯情懷。每當黃昏,在那秋日的夕陽將大地染成玫瑰色的時候,我登上寒同之巔,放目遠眺,去把那滿山的紅葉觀賞,一種喜悅之情就會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注:林善慶,萊州市企業退休幹部,萊州市作協會員。

楓葉與人生

陳允國

秋風颯颯,錦彩斑斕——寒同山的楓葉紅了:山風吹過,萬葉婆娑,讓人遐思無限,心懷向往。

寒同山位於萊州市城東南近8公裏,雲峰山以東,山腰鑿有石窟。據傳道家劉長生、邱處機等來此活動,甚至張果老、呂洞賓等都曾駕臨,俗稱神仙洞,是一處道教聖地。每年農曆三月三日,遊人從四麵八方趕來踏青、祭奠,山會盛況空前。特別是盈坡滿嶺的那一簇簇楓樹,層林盡染,乃深秋時節觀賞紅葉之佳境。

寒同山的秋色美不勝收:山下的果園,都捧著沉甸甸的果實,紅的是蘋果, 黃的是鴨梨;小的是紅棗,大的是秋桃,上下層疊,恣意伸展。壓彎枝頭的豐收, 充盈著農家的歡樂。順著陡峭的石徑上山,兩側林間的那些野花,蒲公英、牽牛花、山菊花,還有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清麗淡雅,格外嬌麗,隨處可見。她們仿佛專門等到這個季節為遊客開放,像簇擁在山路邊的山村少女,揚臉微笑著,在搖曳的秋風中,羞澀地躲閃或陶醉於蜜蜂和蝴蝶熱烈的親吻。再往上看,各色樹木形態各異,“春色能嬌物,秋霜更媚人”。幾場霜降後,五角楓樹和其他一些樹木的葉子像喝了醇香的美酒,忽閃著變成了桃紅、紫紅、深紅或金黃、淺黃、土黃,呈現出一派寒霜浸染的媚態,讓人遐思翩翩。

山間的秋葉引人注目,銀杏、椿樹、柞樹、刺槐、黑鬆、銀杉、法桐、紫葉李……不同的樹葉好像被布景大師隨意組合在一起,有的如丹似火,有的金黃亮麗,有的蒼翠欲滴,有的簌簌飄落;又仿佛經過了丹青妙手的勾皴染點,有的明快,有的厚重,有的淡雅,使整個山野成為一幅多彩的水彩畫。寒同山的楓葉, 別有一番風光,如團團火焰烈烈燃燒,似紅衣少女嫋娜起舞。她走過冬的寧靜、春的喧鬧、夏的熾熱、初秋的涼意,曾經的濃綠滴翠被秋風吹紅了,被秋霜染濃了。纖細清晰的脈絡,如同血管一樣分明,安靜地舒展著生命的力量。此時正是早晨,那葉上的水珠,好似一顆顆紅寶石點綴在柔潤鮮紅的綢緞之上,閃爍著人的光芒。走在它們身邊,你會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輕步慢行,生怕驚醒它們的美夢,打擾它們的醉意。

古往今來,紅葉不知牽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愫,留下萬千膾炙人口的華章。萬木凋零,正值丹楓欲燃之季,杜甫一句“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凋”,寫出了經霜紅葉更顯豔麗的英姿,展現了其抗霜耐寒的鬥誌。楊萬裏的《秋山》“梧葉新黃柿葉紅,更兼烏桕與丹楓”,描繪了紅黃相間的山村秋景圖。他的另一首《紅葉》:“烏臼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鬆掩醉容。”詩人以神來之筆,把裝扮秋天山色之美的兩種樹——烏桕樹和楓樹描寫得詩意浪漫。烏桕樹是個把顏色染錯的染工,楓樹因為“偷天酒”而醉得一臉緋紅,真是美妙至極,一個“醉”字,道出了楓葉的浪漫風情。而王實甫的“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楓林醉”,也用了一個“醉”字,可謂異曲同工。正逢丹楓欲燃之季,馬致遠也獨具匠心地寫道:“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清代趙翼的《野步》詩:“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寫的是如錦似霞、爭豔鬥妍的的霜後楓葉。在眾多的紅葉詩中,最膾炙人口的要數唐代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詩人以清新動人的筆墨,勾勒出一幅雲繞山巒,楓葉火紅,夕陽與紅葉交相輝映的晚秋迷人畫境。它的妙處還在於寫出了“霜”,紅葉是“霜”染成的,從而讓“霜葉紅於二月花”成為千古絕唱。據有人考證,“寒山”就是現在萊州市的寒同山,杜牧的這首《山行》詩,就寫於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