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1 / 3)

神仙洞為金代著名全真教隨山派首劉長生及其弟子宋德芳,於金末元初所開。宋德芳,夏邱平村人,12 歲師從劉長生學道。他先開馬鞍山洞,又開寒同山洞,為全真教的傳播做出了一定貢獻,死後贈號“披雲真人”。

出家修行學用心,

披雲傳教成完人;

最是仙山開神洞,

弘尊天師和元君。

長生虛皇五祖窟,

三清靈官七真存;

山陰皇姑悟道處,

萬壽宮碑銘世文。

2001.11.10 於寒同山

注:虛皇、三清、五祖、靈官、七真、皇姑皆為洞名。山前萬壽宮裏的碑文上都曾有記載。

浮雕神龍

寒同山神仙洞中有一處五祖洞,洞頂有大型浮雕,二龍蟠交、祥雲繚繞,給這“神仙境界”增添了無窮神秘感。

蟠繞洞天聽真經,

騰舞祥雲修道成;

播雨運風濟東萊,

仙山飛龍顯神聖。

2001.11.10 於寒同山

長生洞

寒同山神仙洞中有一洞稱“長生洞”。洞內剔地雕一長2 米臥像於石榻之上。頭戴道冠,雙目微閉,一手托腮,麵外橫臥,也稱為“陳摶大睡覺”臥像。

道祖沉眠長生祠,

專理人間不平事;

禱求石身求怡安,

仙台未醒神能知。

遊人信徒攀岩來,

石洞登臨濟凡世;

手摸頭臉好運起,

明心知性端行時。

2001.11.10 於寒同山

神洞仙境

寒同山神仙洞是道教聖地,洞中供道祖天師天尊等石像36 尊,兩洞頂懸雕石龍,栩栩如生。

神山彌祥瑞,

玉崖開雲光。

飛龍騰洞天,

仙人入石堂。

2003.10.26 於寒同山

神仙洞前

每次攀登寒同山,都會在神仙洞前凝望拜瞻。遙想當年,古人憑借信仰力量和超人毅力鑿山崖為仙窟,成就天工神傳。今人謀事業、舉學業,亦需鍥而不舍、學而不厭,何懼不竟?

每至仙洞佇神山,

注目神窟思先賢;

道祖天師陰陽魚,

德風教化太極傳。

普及科學民不愚,

承續文脈國亦安;

蒼鬆丹楓妝聖地,

香火紅韻豔陽天。

2011.11.7 於吾意齋

洞府神楓

寒同山頂,神仙洞府間的石崖上,生長著一株碩大的丹楓,杆茁枝壯,樹冠繁茂,紅葉如炬。她挺立神洞之間,守衛仙洞神府,亦守望山林,俯瞰沃野。她高大、偉岸、壯觀,雄姿異彩。

昂首石崖挺山巔,

虯根壯杆擎花冠;

敢為神仙來護法,

更將自身修莊嚴。

敢問何歲道場立,

歲月崢嶸不憶年;

當學精神煉忠骨,

高揚紅葉天地間。

2011.11.7 於吾意齋

山門姊妹雙楓

從寒同仙洞西側向頂層洞府攀援,遊人會發現山門前有兩株巨楓,門神樣矗立左右,姊妹般相隨相倚。樹杆粗壯,樹冠碩大,紅葉如熾。樹冠恰與頂層洞府相依,是二層洞府西側的大美之景。既給遊人美的享受,更給洞府仙人塗上了一層美豔,於是,仙人們便與俗我一樣,在仙境妙思中,有了自然的愉悅和歡快。由此,人們稱為山門護法雙楓;又稱為神山姊妹雙楓。

一護法雙楓

寒同勝境山門嚴,

兩株護法立洞前;

一身威儀滿樹花,

美了遊人美神仙。

二姊妹楓

陶然山林置仙境,

沐雨傲霜煉心旌;

嬌柔碧綠生紅葉,

陰陽雙修姊妹情。

2011.11.7 於吾意齋

龍泉

寒同仙洞下層,攀山石徑右側,有古井一眼,井水清澈,飲用甘醇,是為“龍泉”。相傳之“龍泉”自古以來,無論天有多旱,井水不幹。是道祖鑿洞、建廟、生活之用度,更是山之泉頭,澤潤山野。現在,“龍泉”之上,覆以小房,專事保護。不經允許,則無人再能品嚐“龍泉”,享其甘甜了。

寒同是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