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2 / 3)

山頂有龍泉;

汲飲水甘醇,

源頭起臨疃。

山河聯血脈,

嵐野接石緣;

一眼古老井,

多少故事演。

2011.11.7 於吾意齋

石碾磨

寒同山神洞西側,有一平地,周邊楓樹環繞,中有一古碾盤,成為攀登者小憩的凳椅。豈不知此物是當年山上人家、道祖碾米壓麵的生活用具。可以想象,曾幾何時,圍繞老碾盤發生過的故事,或悲苦曲折,或動人圓滿。麵對荒廢舊物,不勝歎息。

高高寒山一坪田,

悠悠石碾大圓盤;

株株楓姿掩舊事,

片片紅葉向新展。

2011.11.7 於吾意齋

聖山神洞

因為有了神仙洞道教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寒同山才被稱為聖山、仙山、神山。其實,山水勝境在先,方才成就了神仙們的修煉。當勝境承載了精神的光彩和心靈的追求,方才得以成就聖山神洞之名矣。

寒山因洞稱聖山,

緣結勝境出神仙;

道士覓得風水地,

修身養性怡天然。

2011.11 於寒同山

神山吉水

寒同山稱神山,有九峰連綿;臨疃河稱吉水,有九曲環繞。神山洞府千年流芳,臨疃河水萬代潤澤,天工巧作,成就這裏的錦繡勝境,無限風光。

寒同九峰連巍然,

全真道祖名神山;

臨疃吉水澤龍氣,

古往今來美名傳。

2011.11 於寒同山

道佛一家

在寒同山,有一種現象非常難得。這裏既是中國道教文化的一處勝地,又是萊州佛教文化的唯一場所。在這樣一個風水寶地,道佛歸一,祥融合和,與自然諧衡,天人合一,祥佑百姓,是萊人之福也。

寒同先為道教地,

建起佛寺兩相宜;

殊途同歸諧一家,

融合東西自然理。

2011.11 於寒同山下

寺廟進香

寒同登山,攜友入寺進香而抒心誌。

初一十五誠進香,

資聖寺院拜佛堂;

龍灣聖水放生魚,

祈祖菩薩佑安康。

風調雨順天地諧,

國泰民安中華強;

文教經旅報社稷,

當舍餘生為振邦。

2011.11 於寒同山下

石珠

神仙洞下,龍灣河北側,有許多突出河床邊的石崖,其中有很多圓球狀的臥石,人稱為石珠,也有叫做“龍眼”的。據說,若將人的毛發、指甲取下,裝入瓦罐中,選中石珠,對應神山洞府之吉位。如選的穴對,其人及其家人會平安大發,世代福運綿長。

龍灣河水北岸奇,

最是突崖石珠迷;

若將真身取發甲,

藏於寶穴風水濟。

2011.11 於寒同山下

全真道教

萊州是全真道教發祥地,從寒同山神仙洞及萬壽宮等曆史考證中可見其道義之精髓,有感而詩,記取心得焉。

金朝重陽傳全真,

儒學禪宗通道門;

三教經典一念融,

兩德功行先明心。

苦節勵行煉誌向,

清修濟貧忠孝魂;

誠意知性循丹法,

戒律嚴持精氣神。

2011.11 於萊州

二月二

二月二,龍抬頭。這是一句民諺,也是應對24 節氣“驚蟄”的一種說法。時值驚蟄,陽氣回春,大地萌動,人們於此時祭龍,祈望來年,如願好運。

二月初二龍抬頭,

春動陽氣萬物候;

男女老少祭龍灣,

撒灰畫囤吃糕豆。

祈願家和萬事興,

風調雨順人富有;

果碩田豐美酒醇,

安康幸福好運久。

2011.11 於寒同山下

三月三拜山

三月三是天庭王母娘娘生日,天上各路神仙聚會,給王母拜壽。寒同山建有“王母宮”,人們會於此日登山拜廟,祈求王母和各路神仙保佑。香火盛燃,人山人海。

三月初三祭寒山,

王母生日聚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