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登山的人兒來了
賞秋的心兒醉了
金秋的景兒美了
寒同山上楓葉紅了
楓葉豔,楓葉笑
丹楓似火染山坳
紅葉牽著遊人心
風情萬種美姿嬈
人間有情戀紅葉
醉在了今朝
美在今朝
2011.11於寒同山下
楓葉紅
楓葉紅哎,楓葉豔
楓葉染紅了寒同山
天上滾下了紅繡球
地下燒出了紅火焰
那是紅葉的情與愛呦
用火熱的心把秋韻點燃
一片片紅葉寄深情
錦繡的山林絢斑斕
美麗了天地
美好了人間
2011.11於寒同山下
紅葉情
采擷一枚鮮豔紅葉
印記春夏秋冬思念
暖暖心語寄托我的相思情
傳遞著對你的呼喚
紅葉是山水的精靈
是我日日夜夜期盼
每當金秋楓葉色變的時候
來把紅葉的手兒牽
你沐霜生彩染層林
那麼姣美那麼勇敢
我要把你深深珍藏在心底
一生一世相依相戀
遊神仙洞
毛紀
仙洞間遊愜素懷,
春風隨步到巔崖。
拂杯碧映鬆枝古,
入座青分草色佳。
石上蟠龍寒欲雨,
山中隱豹麵生霾。
千年勝賞真如待,
一笑渾忘物外骸。
注:毛紀(1463—1545),字維之,號鼇峰逸叟。掖縣(今萊州市)人士,明代重臣,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著有《密勿稿》、《辭榮錄》、《聯句私鈔》、《歸田雜識》、《鼇峰類稿》等
登寒同山
孫鎮
萬岩突兀擁孤城,
遠樹微茫入海平。
陰洞雪霜千古在,
中峰雷雨四時生。
蔬從野老分新味,
詩向山靈乞舊盟。
亦有瓊芝堪采掇,
登攀何必上蓬瀛。
孫鎮,字寧之,明山東掖縣人,喜山水,工吟詠,有過目不忘之才。著有《大風社集》,年不足三十病故。
寒同仙洞
毛式穀
穀轉斜盤徑,
絕岩起隱心。
瀑飛千尺練,
鬆覆一山陰。
石壁蒼苔古,
雲峰老洞深。
仙人偶小臥,
閱世到如今。
注:毛式穀,明代名臣毛紀後裔。清代萊州名士。
寒同山樓
徐圖
木末天風萬裏吹,
何人高臥北窗時。
常從海上開三徑,
偶向膠東寄一枝。
白鶴歸巢雲滿樹,
青山入座酒盈卮。
知眉欲下南州榻,
慚愧無能慰所思。
注:徐圖,字君猷,明萊州掖縣人,萬曆七年舉人,十年進士。詩文皆優,草書較出色。
龍溪
趙士亮
數椽茅屋近溪頭,
萬壘峰巒兩岸收。
春暖苔生潭底綠,
晝閑鳥語洞門幽。
鬆枝高下從雲度,
石竇回通恣水流。
聖地不妨重載酒,
與君十日可淹留。
注:趙士亮,字汝寅,另字丹澤,明崇禎元年恩貢,官至順天府丞,誥授中憲大夫。
神山
王士微
選勝憑雙屐,
仙岩隔數弓。
蒼煙橫大澤,
涼雨到寒同。
次第山光出,
微茫海氣通。
徘徊舒遠目,
一望盡空蒙。
注:王士微,清代人。
神仙洞
張正諒
神仙洞府本虛空,
仙跡傳聞出洞中。
留下丹砂人不識,
染成色樹滿山紅。
注:張正諒,萊州城裏人,民國名士。
寒同山洞
林修竹
洞在雲山第幾峰,
仙人棲止駕鶴龍。
欲尋石窟探幽邈,
到處赤芝掩碧鬆。
注:林修竹,字茂泉,萊州人,曾任山東省教育次長,實業科長,河務局長,北京政府教育次長等。
行香子·登寒同山
臧華義
淡淡晨霜,暖暖秋陽,
逢佳節,遊行徜徉。
寒同山上,信馬由韁。
看楓葉紅,鬆柏綠,銀杏黃。
彎彎小河,靚靚村莊,
遇盛世,仙凡無疆。
神仙洞外,瓜甜果香。
聽雞喔喔,羊咩咩,狗汪汪。
注:臧華義,萊陽市人,曾任中共萊州市委副書記,萊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重陽日登寒同山
李培剛
寒同一嶺楓,
經霜葉更紅。
不似春爛漫,
愈現秋凝重。
正值重陽日,
登山多媼翁。
相攜笑顏酡,
晚晴好風景。
注:李培剛,萊州市人,曾任中共萊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市政協主席。
神仙洞踏春
李風榮
梨花盛開滿枝白
蜂蝶聞香自然來
遠道君子看不夠
花下小徑獨徘徊
注:李風榮,萊州市人,萊州市勞動保障局退休幹部。
訪寒同山
潘英琪
深秋氣清登寒同,
輕步林中賞楓紅。
山寺經聲疊疊起,
飛鳥高鳴入雲峰。
注:潘英琪,萊州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為煙台書法協會副主席,曾任萊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寒同秋日
林光旭
飄渺神山峙東萊,
龍蟠鼇戴勢雄哉。
南眺大澤雲千裏,
北望三山迤邐開。
霜染楓葉隱古洞,
月照鬆徑仙人來。
千載興亡如煙過,
百年勝跡蕩塵埃。
注:林光旭,萊州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任萊州市博物館館長,萊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仲秋日遊神仙洞
李精圃
楓聲鳴仙地,
鬆波對月圓,
仲秋曆佳境,
祈禱告豐年。
注:李精圃,萊州市人。
寒同山四季詠
薑瑞光
春少女挽著細雨
悠悠來到寒同山
鬢角斜插幾樹杏花
玉麵桃花又綻研
柳絲舞著綠裙
綠水映著笑靨
夏小夥一腔熱情
撒一片槐花如雪
洗淨世俗的塵囂
蝴蝶舞著花影
清泉彈高山流水
草木花卉都是清涼動人的小夜曲
秋嫂容顏是寒同山紅遍的楓葉
仙人指點駐顏術
才有人間這美麗的山
秋風秋蟬合奏
石榴唱枝頭
銀杏朗誦:好一個金秋
冬叟從天宮捋采梨花
裝點成寒同山霧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