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說: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句名言成為了最流行的QQ簽名。不順利的境況下,能夠做到不發怒,是一種生活智慧。
我們每個人一天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不順心的事情,懂得正確排解才是王道。如果我們總是悶悶不樂,遇到困惱和麻煩就不停地抱怨自己是那麼的倒黴,那麼我們的心就隻能委屈地躲在黑暗裏哭泣。理性地控製住自己的情緒,才能讓自己充滿幸福和快樂。正如戴爾卡耐基說:“學會控製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
控製情緒,不是把情緒憋在心裏,而是可以用其他有效的方法舒緩情緒。不論是開心還是不開心,都是要發泄,我們通過不同的途徑宣泄,不管掃除心裏的鬱悶還是與人分享自己的快樂都是一種好的方式。
1.壞脾氣帶給自己煩惱,別人也跟著受罪
近日新聞報道說北京大雨致使道路擁擠,造成有史以來最長的堵車記錄。堵車的確是件煩心事,記得有一次上班的高峰期,我經過的一個路口就發生了因堵車的傷人事件。事情起因是一個男人大概是開車去上班,由於車流量較大,車速像蝸牛一樣前行,時間一秒一秒地跳動,眼看就要遲到了。這時,那個男人發現前麵的司機像要睡著了一樣,其他車子動,他的車卻不動。男人開始冒火了,拚命地按喇叭,可前麵的司機依然不為所動。男人估計是氣極了,他打開車門,衝到前麵那輛車前,猛敲車門,而前車司機也不甘示弱,打開車門,衝了出來。就這樣,一場惡鬥在大街上開始了,結果那個趕時間的男人打碎了前車司機的鼻梁骨,犯了故意傷人罪,被警察抓進了派出所。
這件事的發生也不過十幾分鍾。十多分鍾前,那男人腦袋裏想的是如何上班不遲到,十多分鍾後,他腦袋裏想的是如何減輕自己的犯罪懲罰。而罪魁禍首就是他的壞脾氣。因為壞脾氣,他的工作不僅僅隻是遲到那麼簡單了,公司也許會因犯有故意傷人罪而開除他。佛家講有因有緣才有果。因為堵車不順的因,壞脾氣的緣,結下傷人罪的果。這樣比較下來,遲到算是小事了,最多挨領導批評,扣些獎金,若是因為不想遲到而結果卻丟了工作,那他那場“戰鬥”實在是太不劃算了。
現代人脾氣越來越差,以上所講的事情其實隨時、隨處都可以見到。隻要是人,一定會生氣。但是憤怒會蒙蔽理智,發泄憤怒的代價,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它可以讓生命中的百寶箱,因為不值得的人或東西,毀於一旦。
發怒是由內心的憤怒所產生,一個心智健全的人,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發怒,發怒總是有原因和針對性。這個原因在別人眼裏可能隻是無關痛癢的小事情,但是在易怒者眼中卻是不可忍受的導火索。正如富蘭克林說過:“任何人生氣都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而壞脾氣讓自己生氣、心煩,同時也傷害到我們身邊的人,盡管有一天你不再發脾氣了,但可怕的記憶仍然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傷痛。而你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壞脾氣,曾經壞情緒的火氣而失去親人或朋友,他們因此離你們而去,最終傷心,被壞脾氣傷害的還是自己。
而心理學家也指出,憤怒是當某人在事與願違時做出的一種惰性反應。它的形式有勃然大怒、粗暴情緒、亂摔東西,以及怒目而視、沉默不語。它不僅僅是厭煩或生氣,它的核心是惰性。憤怒是我們的選擇,也是一種習慣。它是我們經曆挫折的一種後天性反應。而事實上,極端憤怒是一種精神錯亂——每當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時,暫時是處於精神錯亂的狀態。就比如那些因為生氣、憤怒而殺人的人,當他們冷靜下來後會有後悔、懺悔的心意。
同時,壞脾氣的人也容易被他人利用,成為情緒的俘虜。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之戰中,孟獲便是一個深為情緒役使的人,他知不能勝於諸葛亮,在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諸葛亮大軍壓境,孟獲彈丸之王,不思智謀應對,反以帝王自居,小視外敵,結果完全不是對手,一戰即敗。孟獲一戰即敗,應該慎思再出招,卻自認一時晦氣,再戰必勝。再戰,當然又是一敗塗地,如此幾番,把孟獲氣得渾身顫抖,又一次對陣,隻見諸葛亮遠遠地坐著,搖著羽毛扇,身邊並無軍事戰將,隻有些文臣謀士之類。孟獲不及深想,便縱馬飛身上前,欲直取諸葛亮首級。結果,諸葛亮的首級並非輕易可取,身前有個陷馬坑,孟獲眼看將及諸葛亮時,卻連人帶馬墜入陷阱之中,又被諸葛亮生擒。
孟獲敗給諸葛亮,除去其他各種原因,孟獲生性爽直、缺乏謀略、為情緒蒙蔽,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人故意去激怒別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試想一下,當一個人被別有用心之人激怒後,大家看到的是喪失理智的怒火,也許這人很無辜,但怒火一燒,他也變得理虧了。而那個背後策劃的人卻分毫未損。這樣的環節在電視劇中經常被用到,而且對整個劇情起到關鍵性的轉折作用。戲劇來源於生活,被激怒的人終會因為一時的怒氣而悔恨終生,帶來是無窮無盡的煩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