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不做情緒的奴隸,要做情緒的主人(1)(3 / 3)

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我們憤怒,生氣的最初幾秒鍾,是控製情緒的最關鍵時刻,所以,當您覺得要發脾氣時,趕快提醒自己,現在應該控製一下情緒。若是遇到某種情況一定會生氣,不妨試試延緩十秒鍾再爆發,可以試試下麵的方法:

1、對不良的情緒進行正確宣泄。

當憤怒來臨時,我們不能用過激的行為去宣泄,也不能壓抑在心中抑鬱成積。有心理專家提出,可以強迫自己默念從1開始數數,直到心情能平靜下來;或者去一個無人的地方大叫幾聲;摔打沙發上的海綿靠枕;找一本書大聲閱讀或者放開嗓音唱一首歌。有的女性朋友喜歡購物或是吃東西,這都是宣泄情緒的方式。

2、反思憤怒原因。很多時候,我們能憤怒都不是因為什麼大事。當冷靜下來後,要反思一下這件事對方是有意的嗎?這事值得我生氣嗎?我生氣後對方會有什麼反應嗎?若是在盛怒之下,我們是根本不可能思考這些問題的,隻有冷靜後才能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之後,才能明確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辦。

3、適當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當我們的情緒得到控製後,就能用聰明、明智的方式去對待刺激我們生氣的人。如用語言表達,用身體語言傳達,都可以直接表達出對對方的不滿,說明自己被傷害的感受,讓對方了解自己。承認自己的憤怒,然後管理好它,然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才是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正確方法。

其實,不要覺得控製憤怒會讓欺軟怕硬的人誤以為膽小鬼,而硬碰硬的方式破壞力更強,隻會兩敗俱傷。《論語》中告訴我們:“禮之用,和為貴”。意思就是指按照禮來處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間的各種關係都能夠恰到好處,都能夠調解適當,使彼此都能融洽。在調正人和人關係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於能使人們之間根據禮的要求,做到和諧。如今這句話已成為處理人際關係的一條道德箴言。

由此得出,憤怒、生氣皆可以是煩惱之源,而控製住火氣,管理好情緒,做到心平氣和,就會輕鬆甩掉煩惱。

3.生氣時,學會用其他事轉移注意力

有的人氣“來”得快,“走”得卻很慢,而且越想氣越多,就像一隻裝得滿滿的氣球,又鼓又脹,總有一天會爆裂。對於人的身體來說,氣一直壓抑在心中,便會有煩悶,憂鬱,不痛快的壓力,甚至有的人因為“氣”食不香,睡不著,心累,心焦,心憂……

每個人都生過氣,都知道氣這個東西越想越多,越濃。當我們的思維一直存在於那個令我們生氣的人或事情中時,就會像是掉進宇宙的黑洞中,所有的思維都被“氣”所籠罩,當然無法發現其他的精彩生活,隻有灰暗的情緒留下的疲累感。

我們除了要盡量避免生氣外,還要學會在生氣時,用其他事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就是把自己的關注點切換到其他的事情上,盡可能地忽略、忽視那些讓我們生氣的人或事,做到放下、忘記生氣。

有一個關於小和尚趕驢的故事,恰恰點明了這個辦法帶給我們的諸多優勢。

在古時候,人們沒有什麼運輸工具,都傾向於利用腳力極佳的騾子來馱運笨重的貨物。騾子們的體力雖然很好,但它們也有一個很要命的缺點——就是騾子脾氣很大。

一頭騾子若是性子上來了,它的四隻腳會像上了釘子一樣,一動也不動的定在地麵上;無論主人怎樣用鞭子抽打它,騾子還是堅持著,一步也不肯向前走。而這一天,一位老和尚就和他的小徒弟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騾子定在地上,怎麼也不肯邁步,小和尚高高舉起了鞭子,準備加以責罰。看到這種情況,老和尚趕忙前去阻止:“且慢!且慢!每當騾子鬧脾氣時,有經驗的主人,不會拿鞭子打它,那樣隻會讓情況更加嚴重。”

小和尚奇怪了:“那該怎麼辦呢?”

老和尚告訴他:“你可以運用智慧,快點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塞進騾子嘴巴裏。”

小和尚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騾子吃了泥土,就會乖乖地往前走了?”

老和尚搖搖頭說:“不是這樣的,騾子會很快地把滿嘴的泥沙吐個幹淨;然後,主人再驅趕下,它就會往前走。”“怎麼會這樣?”小和尚覺得難以相信。

老和尚耐心的解釋:“道理很簡單,騾子忙著處理嘴巴裏的泥土,就會忘了剛剛生氣的原因。這種塞泥土的做法,隻不過是轉移它的注意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