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夫祖籍北京豐台。父親劃為右派,發配左雲縣。哲夫初中畢業即輟學,當學徒工。十六歲發表詩作,二十一歲寫作長篇兒童小說《啊……》。隨後,他曾涉獵電影,後又轉到小說創作,終於開創局麵。1978年哲夫年僅二十二歲調任編輯。由於自己的命運跌入普通的社會階層,同時,他又具備許多現代年輕人開放性的品格,因之,他對傳統道德規範中的積極部分仍然恪守,並把它契入現代觀念、現代意識的流變中。老一代與新生代的文化精神被他融合。自然,他更麵對未來,向往未來。唯其如此,他的作品才彌漫著青春的氣息,更新的意識。美學的追求得以奠定:堅信人類美感的同等與共有。醜陋少於純淨。人的鬱結與扭曲,社會的責任甚於人自身。他的寬恕意識,主要是奉獻於人類的。並賦予人物理想色彩與未來意識。突出觀念價值,而非人格價值。
初會哲夫,他矮墩壯實的身材、寬寬的額頭和亮亮的眼睛,給我極深印象。他的穎慧如同他待人的熱情一樣,噴薄流溢。寫作於他不是痛苦,而是樂趣。他寫得極輕鬆,極快,已逾兩百萬字。在晉軍中,他的產量恐怕首屈一指。
今年上半年,哲夫又在《花城》發表了中篇小說《長牙齒的土地》。這是他寫作的第二個係列中篇小說“無毛兩腳類”中的第一部。哲夫由對人的觀念層次的表現,深入到人的本體認識,著重寫人的反思,人的沉重感。多元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觀念,開始攝入。但他依然不像晉軍中的許多作家那樣,本土(黃土地)文化的色彩耀眼炫目,涵蓋整個民族傳統文化堅毅冷峭的氛圍則清晰明朗。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人的觀念的現代化,離開了人的本體改造,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無毛兩腳類”、“長牙齒的土地”的象征寓意。
哲夫的處女作,發表時用的是“哲夫”筆名。他與哲學仿佛有熱戀的感覺,所以,他的小說不乏理性色彩、思辨色彩。並不時有奇警之句。而他的初衷又眷戀於詩,令其小說也追求詩的抒情浪漫色彩,且將詩情與哲理融合。創造的思維,不局限於一鄉一土的價值深掘,而長於對現代人生背景橫向鋪染。在敘述的形式上,省略過程,集中主要畫麵,也不作直敘縱敘,多取時空交錯,追求象征、隱喻、流動的色彩觀與節奏感。
哲夫寫作小說,最早在文學界產生影響的是中篇《誰坐一把交椅》。這是哲夫第一部政治小說。人生在命運抗爭中的信仰追求與人性釋放的彙融,使這部政治小說有了閃動的光亮。
今年8月,我二上五台山再會哲夫。哲夫獲悉我曾遭逢人生的惡境,更加情深意長,待如上賓。人生啟悟,也啟悟了他的創作。審醜意識在他的創作中將得到加強。對哲夫來說,也許不是需要所謂的鄉土氣息,唯創造的個性才是最寶貴的財富。也不必計較“美,但遠離生活”之類的批評。對“粗疏”之說,自己要心中有數。《船兒也曾有過舵》、《蛾子與原子》堪稱藝術品,詩意盎然。《燃燒的誘惑》則是典型的瞬間心態小說,寫得極精細。哲夫更需要的是深刻,是震撼力,更為妙不可言的藝術美。哲夫對此有清醒認識。他毅然停止筆耕,於最近考入武漢大學中文係作家班,所希望的就是文化教養、文化積累、文化概念上的大麵積收獲。
哲夫下一個目標是追求南國的秀麗與北國的厚重的渾然一體。可以預期,年輕的、身強體壯的、公認有潛力的哲夫,兩年後從作家班走出來,完全有能力實現自己的創作目標。哲夫屬於青年讀者,並將擁有更多的青年讀者。
1987年11月28日於廣州區莊村新居[3]文學評論·殘缺的真實殘缺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