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記憶:曆史的武義與開放的武義(2)(1 / 3)

唱山歌是佘族文化的傳統。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佘族“三月三”對歌節。“三月三”這天,主要活動就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以緬懷祖先,故亦稱“烏飯節”。烏米飯是通過用一種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飯染成黑色而來。相傳在唐代,佘族首領雷萬興和藍奉高領導佘族人民反抗當時的統治階級,被朝廷軍隊圍困在山上,將士們靠吃一種叫“烏飯”的野果充饑度過難關,於第二年三月三日衝出包圍,取得勝利。後來,人們把三月三日定為節日,在那天吃“烏米飯”以表示紀念。節日期間,附近幾十裏同宗祠的佘族雲集歌場,自晨至暮,對歌盤歌,內容為歌頌盤弧,懷念始祖。整個佘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烏米飯”;深夜,進行祭祖活動。從1994年開始,柳城佘族鎮與麗水市的老竹佘族鎮、麗新佘族鄉、鬆陽縣的板橋佘族鄉聯合輪流舉辦三月三佘族歌會,目前歌會已舉辦六屆。以歌會友,以歌傳情,歌會已成為浙南地區獨特的民俗文化活動。

佘族的春節也獨具民族特色,節日裏家家帖紅,人人著新衣,到處鞭炮聲,相互道喜,備辦三牲厚禮祭祖。佘民十分重視過春節,佘鄉流傳著這樣的一首順口溜“糯米做糍圓又圓,香麻拌糍甜粘粘。”說的就是做糍粑,表達了佘民盼望在新年裏有好時運,生活年年(粘粘)甜的美好心願。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盤古祖先”,老人講祖先創業的艱難,過後舉家團聚,唱山歌,送賀禮。青年男女則走鄉串寨,以歌傳情,互敘友情。

佘族在大年初五的時候要“趕年”也叫“開年駕”(送年),即把供品擺在天井或門口祭祀。祭祀後,再由長者率兒孫到各房間、通道、雞舍、牛豬欄、狗窩等處,邊掃邊吆喝,然後將垃圾倒出村口的路邊,打掃完後,全家喝糖茶,預祝年年有餘,意為驅邪,送神歸位。

2.沿革:柳城鎮的風物圖畫

豐富的自然資源,豐饒的物產,獨特的小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迷人的柳城風物畫。同時,為武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

(1)建置沿革

柳城原名鮑村,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建宣平縣,清康熙年間(1662-1722),知縣張祜召集民眾在城四周植柳,數年後柳樹成圍,遂名“柳城”。柳城原為宣平縣治所在地,明景泰三年(1452)建宣平縣,1958年宣平撤縣並入武義,1961年武義縣恢複建製,改稱柳城公社。1983年改製稱柳城鄉,1985年恢複柳城鎮建製。1992年原大源佘族鄉並入,改稱“柳城佘族鎮”,是武義南部地區重鎮和經濟文化中心。2001年,全縣鄉鎮區劃調整後,新塘鄉、竹客鄉、雲華鄉並入柳城佘族鎮。

柳城佘族鎮位於甌江流域的宣平溪上遊,總麵積170.2平方公裏,轄5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9萬,其中佘族人口0.35萬。柳城佘族鎮是武義縣南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2001年被省政府列為“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2)宣蓮

柳城一帶流傳著這麼一句諺語:“天賜宣平黃金土,地育宮廷白玉蓮”,說的就是宣蓮——中國三大名蓮之一,是武義縣傳統的名貴特產,因產於原宣平縣而得名,有近200年曆史,是清代皇家宮廷選用的貢品。如今主要產於柳城、西聯等鄉鎮。

關於宣蓮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宣蓮是一對侍奉觀音娘娘的金童玉女從觀音的蓮座上偷來的,一日,金童玉女趁觀音到太上老君處聽經,就偷了蓮座下凡來。蓮座飄落到宣平的壺源地界,變作一朵美麗的荷花苞,被一老農接住,帶回家供養了起來,待花苞開了的時候,跳出一對童男童女,甚是可愛,老人就認他們為子女,不久,這事被觀音知道,很是生氣,作法將他們收回。在飛天的時候,金童急中生智,從中挖出一顆蓮子,用力扔了出去,正好落在老漢門前的池塘裏。這粒蓮子很快長大、開花了,就長成了這粒大、內酥、味美又具有特殊藥用價值的蓮子。

每年六七月份,荷葉田田,蓮子飄香,蓮子就到了成熟的季節。近幾年來,柳城佘族鎮為了擴大影響,提高宣蓮的知名度,已經成功的舉辦了三屆“宣蓮節”。此時宣蓮已經成為武義南部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

(3)大男麻糍

相傳農曆正月十四為陳十四夫人誕辰。這一天,上坦村凡頭年生兒得子者,家家洗石臼,搗麻糍(年糕),前往村口夫人殿祭獻,俗稱“大男麻糍”。這是為答謝夫人送子、保媳順利生產之大恩而特製的一種禮物。大男麻糍重數斤,正麵染成五色,由家中大人專程送往夫人殿供奉,同時焚化五色紙製羅傘、錫紙等物,以謝夫從送子之恩。又如雲和縣民間,凡子女體弱多病,就要給孩子拜認個“親娘”,以借助他人的福氣或神佛的力量來保全。拜認親娘的對象有好幾種,其中就有拜陳十四夫人為親娘的。其拜認的儀式是:用米篩一麵,古銅鏡一麵,孩子衣衫一件,拉在長竹杆上,樹立在屋簷口,備三牲祭品,由道士來祭請陳十四夫人,行認親娘禮。孩子病好後,每年七月十五日要備辦三牲祭品,仍請道士來主祭,祭後用五色彩線一束係在孩子的頭頸上和手臂上,俗稱“還俊”。孩子長滿十歲,就要殺豬宰羊,作最後一次隆重的祭祀,俗稱“滿俊”,以報夫人保佑的“俊德”。凡拜認陳十四夫人為親娘的,就號為“夫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