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記憶:曆史的武義與開放的武義(3)(1 / 3)

這樣,武義縣境內紅軍人數達5000餘人。他們在黨的領導下,轟轟烈烈地開展了革命鬥爭,發動群眾開展抗租、抗糧、抗稅、懲辦民憤極大的惡霸豪紳,如1930年3月20日,邵李清親率紅軍,在上邵村處死瘋狂反攻倒算的惡霸豪紳邵三青。不久又擊斃後陳村惡霸地主陳子賢。與此同時,又用土銃、大刀、梭標、土炮等武器與湯恩伯的正規軍和國民黨省政府的保安隊的圍剿進行了殊死戰鬥,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1930年4月16日,國民黨反動軍隊300餘人分三路圍攻設在大公山的紅軍總指揮部,紅軍總部隊約200名戰士在邵李清的親自指揮下,充分利用險要地形,與敵人展開激烈戰鬥,連續擊退保安隊數次進攻,戰鬥一直從黎明持續到傍晚,最後,終於在北路紅軍的有力配合下安全轉移。此外,影響較大的戰鬥還有金公岩反圍剿、血戰三岩寺、奇襲後樹保安團等。

武義、宣平紅軍從1930年初組建到年底,曆經大小戰鬥數十次,活動範圍遍及全縣90%的鄉村,影響遍及周邊縣市,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和地主豪紳的封建勢力。1930年8月26日的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以顯著位置報道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武裝鬥爭:“武義農民遊擊隊自本年2月創建以來,跟著目前全國革命浪潮之日益擴大,同時其遊擊鬥爭,亦日益發展……現在該縣正在武裝農民包圍之中。

麵對日益壯大的紅軍,反動政府調兵遣將進行血腥鎮壓,紅軍領導人邵李清、吳謙、潘土法等先後被捕犧牲。1930年10月後樹戰鬥之後至1931年,武義全縣遭受國民黨反動軍警逮捕和殺害的共產黨員、紅軍戰士有1千餘人。武義的紅軍鬥爭雖然遭到了反動武裝鎮壓,但英勇戰鬥的光輝業績卻永垂青史,他們永遠是武義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3.粟裕在武義建立革命根據地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粟裕在武義建立了革命根據地。1935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一、二、三縱隊數百人,在師長粟裕率領下,進入浙西南地區開展遊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他們的足跡遍及武義、宣平的16個鄉鎮、50多個村莊。紅軍挺進師在武義的活動主要有:

(1)全殲省士官教育團

1935年農曆6月,國民黨浙江省長黃紹竑親率省保安隊士官教育團兩個連,巡視清剿浙贛鐵路沿線紅軍。一個連駐紮在宣平小溪口,另一個連駐紮在宣平吳宅村(今屬俞源鄉)。粟裕師長當機立斷,帶領部隊來到士官團必經之地凡嶺腳,埋伏在附近山崗,趁駐紮吳宅村的士官立足未穩,發起突然攻擊,全殲敵人,繳獲機槍、衝鋒槍等大批槍支彈藥。挺進師獲勝以後,又於第二天從遂昌門陣出發,奔襲駐紮在宣平小溪口的士官團另一個連,並將其殲滅。

(2)攻打宣平縣城

為鞏固閩浙邊境革命根據地,牽製敵人圍剿紅軍的兵力,粟裕師長率領挺進師於1936年9月28日(農曆8月13日)夜,攻打了宣平縣城。挺進師分兩路夜襲:一路登上城北後龍山占領製高點,封鎖敵人兩個碉堡的出入口中:一路從城西架梯進入縣城,隱蔽在尚義門待命出擊。挺進師迅速占領宣平縣城,斃敵多名,俘敵100餘人,繳獲大批槍支糧餉,敵縣長從縣府後門倉惶溜走。挺進師打開監獄,釋放了80多名參加紅色暴動的農民。

(3)打擊地方惡霸土豪

挺進師進入武義、宣平地區後,在對敵作戰的同時,所到之處開倉濟貧、分配田地給農民,並嚴厲鎮壓群眾痛恨的惡霸土豪,狠狠打擊了地方反動勢力。1935年春夏之交,粟裕率領挺進師480餘名官兵,到達宣平東坑,根據群眾的舉報和意願,處決了群眾痛恨的劉增福等三個惡霸,並沒收他們的財物和糧食分給貧苦農民。挺進師政治部主任黃富武率領挺進師一部200餘人,活動在武義溪裏甘塔、大溪口鄉車昌、宣武鄉少妃、大田鄉嶺下湯一帶,分散發動群眾,集中打擊敵人,鎮壓當地的反動鄉鎮長和惡霸地主。1935年8月,挺進師宿營上甘塔村,寫下“工農團結起來打土豪分田地”等內容的標語72條,至今尚存,已被定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開辟宣(平)遂(昌)湯(溪)遊擊根據地。

1936年底到1937年初,挺進師在宣、遂、湯邊境地區,開辟遊擊根據地。春節前後在今桃溪鎮子坑村成立中共宣、遂、湯工委,統一領導根據地的建設。挺進師采取武裝鬥爭與群眾工作相結合的方針,積極恢複和發展地方黨組織。在宣平境內先後建立黨支部6個,發展黨員83人。挺進師幾次給清剿的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不斷加強根據地建設,迫使周圍的保、甲長為紅軍辦事,區、鄉長保持中立。

1937年9月抗戰爆發,粟裕率領部隊離開宣、遂、湯遊擊根據地,開赴抗日前線,他們的英雄業績是武義革命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正因為武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時期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風雨變幻之時,麵對白色恐怖,不僅組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支部,還組建了紅軍打土豪反圍剿,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有力的支持了粟裕率領的中央紅軍的革命鬥爭,為中國革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所以,1988年5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發(1988)72號文件通知,經省老區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研究,省人民政府批準,武義縣為革命老根據地。這是武義人民永遠的驕傲,也是武義曆史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