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記憶:曆史的武義與開放的武義(3)(2 / 3)

五、以農為本的人文特征

武義土壤肥沃,水源豐富,氣溫適宜,物產繁多,但位居僻處,山多人稀,風俗古樸,自古以來社會的發展比中原地區落後。夏、商時期,中原已進入奴隸製時代,武義還處在原始氏族社會階段,在桐琴、壺山、柳城的低丘盆地平原上出現了一些原始村落,原始時代的武義使用磨製的石器,燒製成一種質地堅硬的陶器,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的生活。唐時孟浩然遊武義時,所見“風物是秦餘”,可見當時的武義人還保留著秦朝的遺風古俗。故武義風俗古樸,重農桑,尚節儉,民敦厚誠實,不好工藝,不善商賈,鄉土感情濃烈。南宋愛國學者呂祖謙對武義人評價說:“負山之民,氣俗敦愨,樂田畝,而畏官府,遨嬉侈麗之習,獨不入其鄉。”對此,《萬曆舊誌》也說“男務生業,女勤紡織,家家尚儉樸而安質素,無狗馬踏鞠之戲,亦鮮綺繡鬥勝之觀。無論村落僻塢,即城市之民,莫不笠糾餉黍稼穡是事。”又說:其“俗不服賈,所業唯耕,地宜種秫。武俗淳樸、儉嗇、狃常習故,絕不喜新鬥異。民務農田,不為商賈、技藝,輕去其鄉。男不為廝役,女不作婢妾。”武義人這種敦厚誠實、講義氣的人文性格在武義的民間傳說《武義的來曆》中有很好的文化表達,故事不長,特轉引如下:

過去,浙江壺山一帶人少地荒,沒有設縣,到唐朝武則天手裏才建立縣治,武義縣名還有個來曆呢。

唐朝年間,壺山腳下有三個朋友,一個住在大橋巷,一個住上街,一個住下街。大橋巷阿介朋友是做生意的,後來就發財了。上街和下街的朋友都是讀書的,一連幾年都考勿中,真叫做“讀書流落,冇柄尿杓”,二人一點辦法也冇,人家便跌古罷,下街朋友家裏還有一點點地,靠老婆一人做做,一家人難糊口。上街阿介朋友人家窮得一點東西都冇罷,連鍋都揭勿開。

上次,上街的朋友三日冇有東西食過罷,實在冇有辦法,他想大橋巷朋友家有,隻有到他家去食幾餐起。他就到大橋巷朋友家去了,大橋巷阿介朋友望上街的朋友如此跌古,便望勿起他,勿講泡茶,也勿講燒點心,也勿講叫他坐記起,冷冷淡淡。古話講“富在高山有遠親,窮在鬧市冇人問”,“有酒有肉有朋友,家貧冇朋友”,上街的朋友想以前朋友介好,格日我窮了便望勿起我了,他一聲勿響便走了。他想下街的朋友和我一樣窮,自兩個窮湊窮,總勿會望勿起我,我還是到他家去嬉嬉,他便到下街的朋友家去了。

下街的朋友家也勿超窮,吃了上餐冇下餐,隻有野菜糠餅充充饑。上街的朋友到他家嬉,夫妻二人都勿超客氣,可是家裏窮,拿勿出東西來待朋友,阿介老婆勿超賢惠,隨即從頭上拔下一枚頭針,拿到街上去當了,買回來四兩燒酒,又到鍋口舀了半碗水遞給老公,叫老公相陪。上街朋友望自己的酒比下街朋友的多,就定要同他換碗食食,一食,原來是碗水,他心裏便明白了,下街朋友家窮,老婆酒買我食,給自己老公食的是水。這樣的朋友情義真是少有格他便把這碗水當酒食落去了。過記,他的老婆又燒來糠餅,上街朋友食食飽便回家了。

上街的朋友回家以後,發憤用功,夜裏讀書到深夜,要困時便把頭發吊床架上,這以後,勿長久便考中進士。考中的喜報一到,這些親戚朋友便都紛紛來賀喜了,這個送錢,那個送物,十分熱鬧,他家擺開酒宴慶賀。

下街的朋友聽說上街的朋友得中進士,勿超高興,夫妻二人商量送點什麼東西賀賀,二個人想來想去,家裏一點東西也拿勿出來送。這樣好的朋友勿送呢,麵子勿好望。老公便想了一個辦法,找了二個酒壇,灌了二壇水,挑到上街的朋友家去。

上街的朋友見下街的朋友來,便出門把他迎接進去,他暗地對朋友講:“你得中進士我很高興,是特地來賀喜的,家裏實在拿勿出什麼東西,挑來二壇酒是做做樣的,裏麵是水。”朋友笑笑也勿響,把他拉到上橫頭坐好,對眾來客講:“格日我的好朋友送來二壇好酒,請大家嚐嚐。”便開了酒壇一人一碗,大家明知是水,也勿敢響,都說好酒,好酒,上街的朋友贈了若幹銀兩給下街朋友,讓他回去好好讀書,後來下街的朋友也中了舉人,一時傳為佳話。

這件事傳到京城武則天耳朵裏,武則天龍顏大悅,讚譽這兩位朋友真有情義。恰好吏部送來奏章,浙江壺山一帶新立縣治,請皇上賜給縣名。武則天賜縣名都喜歡取上她的姓,再取壺山腳下這二個朋友有情義的“義”字,合起來取名“武義”。這就是武義縣名的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