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質明”至“即席”。注“質平”至“作咎”。釋曰:此經論設舅姑席位所在。鄭知房外是房戶外之西者,以其舅在阼,阼當房戶之東。若姑在房戶之東,即當舅之北,南麵向之不便。又見下記雲“父醴女而俟迎者,母南麵於戶外,女出於母左”,以母在房戶西,故得女出於母左。是以知此房外亦房戶外之西也。
婦執笲棗栗,自門入,升自西階,進拜,奠於席。笲,竹器而衣者,其形蓋如今之筥
蘆矣。進拜者,進東麵乃拜。奠之者,舅尊,不敢授也。 [疏]“婦執”至“於席”。釋曰:此經論婦從舅寢門外入見舅之事也。必見舅用棗栗,見姑以腶脩者,案《春秋》莊二十四年經書:“秋,八月丁醜,夫人薑氏入。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公羊傳》雲:“宗婦者何?夫夫之妻也。覿者何?見也。用者何?用者不宜用也。見用幣,非禮也。然則曷用?棗栗雲乎?腶脩雲乎?”注雲:“腶脩者,脯也。禮,婦人見舅以棗栗為贄,見姑以腶脩為贄,見夫人至尊,兼而用之。 雲乎?辭也。棗栗,取其早自謹敬。腶脩,取其斷,斷自脩正。”是用棗栗、腶脩之義也。案《雜記》雲:“婦見舅姑,兄弟姑姊妹皆立於堂下,西麵,北上,是見已。”注雲:“婦來為供養也,其見主於尊者,兄弟以下在位,是為已見,不複特見。”又雲:“見諸父,各就其寢。”注雲:“旁尊也。亦為見時不來。”今此不言者,文略也。注“笲竹”至“授也”。釋曰:知“笲,竹器”者,以字從竹,故知竹器。知有衣者,下記雲“笲緇被纁裏加於橋”,注雲:“被,表也。笲有衣者,婦見舅姑,以飾為敬。”是有衣也。 雲“如今之筥籚矣”者,此舉漢法以況義,但漢法去今以遠,其狀無以可知也。 雲“進拜者,進東麵乃拜”者,謂從西階進至舅前而拜。 雲“奠之者,舅尊,不敢授也”者,案下姑奠於席不授,而雲舅尊不敢授者,但舅直撫之而已,至姑則親舉之。親舉者,若親授之,然故於舅得雲尊不敢授也。 舅坐撫之,興,答拜。婦還,又拜。還又拜者,還於先拜處拜。婦人與丈夫為禮則俠拜。 [疏]“舅坐”至“又拜”。注“還又”至“俠拜”。釋曰:雲“先拜處”者,謂前東麵拜處也。 雲“婦人與丈夫為禮則俠拜”者,謂若《士冠》冠者見母,“母拜受,子拜送,母又拜”。母於子尚俠拜,則不徒此婦於舅而已,故廣言婦人與丈夫為禮則俠拜。 降階,受笲腶脩,升,進,北麵拜,奠於席。姑坐,舉以興,拜,授人。人,有司。姑執笲以起,答婦拜,授有司徹之,舅則宰徹之。 [疏]“降階”至“授人”。釋曰:此經論婦見姑之事。注“人有”至“徹之”。釋曰:雲“人,有司”者,凡行事者,皆主人有司也。知舅則使宰徹者,此見下記雲“舅答拜宰徹”是也。 讚醴婦。醴當為禮。讚禮婦者,以其婦道新成,親厚之。 [疏]“讚醴婦”。注“醴當”至“厚之”。釋曰:自此至“於門外”,論舅姑堂上禮婦之事。 雲“醴當為禮”者,《士冠》、《內則》、《昏義》諸文,醴皆破從禮者,案《司儀》注:“上於下曰禮,敵者曰儐。”又案《大行人》雲“王禮再祼而酢”之等用鬱鬯,不言王鬯,再祼而酢而言禮,則此諸文雖用醴禮賓,不得即言主人醴賓,故皆從上於下曰禮解之。 席於戶牖閒,室戶西,牖東,南麵位。 [疏]“席於戶牖閒”。注“室戶”至“麵位”。釋曰:知義然者,以其賓客位於此,是以禮子、禮婦、禮賓客,皆於此尊之,故也。 側尊甒醴於房中。婦疑立於席西。疑,正立自定之貌。 [疏]“側尊”至“席西”。注“疑正立自定之貌”。釋曰:雲“婦疑立於席西”者,以其禮未至而無事,故疑然自定而立,以待事也。若行之閒而立,則雲立,不得雲疑立也。 讚者酌醴,加柶,麵枋,出房,席前北麵。婦東麵拜受。讚西階上北麵拜送。婦又拜。薦脯醢。婦東麵拜,讚北麵答之,變於丈夫始冠成人之禮。 [疏]“讚者”至“脯醢”。釋曰:雲“麵枋,出房”者,以其讚授,故麵枋。 《冠禮》讚酌醴,將授賓,則麵葉。賓受醴,將授子,乃麵枋也。此婦又拜,並下經“婦又拜”者,皆俠拜也。注“婦東”至“之禮”。釋曰:雲“婦東麵拜,讚北麵答之,變於丈夫始冠成人之禮”者,案《冠禮》禮子與此禮婦俱在賓位,彼禮子南麵受醴,此則東麵,不同,故決之。彼南麵者,以向賓拜,此東麵者,以舅姑在東,亦麵拜之也。 婦升席,左執觶,右祭脯醢,以柶祭醴三,降席,東麵坐,啐醴,建柶,興,拜。讚答拜。婦又拜,奠於薦東,北麵坐取脯,降,出,授人於門外。奠於薦東,升席,奠之。取脯降出授人,親徹,且榮得禮。人,謂婦氏人。 [疏]“婦升”至“門外”。注“奠於”至“氏人”。釋曰:鄭知奠者“升席奠之”者,見上《冠禮》禮子、禮賓,皆雲即筵“奠於薦東,降筵,北麵坐取脯”,明此奠時升席,南麵奠,乃降,北麵取脯,降出授人。 雲“親徹,且榮得禮”者,言且兼二事,何者?下饗婦之俎不親徹,又自出門授人,是且榮得禮。下饗不親徹俎者,於禮時禮訖,故於後略之。知人是婦氏人者,以其在門外,婦往授之,明是婦氏之人也。 舅姑入於室,婦盥饋。饋者,婦道既成,成以孝養。特豚,合升,側載,無魚臘,無稷,並南上。其他如取女禮。側載者,右胖載之舅俎,左胖載之姑俎,異尊卑。並南上者,舅姑共席於奧,其饌各以南為上。其他,謂醬湆菹醢。女,謂婦也。如取婦禮同牢時。今文並當作並。 [疏]“舅姑”至“女禮”。釋曰:自此至“之錯”,論婦饋舅姑成孝養之事。 雲“其他如取女禮”者,則自“側載”以下,“南上”以上,與取女異。異者,彼則有魚臘並稷,此則無魚臘與稷。彼男東麵,女西麵別席,其醬醢菹,夫則南上,婦則北上;今此舅姑共席東麵,俎及豆等皆南上。是其異也。注“側載”至“作並”。釋曰:豚載皆合升,若成牲載一胖,是常得雲側,此乃載胖,故雲“側”。但周人尚右,故知右胖載之舅俎,左胖載之姑俎。是以鄭雲“異尊卑”也。 雲“並南上者,舅姑共席於奧,其饌各以南為上”者,決同牢男女東西相對,各上其右也。 雲“其他,謂醬湆菹醢”者,以同牢時夫婦各有此四者,今以饋舅姑,亦各有此四物,故雲“如同牢時”也。雖不言酒,既有饋,明有酒在其他中,酒在內者,亦在北牖下,外尊亦當在房戶外之東。鄭不雲者,略耳。 婦讚成祭,卒食,一酳,無從。讚成祭者,授處之。今文無成也。 [疏]“婦讚”至“無從”。注“讚成祭者授處之”。釋曰:“讚成祭”者,謂授之,又處置,令知在於豆閒也。 席於北墉下。墉,牆也,室中北牆下。 [疏]“席於北墉下”。釋曰:此席將為婦餕之位處也。 婦徹,設席前如初,西上。婦餕,舅辭,易醬。婦餕者,即席將餕也。辭易醬者,嫌淬汙。 [疏]“婦徹”至“易醬”。釋曰:“婦徹,設於席前如初,西上”者,此直餕餘。“舅辭,易醬”者,舅尊故也。不餕舅餘者,以舅尊,嫌相褻。言“西上”者,亦以右為上也。注“婦餕”至“淬汙”。釋曰:言“將”者,事未至,以其此始。言婦餕之意至下文“婦餕姑之饌”乃始餕耳。 雲“辭易醬者,婦嫌淬汙”者,以其醬乃以指咂之,淬汙也。 婦餕姑之饌。禦讚祭豆、黍、肺,舉肺、脊。乃食,卒。姑酳之,婦拜受,姑拜送。坐祭,卒爵,姑受,奠之。奠之,奠於篚。 [疏]“婦餕”至“奠之”。注“奠之奠於篚”。釋曰:雲“禦讚祭豆、黍、肺,舉肺、脊”者,禦讚婦祭之也。鄭知“奠之於篚”者,此雲如取女禮,取女有篚,明此亦奠之於篚可知也。 婦徹於房中,媵禦餕,姑酳之。雖無娣,媵先。於是與始飯之錯。古者嫁女,必侄娣從,謂之媵。侄,兄之子。娣,女弟也。娣尊侄卑。若或無娣,猶先媵,容之也。始飯謂舅姑。錯者,媵餕舅餘,禦餕姑餘也。古文始為姑。 [疏]“婦徹”至“之錯”。注“古者”至“為姑”。釋曰:雲“古者嫁女,必侄娣從,謂之媵”者,媵有二種,若諸侯有二媵外別有侄娣。是以莊公十九年經書:“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公羊傳》曰:“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諸侯夫人自有侄娣,並二媵各有侄娣,則九女是媵,與侄娣別也。若大夫、士無二媵,即以侄娣為媵。鄭雲“古者嫁女,必侄娣從,謂之媵”,是據大夫、士言也。 雲“侄,兄之子。娣,女弟也。娣尊侄卑”者,解經雲“雖無娣,媵先”之義,以其若有娣,乃先,媵即侄也。 雲“猶先媵,容之也”者,對禦是夫之從者,為後。若然,侄與娣俱名媵,今言雖無娣媵先,似娣不名媵者,但侄娣俱是媵。今去娣,娣外唯有侄,侄言媵先,以對禦為先,非對娣也。稱媵以其侄娣,俱是媵也。 雲“始飯謂舅姑”者,舅姑始飯,如今媵餕舅餘,禦餕姑餘,是交錯之義,若“媵禦沃盥交”也。舅姑為飯始,不為餕始,俗本雲與始餕之錯者,誤也。 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舅洗於南洗,姑洗於北洗,奠酬。以酒食勞人曰饗。南洗在庭,北洗在北堂。設兩洗者,獻酬酢以絜清為敬。奠酬者,明正禮成,不複舉。凡酬酒皆奠於薦左,不舉。其燕則更使人舉爵。 [疏]“舅姑”至“奠酬”。注“以酒”至“舉爵”。釋曰:自此至“歸俎於婦氏人”,論饗婦之事。此饗與上盥饋同日為之,知者,見《昏義》曰:“舅姑入室,婦以特豚饋,明婦順也。厥明,舅姑共饗婦。”鄭彼注雲:“昏禮不言厥明,此言之者,容大夫以上禮多,或異日。”故知此士同日可也。此與上事相因,亦於舅姑寢堂之上,與禮婦同在客位也。 雲“其饗婦以一獻之禮”者,案下記雲“饗婦姑薦焉”,注雲:“舅姑共饗婦,舅獻姑薦脯醢。”但薦脯醢無盥洗之事,今設此洗,為婦人不下堂也。 雲“姑洗於北洗”,洗者洗爵,則是舅獻姑酬,共成一獻,仍無妨姑薦脯醢也。 雲“凡酬酒皆奠於薦左,不舉”者,此經直雲奠酬,不言處所,故雲“凡”,通《鄉飲酒》、《鄉射》、《燕禮》之等。 雲“燕則更使人舉爵”者,案《燕禮》獻酬訖,別有人舉旅行酬是也。饗亦用醴酒,知者,以下記雲“庶婦使人醮之”,注雲“使人醮之,不饗也。酒不酬酢曰醮,亦有脯醢。適婦酌之以醴,尊之;庶婦酌之以酒,卑之”是也。若然,知記非醴婦者,以記雲“庶婦使人醮之”,明適婦親之。案上醴婦雖適,使讚者親,明記醮庶婦使人當饗,節也。 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授之室,使為主,明代己。 [疏]“舅姑”自“阼階”。注“授之”至“代己”。釋曰:案《曲禮》雲子事父母,“升降不由阼階”,是主人尊者之處。今舅姑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是授婦以室之事也。 雲“授之室”,《昏義》文也。 歸婦俎於婦氏人。言俎,則饗禮有牲矣。婦氏人,丈夫送婦者,使有司歸以婦俎,當以反命於女之父母,明其得禮。 [疏]“歸婦俎於婦氏人”。注“言俎”至“得禮”。釋曰:案《雜記》雲大饗,“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是賓所當得也。饗時設幾而不倚,爵盈而不飲,肴乾而不食,故歸俎。此饗婦,婦亦不食,故歸也。經雖不言牲,既言俎,俎所以盛肉,故知有牲。此婦氏人即上婦所授脯者也,故上注引此婦氏人,證所授人為一也。 舅饗送者以一獻之禮,酬以束錦。送者,女家有司也。爵至酬賓,又從之以束錦,所以相厚。古文錦皆為帛。 [疏]“舅饗”至“束錦”。注“送者”至“作帛”。釋曰:此一獻與饗婦一獻同,禮則異,彼兼有姑,此依常饗賓客法。知送者是女家有司者,故《左氏傳》雲:“齊侯送薑氏,非禮也。凡公女嫁於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於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於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於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於小國,則上大夫送之。”以此而言,則尊無送卑之法,則大夫亦遣臣送之,士無臣,故知有司送之也。 雲“古文錦皆為帛”者,此及下文錦皆為帛,不從古文者,禮有玉錦,非獨此文,則禮有贈錦之事,故不從古文也。 姑饗婦人送者,酬以束錦。婦人送者,隸子弟之妻妾。凡饗,速之。 [疏]“姑饗”至“束錦”。注“婦人”至“速之”。釋曰:《左氏傳》雲:“士有隸子弟。”士卑無臣,自以其子弟為仆隸,並已之子弟之妻妾,但尊無送卑,故知婦人送者是隸子弟之妻妾也。 雲“凡饗,速之”者,案《聘禮》饗食速賓,則知此舅姑饗送者,亦速之也。凡速者,皆就館召之,是以下雲“若異邦則贈丈夫送者以束錦”,鄭雲:“就賓館。”則賓自有館。若然,婦人送者,亦當有館。男子則主人親速,其婦送者不親速,以其婦人迎客不出門,當別遣人速之。 若異邦,則贈丈夫送者以束錦。贈,送也。就賓館。 [疏]“若異”至“束錦”。注“贈送也就賓館”。釋曰:案莊二十七年冬,莒慶來迎叔姬,《公羊傳》曰:“大夫越竟逆女,非禮也。”鄭注《喪服》亦雲:“古者大夫不外娶。”今言異邦得外娶者,以大夫尊,外娶則外交,故不許。士卑不嫌,容有外娶法,故有異邦送客也。鄭知就館者,贈賄之等皆就館,故知此亦就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