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3 / 3)

老人說道:“我不說我有101歲的年紀,而是說有101年的成熟。我要向那些到了60、70、80或90歲就自認上了年紀的人表明,這還不是生活暮年。不要總去想還能活幾年,而要想還能做些什麼。著手幹些事,這才是生活!”

心靈感悟: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中國俗語。而哈裏·萊伯曼先生卻真正實踐了這一理論。生命在於意義。

30.天才的苦難

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份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它的苦難。

世界超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時接受兩種饋贈又善於用苦難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極致的天下第一奇人。

他首先是一位苦難者。四歲時一場麻疹和強直昏厥症,差點使他白布裹屍裝入棺材。七歲又險死於猩紅熱。十三歲患上嚴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療。四十歲牙床突然長滿膿瘡,隻好拔掉幾乎所有牙齒。牙病剛愈,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兒子成了手中拐杖。五十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結核等多種疾病吞噬著他的肌體。後來聲帶也壞了,靠兒子按口型翻譯他的思想。他僅活到五十七歲,就口吐鮮血而亡。死後屍體也備受磨難,先後搬遷了八次。

上帝搭配給帕格尼尼的苦難實在太殘酷無情了,但他似乎覺得這還不夠深重,又給自己設置了各種障礙和旋渦。他長期把自己囚禁起來,每天練琴十至十二小時,忘記饑餓和死亡。十三歲起,他就周遊各地,過著流浪生活。他一生和五個女人發生過感情糾葛,其中有拿破侖的遺孀和兩個妹妹。姑嫂間為他展開激烈爭奪。在他眼中這也不是愛情,而隻是他練琴的教場和獲得惟一一個兒子的公平交易。除了兒子和小提琴,他幾乎沒有一個親人。

其次,帕格尼尼才是一位天才。三歲學琴,十二歲就舉辦首次音樂會,並一舉成功,轟動輿論界。之後他的琴聲遍及法、意、奧、德、英、捷等國。他的演奏使帕爾馬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下來,木然而立,無顏收他為徒。他的琴聲使盧卡觀眾欣喜若狂,宣布他為共和國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產生神奇效果,人們到處傳說他的琴弦是用情婦腸子製作的,所以才魔力無窮。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這四根琴弦中包含著多少苦難、痛苦和受到殘害的生靈啊!”

心靈感悟:

有人說,是苦難成就了天才,可是天下苦難之人數不勝數,卻又有幾位天才?實際上,苦難和天才並不是等價交換,而與天才交換的是另一件東西——信念。

31.給自己頒獎

有一位美國作家,靠著為報社寫稿維持生活的。他給自己訂了一個目標,每周必須完成兩萬字。達到了這一目標,就去附近的中國餐館飽餐一頓作為獎賞;超過了這一目標,還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濱度周末。於是,在唐人街和海濱的沙灘上,常常可以見到他自得其樂的身影。

英國暢銷書作家勞倫斯·彼德曾經這樣地評價一些著名歌手:

為什麼許多名噪一時的歌手最後以悲劇結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舞台上他們永遠需要觀眾的掌聲來肯定自己。但是由於他們從來不曾聽到過來自自己的掌聲,所以一旦下台,進入自己的臥室時,便會倍覺淒涼,覺得聽眾把自己拋棄了。

他的這一剖析,確實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給自己頒獎,決不同於自我陶醉,而是為了更強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人格。

當你取得了成就,做出了成績,或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有所進展的時候,千萬別忘了給自己頒獎。當你對自己說“你幹得好極了”或“那真是一個好主意”時,你的內心一定會被這種內在的詮釋所激勵。而這種成功途中的歡樂,確實是很值得你去細細品味的。成功的信念需要有成就感來充實,請記住:別忘了給自己頒獎!

心靈感悟:

自己是人生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忠實的朋友,關鍵是看你采取什麼樣的心態。相信他,鼓勵他,安慰他,他就成為了朋友,反之就是敵人。為自己鼓掌,把自己當做朋友。

32.生命的價值

美國一位廣告人得了皮膚癌,他對妻子說:“我一生都想從事自由寫作,現在趁自己還行的時候一定要試試看。”於是他辭了職,用全部積蓄5000美元,在新澤西州北部買了一間破舊的大農舍,並把屋後的雞舍收拾了一下,改為了寫作室。起初,他要寫一篇關於海軍潛水員初學潛水感受的文章,但總是覺得言不由衷、詞不達意。

他決定親自試試潛水的滋味。他生平第一次潛下水去,緊握著繩索,慢慢地潛入水的深處。不久兩耳便開始疼痛,後來痛得簡直無法忍受。潛水手套隨著那條黏糊糊的繩索滑下,他控製不住下沉的速度,一隻笨重的潛水靴又夾在木樁裏拔不出來。“拖我上去!”他驚恐萬狀,對著附在頭盔上的擴音器大喊。他被拉出了水麵,掀起頭盔,覺得喉嚨裏有些東西堵得慌,吐出來,竟然是一口鮮血。原來在強大的水壓下,他的喉嚨裏有些毛細血管破了。他的成績不錯,下潛了12公尺。

他賣掉了那篇繪聲繪色的文章,所得稿酬足以使他清償了許多積欠的賬單。從此以後,他對新事業定了個原則:選出最棘手的目標,親自經曆一番,然後再動手下筆。最終,他成了一個炙手可熱的紀實作家。

心靈感悟:

對人類來說,有什麼東西比生命更寶貴呢?用生命換來的東西自然價值連城。在生活和事業中,隻要敢於拿生命來做賭注,那麼就沒有什麼不敢做、不能完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