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1 / 3)

26.垂釣者

在一個美麗的海灘上,有一位七旬老翁,每天坐在固定的一塊礁石上垂釣。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他都會來到這裏。也不管運氣怎麼樣,釣多釣少,兩小時的時間一到,他便收起釣具,揚長而去。

老人的古怪行為引起了一個年輕人的好奇。終於有一天,年輕人忍不住走到老人身邊,問道:“當您運氣好的時候,為什麼不一鼓作氣釣上一天?這樣一來,就可以滿載而歸了!”

老者平淡地反問道:“釣更多魚用來幹什麼?”“可以賣錢呀!”年輕人覺得老者傻得可愛。“得了錢用來幹什麼?”老者仍平淡地問。“你可以買一張網,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年輕人迫不及待地說。

“賣更多的錢來幹什麼?”老者還是那副無所謂的神態。

“買一條漁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魚,再賺更多的錢。”年輕人認為有必要給老者訂一個規劃。

“賺了錢再幹什麼?”老者仍顯出那副無所謂的樣子。

“組織一支船隊,賺更多的錢。”年輕人心裏直笑老者的愚鈍。

“開一家遠洋公司,不光捕魚,而且運貨,浩浩蕩蕩地出入於世界各大港口,賺更多更多的錢。”年輕人眉飛色舞地描述道。

“賺了更多更多的錢還幹什麼?”老者的口吻已經明顯地帶著嘲弄的意味。

年輕人被這位老者激怒了,沒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問者:“當然是為了享受生活!”

老人笑了:“我每天釣上兩小時的魚,其餘的時間嘛,我可以看看朝霞,欣賞落日,種種花草蔬菜,會會親戚朋友,悠哉遊哉,我已經在享受生活了。”說話間,已打點行裝走了。

心靈感悟:

垂釣的樂趣在於“釣”,而不是獲取更多的魚。這種寧靜致遠的心態,難道是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能理解的嗎?

27.“失去”與“被遺棄”

不管“失去的”也好,“被遺棄的”也罷,反正已經失去了曾經擁有的東西,這是一個永不改變的事實。

如果你認為它是失去的東西,那麼你的意誌與感受便會不斷地反應在那件失去的事物上了。相反地如果你把它想成被遺棄的東西,那就表示這是一種廢物,在這種情況下,你將會以輕鬆的心情來處理事物,並且對它不再眷戀。

我們的人生包含有初戀和青春等抽象的事物,失去的東西誠然不計其數,然而我們隻要把那些東西當做被遺棄的廢物時,沮喪的感覺就會減輕許多。

時運不濟作為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灰暗路程,人人都可能遇到,隻不過有些人遭遇的時間短一些,有些人遭遇的時間長一些。然而,一輩子都時運不濟的人很少。我曾有一位時運不濟的鄰居,他是一位大學生,按說作為一個獲得了高等教育的人不應該時運不濟,然而,時運不濟的事還是全讓他碰上了。

考大學那年,國家正好在大學試行收費製。四年下來,比早考上一年的人整整多花了八千元。四年後,該畢業了,誰知國家在分配上又實行雙向選擇,最後雖找到了工作,可是僅工作了一年半,又趕上機關大裁員,下崗了。

不知是接連不斷的時運不濟磨硬了腳板,還是一路灰暗的行程擦亮了眼睛,總之,從此他從我們那個單元樓裏消失了。直到前不久,見他開了一輛農用卡車回來,才知道他去了一個濱海的農場,這個農場是他父親過去插隊的地方。他在那裏租了一百二十畝地,利用學過的專業專門種植荷蘭的一種鬱金香。據他父親說這種產品已在華東幾個城市裏供不應求,第一年的純收入超過了三萬元。

心靈感悟:

“失去”與“被遺棄”隻不過是兩種不同的心態罷了。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要有自信,對生活充滿希望。如果對自己沒有信心,即便真的是被你“遺棄”的,回過頭來還會感到後悔。

28.看看白雲

有多久的日子,我們不曾舉頭看雲了呢?當我們在現實的泥沼舉步維艱,當我們在效率掛帥的時代奔波競逐,當我們在城市鋼筋水泥的森林低首疾行,有多久我們竟忘了頭頂上的朵朵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