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培育提高你的財商,給自己一顆有錢人的腦袋(3 / 3)

有個農夫整天無所事事,日子過得十分貧窮。有人問農夫是不是種了麥子,農夫回答:“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那人又問:“那你種了棉花嗎?”農夫說:“沒有,我擔心害蟲咬壞了棉花。”那人又問:“那你到底種了什麼?”農夫說:“我什麼都沒種,因為種什麼都不安全。”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像上述故事中的農夫一樣,總想追求一種絕對安全的獲利方式,不敢去投資,怕冒風險。其實,絕對安全的投資環境是不存在的。不過,通過恰當的財富管理,可以在風險最小化的情況下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1)理財需知曉專業知識

在投資前,最重要的就是詳細了解各方麵有利和不利的信息,並進行綜合的評估與分析,力爭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就需要知曉一些投資理財的知識並及時獲取理財產品的信息。

很多人缺乏理財意識,把錢放在銀行存著,獲得極為有限的一點利息。其實,就算是儲蓄,如果能操作得當,也能獲得更多的利息,比如長期不動用的活期存款換成定活兩便存款,急用時可以及時取出,獲得活期的利息,不用時到期也會得到定期的利息,遠遠高於活期儲蓄的收益。

有些人雖有投資意識,卻沒有投資經驗,對基金、股票、黃金、外彙一竅不通,他們經常會問理財師“現在有什麼好的股票、有什麼好的基金,請推薦給我,我去買”。其實,理財師隻是綜合市場情況對投資者提出一個購買建議而已,買或者不買和買進還是賣出的最終決斷權取決於投資者自己。如果投資者自己不會分析和操作,即使是最好的產品也不會帶來收益。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學會自己分析自己操作,不能完全依賴別人。

(2)投資獲益需選準時機

房產是很多人喜歡選擇的投資方式,認為其安全性和收益性比瞬息萬變的股市、債市等更有保障。但是樓市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且房產的變現性較差,如果買房和賣房的時間選擇不好,炒房就會變成房東。在你急需用錢的時候,手中的房子可能會讓你覺得一無所用。

投資理財也是同樣的道理。許多投資理財的決策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投資者經常關注理財信息,低入高出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3)投入越多收益越大

投資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在資本市場上有這樣一個原則: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對於一位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來說,投資的絕對收益額往往是與投入的成本成正比的。

打個最淺顯的比喻,李四對股票操作很有理論和實踐經驗,在某一個時點,經市場分析和研究後,李四認為某種股票很有升值潛力,他用自己在證券公司賬戶上的全部資金1萬元購買了500股每股市價為20元的股票。10天後,這隻股票連續來了4個漲停板。李四見好就收,全部拋出,那麼他在14天內獲毛利4641元,扣除印花稅和交易傭金,獲純利4000多元,投資收益率為40%左右。倘若他投入的是10萬元或100萬元,即使投資收益率沒有發生變化,他可獲純利就是4萬元或40萬元。而40萬元就意味著他在14天內賺了一輛中高檔小轎車。

由此看來,投資是要資本的,高投資才能有高回報,那種拿著小錢幻想一夜暴富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6.財商給你帶來好運氣

技能強於力量。

——托·富勒

在美國西北部蒙大拿西部邊境的比特魯山邊的達比鎮,多年來,人們都習慣於仰望那座晶山。晶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被侵蝕,已經暴露出一條凸出的狹窄部分,那裏布滿微微發光的晶體,看上去有點像岩鹽。早在1937年,這裏就修建了一條直接越過這塊凸露岩層的小徑。但是此後,一直到1951年,都沒有一個人認真地彎下身子去撿起一塊發亮的礦石,好好地把它觀察一下。

就在1951年,兩個達比人——康賴先生和湯普生先生,看見一種礦石的集合物陳列於這個小鎮,感到十分激動。他們看到礦物展品中的礦石標本上附有一張卡片,便立刻在晶山上立柱,表明所有權。湯普生把礦石的樣品送到斯波堪城的礦務局,並要他們派一名檢驗員來察看這種“儲量巨大”的礦物。

1951年的下半年,該礦務局就派了一部推土機上山采取礦石樣品並進行了分析,認定這裏確是極有價值的鐵,並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儲藏地之一。

今天,一些沉重的運土卡車陸續奮力登山,又載著極為沉重的礦石下山,慢慢地闖出一條下山的回路;而在山下等待它們的實際是手中拿著支票的美國鋼鐵公司和美國政府的代表。他們每人都急於購買這些礦石,康賴和湯普生因由此積累了巨額的財富。

康賴和湯普生發財看似得益於“運氣”,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兩個人沒有對礦石的敏感,沒有商業意識以及抓住商機的能力,發財的機會又怎能輪到他們的頭上?運氣很重要,但財商起著最根本的作用。

有一位美國的經濟學家說:財富是一種運氣。對於相信命理觀念的中國人來說,在為“運氣”之說出自相信勤奮的美國人而感到驚訝的同時,又深以為然。“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觀念總是能夠在現實中找到佐證。

一個開煤礦的小老板,在煤礦供大於求的年份,總是抱怨:現在的煤礦真的不賺錢,賣煤還得求別人。”於是,他把煤礦100萬元讓給了別人,自己改行去做別的買賣。如今他僅僅能夠養家糊口,被他轉讓的煤礦卻成為當地最大的煤礦,儲量大,煤質好,擁有那所煤礦的人資產已經幾十個億了。

我們可以說,這是運氣。但是,如果當初這個小老板能夠堅持,或者認準自己煤礦,或者看準市場前景,事情是否又會不一樣呢?

正如天才需要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亞曆山大·弗萊明“幸運”的發現了青黴素,這其中的“靈感”、“幸運”的背後有其必然性的因素在裏麵。

人們可能因為“偶然”而致富,但是其中的必然性存在決定性的作用。財富上的成功者無不具備豐富的財富知識和深刻的理財理念。

巴菲特在6歲時,就學會用兩毛五分錢買6罐可口可樂,再以每罐五分錢賣給度假的遊客;當同年齡孩子還在哭哭啼啼跟父母伸手要錢時,11歲的巴菲特就已經買進了3股“花旗”;投資家羅傑斯5歲就開始在棒球賽場上撿空瓶賺錢。6歲時從父親那裏借了100美元作為做生意的啟動資金,購買了一台花生烘烤機……他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

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通過研究發現,運氣、遺產繼承甚至高智力因素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辛勤工作、堅持不懈、善於計劃、特別是嚴於律己的生活方式。

巴菲特曾說:“花時間幫助教育我們的孩子理財,難道還有比這更美好的時光?”這不僅是“美好的”時光,更是必要的。為了避免學富五車也走向貧困,須將高財商當做你謀生的知本。

人人都有財富夢想,人人都有創富的可能,唯一的區別在於:有的人行動了,而有的人卻沒有!不行動你不可能創富,不敢行動你賺不了大錢。要知道成功最鍾情那些具有超乎其類、拔乎其群的行動力的人。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想創富就不能空想、不能坐等機遇來臨,要賺錢就要勤於奮鬥,說做就做、不輕易放過致富先機,趁早行動才能讓財富主動向自己靠近!就像德國行動主義哲學家費希特說的那樣:“行動!行動!這是我們最終目的。”不要再慨歎懷才不遇,創富之門永遠不為前行者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