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留意並抓住每一個機會,一朝成就富翁夢(3 / 3)

後來,史亮經過考察和研究,又想到了用廢塑料煉油,這個計劃一旦成功,不但可以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個台階,還是一件利國利民、造福人類的好事。他意識到成功的關鍵在於技術,為此,他花了近兩年的時間進行市場考察和機器設備的引進。他先後去了日本、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學習他們治理“破爛”的先進經驗。1999年6月,投資1300多萬元的環保塑化煉油廠正式成立。

從撿破爛做到環保工業,史亮將不是機會的機會緊緊地攥在了手裏,同時更是憑借著自己親手創造的機會去發財致富——他事業的每一步擴張都是他運用手裏掌握的資源並結合市場挖掘商機的結果。

對待機會,有兩種態度:一是等待機會,二是創造機會。等待機會又分消極等待和積極等待兩種。不過,不管哪種等待,始終是被動的。一個敢於挑戰命運的人,應該主動製造有利條件,讓機會更快降臨在自己的身上,這就要靠自己去創造機會。

機遇不外乎就是機會與境遇,人的一生可以過的平平淡淡,也可以過的轟轟烈烈,但是不管什麼樣的人生,都會在你預料不到的時候出現某些轉機,這些轉機也許就是機遇。有些機遇是水到渠成自然出現的,比如升遷,當你的努力與能力受到領導的認可時,被提拔是在所難免的;有些機遇卻是意想不到從天而降的,比如炒股被套牢的時候,偏逢國家政策調整,股市轉入牛市,不經意之間就賺了一筆。凡此種種,都是機遇。

某位文學家曾經勸慰世人“機遇僅僅垂青於有心之人”。何謂有心?其實就是隨時做好思想準備,迎接可能出現的機遇。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變化總是讓人措手不及的。但是由於每個人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看到的機遇也就存在著差別,對於他人可能是機遇的東西,對於我也許一錢不值。比爾·蓋茨在電腦時代來臨的時候,發現軟件的開發有利可圖,所以才能夠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首富,但是,對於你我這樣的凡人,即使預見到軟件的重要性,也沒有能力來組織開發。隔行如隔山,每個行業都會有機遇,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預見,是否能夠掌握。

人是一種情緒動物,很容易在看到他人成功的時候產生嫉妒心理,抱怨為什麼機遇總是不屬於自己。其實這種情緒是在變相地否定自己。誠然,這是一個不公平的社會,處於不同高度的人擁有的機會不等,有些人自出生開始就被眾多的機遇所包圍,可以任意的挑揀,而有些人終其一生都難得有幾次像樣的機會。但是,有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很多成功人士並非是依仗父母才取得成就的。因此,慨歎與抱怨並非明智之舉,從他人的成功中汲取經驗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機遇就好像守護天使一般,她一直在我們每個人的頭頂上徘徊著,等著我們去發現她、去擁抱她。但是,我們無時無刻不被世俗的霧瘴蒙蔽了眼睛,我們懶得撥開眼前的重重迷霧,甚至在我們撥開迷霧之後也懶得張開雙臂。因此,麵對一次次可能引起我們生活巨大改觀的機遇,我們總是眼睜睜地看她擦肩而過。偶爾我們也會抓住一兩次機會,但是那仿佛也純粹是因為伸懶腰的時候不經意碰到了天使的翅膀,因此我們總是說“機緣巧合”,把機遇貶低為機緣簡直是一種悲哀。

我們最常聽到的口號是“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機遇來臨的時候往往意味著挑戰的來臨。任何一種機遇後麵的成功都不可能垂手而得,我們必須果敢地放棄某些生活中已經約定俗成的東西,打破現有的秩序,才能夠建立機遇之後的秩序。

6.生活中處處是機遇

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用不完的資源。當你有所需要時,不妨看看你的身邊,或許你所需要的就在你身邊。把身邊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很多問題就會輕易解決。

——魯珀特·默多克

麵對機遇,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並不是我不重視機遇,也不是我不願意去創造機遇,而是機遇的確太難以把握了。”的確,機遇並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創造並加以利用的,否則這個世界上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平凡的人。可是,這並不代表著隻有那些所謂的天才人物才能夠創造機會為其所用,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同樣也能夠創造和選用機會。無數的實踐證明,善於思考,處處留心皆機遇。

稱霸世界飲料市場近百年之久的可口可樂,以其誘人的獨特風味,從當今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廣大消費者的口袋裏賺取利潤,其每天銷售量超過3億瓶,年營業額高達68億美元,穩坐世界飲料的第一把交椅。可是誰能想到,可口可樂的發明,竟然源於一樁巧遇。

可口可樂的發明人是潘伯頓,他年輕的時候曾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醫生。由於癡迷於各種時新成藥的發明,他終日沉湎在實驗室裏,所以往往衣冠不整、麵容憔悴。

可是,潘伯頓並不為旁人的閑言碎語所動,在他的內心裏,有著所有年輕人該有的遠大理想和抱負,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依靠發明成藥而一鳴驚人。可是,數年以來,他的一些同窗,過去學業遠不如自己,後來卻獲得了驕人的業績,這讓潘伯頓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決心幹出一番事業來讓人們看看。

當時,有好多人依靠發明成藥成為了有錢人。畢業於喬治亞州南方藥物植物學院的潘伯頓雖不相信世上有什麼長生不老藥,但是他堅信強身健體的藥物是存在的。於是,他每天都將各種各樣的草本植物和樹根樹葉煮呀濾呀,又如神農嚐百草一般,不論多難聞的汁,他都要有滋有味地品嚐品嚐。可以說,當時的他已經完全對研製新的成藥走火入魔了。

後來,潘伯頓從鄉下搬到哥倫布,又從哥倫布遷到亞特蘭大,並在那裏開了一家小藥店以維持生計。

1886年春天的一天,潘伯頓小藥店裏雇用的那個年輕店員正坐在櫃台後麵打磕睡,這時,一個中年人皺著眉頭走了進來。他扶著櫃台呻吟著:“有治頭痛的藥水沒有?”店員順口答道:“有!”來人說道:“趕快來一瓶,頭疼死了。”

店員起來去屋裏取藥,但發現老板配的頭疼藥已經賣光了,心想隨便弄點藥水給他喝下,把他打發走算了。於是他順手在架子上拿了一種藥水,與糖漿混在一起,賣給了客人。不想客人飲後大為驚奇:“你給我什麼喝了,好像味道不對!”

聽客人說味道不對,店員顯得很慌張,他辯解道:“放心,絕對沒有問題,藥劑糖漿是現成的,再兌上葡萄酒,不就是這樣。”

“肯定不對,你嚐一嚐,這是葡萄酒的味道嗎?”客人把杯子端到店員的鼻子底下。店員聞了以後,又用舌頭舔了舔,真沒有葡萄酒味。這時小店員顯得手足無措。

正在裏屋做實驗的潘伯頓聽到爭吵,走出來問明究竟之後,嗬斥了小徒弟一頓:“怎麼搞的,瞎搞一氣,出了問題怎麼辦?快給病人道歉。”

“不用不用,如果是蘇打水,那就沒問題了。奇怪,我喝了以後,頓感神清氣爽,就像脫胎換骨一般輕鬆。麻煩再來一杯。”小店員隻好再給他配了一杯。看著客人一口氣將“藥水”喝了下去,潘伯頓也被弄得不知所措了。他拿過客人喝剩的藥水一飲,不料真的頓感渾身輕鬆。這是他從來都沒有飲過的神奇藥水。

仔細詢問之後,他這才知道店員誤衝誤撞,把藥汁與蘇打水攪到一塊了。“這真是偉大的創造,”對配製新藥如醉如癡的潘伯頓冒出一個奇想,“如果配出一種飲料,能提神醒目,又能治病,那該多好哇,而且銷路一定不錯。”

對於潘伯頓而言,配飲料並非難事,不久之後,這種飲料便配製成功了。這種飲料將幾種止渴、提神、清心的藥劑糖漿混在一起,又加了些咖啡因、普通汽水和糖,攪拌後便呈現出清新的濃綠色,且口感很好,回味無窮。這就是可口可樂的原始配方。從1886年起,可口可樂的14種原料配方,一直被密封在亞特蘭大市銀行的保險櫃裏,成為秘不可傳的專利,讓人充滿遐想。

從可口可樂的發明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勤奮、有著非凡能力和耐力的潘伯頓,更是一位善於抓住機遇、利用機遇的潘伯頓。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機遇其實是無處不在的,隻要我們善於思考,善於挖掘,就能夠抓住那稍縱即逝的機遇,成就我們的一生。

當然,這裏所說的思考必須是一種合理的、積極的思考,而絕不是那種脫離實際的胡思亂想。

合理的思考,必須伴隨著深切的感覺和強烈的欲望。你可以在心裏構想一幅自己的圖畫或者想要擁有某事物的圖畫,暫假設這些東西可以得到,而且你的內心必須燃起要得到這些東西的強烈欲望。你目前的否定信念是由思想與感情融合而成的,隻要產生足夠的情緒與深切的感覺,你的新思想與新觀念就會把這些否定的信念驅逐出境,你所希望得到的機遇也就會在這個時候被你那敏銳的目光所發現。

同時,你要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於你需要的事物之上。選擇你想達成的目標,這也是你意識的思考範圍。如果將時間精力花在你所不需要的事物上麵,那是不合理的。

總之,隻要你處處留心,相信總有一天會敏感地發現足以改變你一生的機遇。這時候,能不能有效地利用它們,就要看你能不能進一步采取合理的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