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段小說中的描寫來看,西門慶的確是個善於選擇人才的生意老板,他在這方麵用的腦筋是值得當今社會的領導們學習的,是值得讚賞的。
4.首選德才兼備之人
古人說人才最可貴,一直以來,德才兼備的人最為人們所喜愛、尊敬、推崇,這樣的人時下既能辦事又能處理好關係;對上是忠心耿耿、不謀私利,叫人放心。下屬服你,上級信你,非德才兼備是很難做到的。而能識到這樣的人才確是萬幸,能聘到這樣的人才也是領導者之福。古今中外,許多領導者都選用那些德才兼備的人才,並予以重用,而這些人也不負所托,盡職盡責,作出了極大貢獻。
唐太宗堅持的就是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貞觀元年,他對杜正倫說:“朕命令舉行能之人,非朕獨私於行能者,以其能行為百姓也。”貞觀十三年,他又指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賢才。”可見唐太宗的納才一向嚴守惟賢惟德的原則。“貞觀之治”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求賢政治,把賢德之人都納入宮中,並委以重用,既可以勵精圖治,又可以樹立良好的宮廷風氣,而廢除不良的陳規陋習。唐太宗可謂對症下藥,通過納賢能之才規範了宮廷風氣。惟賢惟德的納才標準,其好處由此可見一斑。
在這方麵,古代多位領導者都深有感觸。三國時諸葛亮就要“親賢臣,遠小人”,“治國之道,在於舉賢”。對唐太宗“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麵有傑出貢獻的大臣魏征,主張“喪亂既平,則非德行兼備不可用也”。清初康熙皇帝極為推崇宋代司馬光“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的主張,要求人才必須德才兼備。
可見,任用德才兼備的人才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也是領導事業有成的法寶。領導們選擇人才,千萬要懂得選德才兼備的人才,切勿童德輕才或重才輕德。
5.不宜重用的人
□虛榮心強者
屬於虛榮型的人往往渴望自己是大富翁或大名人的親戚朋友。這些人隻要一有機會就會假說自己和哪些富豪或名人打交道,何時又美酒共酬。其實,什麼富豪、名人啦,對方壓根就不知道世上會有他這麼一個人,更談不上什麼打交道之類的了。盡管如此,他也會想盡辦法讓人們相信他是塊做經理的料。如果這種人真當了經理,這個企業也麵臨倒閉了。
□權罰欲強者
這些人全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領導者”的氣味,時刻不忘自己在別人麵前顯示自己的能力。這些人既然有能力,就一定會想盡辦法升到最高層,不把老板放在眼裏,不達目的不放手。他們對工作盡心盡力,無需別人督導。他們那種帶著使命感的熱忱促使他們努力表現自己。這些人很有野心,但沒有計劃,假如別人阻礙了他們的野心與發展路線,都會使他們暴跳如雷。所以,你要記住:這些人太自私,不可重用。
□投機型者
這些人有過人謀略,善於察顏觀色,把自己作為商品,謀求在“人才市場”上討個好價錢,在工作上專好討價還價。這些人都急於利用應召別家公司,而對目前雇用他們的公司施加壓力,以使該公司的領導給他們以晉升或增加工資的機會。他們妄圖利用“被別家公司錄用”的名義來加速他們在原公司的發展。這種計謀往往使別人上當,特別是那些恰好是這種投機型者受雇的原公司的競爭者。
□自以為是的人
這些人根本無法容忍別人的一切舉止、想法,隻認為自己的觀點高於一切如此的精神即使是超級的“人際關係訓練法”也治不好。把這些人一個個地互相隔離開來,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而且也是惟一的解決方法。這些自以為是的人對誰都看不起,覺得這個世界上的人都不如自己。
□諂媚者
這些人很自信,但辦事往往不成功。他們認為如果能迎合企業領導,就能步步高升。這些人沒有真本事,品質不良,道德觀念差,意誌薄弱。
以上五種人,做領導的你千萬不可重用,因為他們的弱點過於常人。有些領導者求才心切,發現某人有一技之長,便不問其他,委以重任。殊不知,有些人雖然學有所長,但由於自身的某一方麵存在的弱點,有朝一日說不定因此壞了企業的大事。
6.偏才也可用
領導者在用人時,麵對一個各方麵都懂不多的人和某一方麵比較擅長的人,有時寧可任用有偏長的人。即某一項工作對人才的全麵性要求不強,各方麵都差不多或有偏長的人能幹時,領導們可以舍“全”求“偏”了。可能一些領導認為:用偏長之才不等於冒險嗎?萬一在工作中出現其他意外情況,偏長就無計可施了。但偏長之才一旦被用對了地方,就能做出常人難以做出的成績。陳景潤被用來搞數學研究,正好符合其偏長,故能成大就;反之,恐怕他也隻能平凡過一生。
秦穆公想重用百裏奚。但當他見到百裏奚已經白發蒼蒼時,不免有些失望。百裏奚知道秦王的心思,於是說:“大王若是要讓我上山打虎,臣確實老了;但大王若與我商議天下大事,臣自信尚可強於薑子牙。”穆公聽後茅塞頓開,終於任用了百裏奚,讓他成就了一番事業。
從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人才隻能就某一方麵而言,不能求全責備。魯迅曾說過:“如果人要成為完人,恐怕人的數量極有限;如果書要成為全書才稱其為書的話,那世上簡直沒有一本書值得去讀。”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這應是極為簡單的道理,但有些領導在用人的時候,卻不自然地犯了求全責備的禁忌。其中原因,就是葉公好龍,不懂用人之法,卻偏偏裝出求賢似渴的樣子來,欺人視聽。
用其所長的好處可以為人才形成一種“自我激勵”效應。根據雙因素理論,當人從工作中得到成就和樂趣時,便可以獲得“內因”以外的“外因”,使他更加熱愛工作。因此,用人之長可以使“長”更“長”。當然,這也是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人力的表現。
7.善用短處
人們的短處和長處沒有法定的界限,許多人性格倔強,固執己見,但他同時必然頗有主見,不會隨波逐流,輕易附和別人意見;而有些人辦事緩慢,手裏不出活。但他同時往往有條有理,踏實細致;再有些人性格不合群,經常我行我素,但他可能有諸多創造,甚至碩果累累。
領導者用人的高明之處在於善用別人的短處。
北宋初年,南唐派使者前來納貢,所派使者是江南名士,學識淵博的徐鉉。
滿朝文武官員全都知道徐鉉的才氣,怕自己丟醜,所以深怕被選為押伴使。
宰相也一籌莫展,就向宋太祖請示。太祖說他要自己選擇押伴使。
宋太祖讓宦官傳旨,要殿前司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呈報上來。
一會兒名單就寫好了,由宦官呈上交給太祖。太祖禦筆一揮,點了其中一個人的名字,並說:“就讓這個人去吧。”
滿朝文武見此都大吃一驚,連宰相也不明其意,隻得遵旨辦事,催促那個被點中的人趕快動身。
那個殿中侍者不知道皇上為什麼派他去做使臣,也不知道到時候應怎樣做,又不敢問,隻好去執行任務。
他到了江邊剛一上船,徐鉉就滔滔不絕地和他談論起來。說古道今,詞鋒如雲,周圍的人都對徐鉉的能言善辯驚歎不已,誇他不愧是江南名士。
那位侍者根本聽不懂徐鉉談論的深奧道理,當然無言以對,隻得一個勁兒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