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用人不疑

回首曆史,會發現許多決策者心胸狹窄,待人不公,用有色眼光看人,以致許多能人誌士被埋沒,麵對如煙往事,我們不會僅僅感到發出內心的遺憾吧!

昨日黃花已不再動人,往事已成滾滾東逝水,然而,我們卻不能任那些曆史的繁花隨流水而去,應借曆史之鑒為後世之師。當我們喟歎“伯樂不常有”,決策者們感慨“千裏馬難尋”之時,何不一起來看看唐太宗怎樣任才用才的呢?

唐太宗在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問題上,一直是采取比較緩和的政策,並選擇一些少數民族中有才幹的人到朝廷擔任高級官員,並且能做到任用不疑,與漢族官員一樣一視同仁,這對維護唐王朝的安全與繁榮,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公元623年,突闕族首領之一契必何力同母親姑臧夫人率本部落千餘家遷到河洲,歸附唐朝,唐太宗把他們安置在甘、涼二州,並授契必何力“左領軍將軍”之職。

何力驍勇善戰,又有遠見卓識。隋末唐初青海及西域東南部的若羌、且未一帶的吐穀渾經常作亂。何力率精銳輕騎兼程疾馳,奮力殺敵,救出了薛萬鈞兄弟,消滅了吐穀渾叛軍。

聽到勝利的消息,唐太宗非常高興,特派使者到前線慰勞壯士。薛萬鈞為騙取皇上的封賞,竟然編造謊言來詆毀何力。

契必何力回朝之後,向皇上描述了戰鬥的詳細情況,唐太宗十分生氣,就要下令解除薛萬鈞的官職,讓何力代任。何力堅決推辭說:“皇上若因此而撤薛將軍的官職是不合適的,各少數民族不知道事情的真實情況,會認為皇上重視胡,而小看漢人,產生輕視漢人的心理,臣以為這不是安邦定國的舉措,請陛下三思而行!”

唐太宗聽從了何力的建議,僅將薛萬鈞調為玄武門職工,執掌屯營事務。

公元641年,唐太宗讓契必何力探視他在涼州的母親,以示朝廷的關懷。誰知到那裏,其部落大部分都欲脫離唐朝,何力誠懇地規勸他們:“唐帝給你們這樣大的厚恩,怎麼可以叛逆呢?”

那些叛黨說道:“你的母親、兄弟已歸順首領薛延陀了,你為什麼不去!”

何力說:“我的弟弟契芯沙門孝於母親,我忠於君,不能跟你們去!”

叛黨強行將何力帶到薛延陀部,薛延陀西師威脅何力說:“現在你隻有兩條路,要麼隨我反唐,要麼自尋死路。”何力聽後,拔出佩劍向東方大呼:“豈有唐朝烈士向叛賊屈服的道理,天地日月可鑒我忠於大唐的忠心!”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以此表示忠唐的決心。西師欲要殺死何力,被其妻苦苦勸住。

在何力被困期間,有人說何力已經背叛朝廷。唐太宗說:“何力忠心耿耿,絕不會背叛我,今後不準在我麵前言何力背叛之事。”過了不久,有使者從薛延陀部來,報告了何力感人肺腑的忠烈行為。

唐太宗聽後,十分感動,立即命令兵部侍郎崔敦持符節火速趕往薛延陀部,把親興公主嫁給他,換回何力。

公元647年,何力逝世,唐太宗封他為輔國大將軍、蘇州都督,葬在昭陵的旁邊,這是封建時代給予臣子最高的榮譽和獎賞了。

79.用人需要大氣度

“吾任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無所不可。”這是曹操攻占冀州時說的一番話。冀州曾是漢末割據群雄之一的袁紹的老巢。官渡一役,袁紹大敗,鬱鬱而終。冀州被曹軍攻破後,前往袁紹墓前設禮祭拜,而且“再拜而哭甚哀”。祭奠完畢,曹操對部下說:“當年和袁紹起兵,袁紹曾經問他:‘如果不成功,我將南據黃河,北守燕、代之州,兼擁有沙漠腹地,南向以爭天下。你依靠什麼繼續你的鴻圖呢?”’上麵那句話便是曹操對袁紹的回答。袁紹、曹操各自依地域、經濟、軍力與智力,而最終曹操戰勝袁紹,掌管了北部中國,何也?

我們大家都知道,三國時,諸葛亮以天時、地利和人和來分析漢末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的情況。劉備占的是“人和”。但他卻未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就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也“出師未捷身先死”。劉備政治集團為什麼失敗?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這個史實至少證明了一個問題,即光靠“人和”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是劉備人才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