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對小人宜冷靜利用

與有德無才者相反,小人也許才華橫溢,詭計多端,但品德有失高尚,這樣的人才怎樣使用,這裏我來講一個曾國藩和李鴻章巧用小人劉銘傳的例子。

劉銘傳生長在民風強悍的淮北平原,自小養成了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豪霸之氣,18歲時,一個土豪大他家勒索,其父親與哥哥皆跪地求饒,隻有劉銘傳憤而尋找土豪報仇,土豪欺他年少,對他進行汙辱,不料他大步跨上前去,搶過刀來割下了土豪的首級。之後便聚眾為王,拉起了一支隊伍,成了鄉裏有名的流氓頭子。

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回籍招募淮軍時,第一個就看中了他。因此,將他的隊伍募入淮勇,名為“銘軍”,並花了不少銀兩,從洋人手中購買了槍支彈藥,把銘軍裝配成為近代武裝。這支隊伍為李鴻章建立功業出了不少力,但對於劉銘傳的倨傲狂妄,李鴻章也著實惱火。因此,當曾國藩借用淮軍剿撚時,李鴻章就把“銘軍”撥給了老師,希望曾國藩能夠熏陶、管教他一下。

果然,在剿撚過程中,劉銘傳軍與另一悍將陳國端軍發生了兩次械鬥。怎麼處理這個事端,可真讓曾國藩犯了難。不處理吧,於事不公平,雙方都不能平心靜氣,今後還會內訌,處理吧,這是李鴻章的屬下,且劉銘傳謀勇兼備,又有洋槍洋炮,今後自己還要倚重他。於是,曾國藩想了個萬全之策,就是對劉銘傳進行嚴厲斥責,嘴上說得狠,但對其過失不予追究,使他心生悸畏。這一招果然管用,隻是不久,曾國藩就調銘軍獨自赴皖北去剿撚了。

對於老師的辦法,李鴻章心領神會,所以他照方抓藥,在剿撚成功後,他向清廷力保劉銘傳的功績,使劉銘傳得以委任台灣道員。正是這個桀驁不馴的小人,在中法戰爭中帶領台灣軍民奮起抵抗法軍的進攻,使法軍始終未能攻下淡水,占領台灣的夢想破滅了。

1885年,清政府將台灣正式撤道改建行省,劉銘傳被任命為台灣第一任巡撫。

所以,對於有才無德者,要控製使用,這就好像劍一樣,控製好了,則為利器,控製不好,則為凶器。

138.知兵之將才能永勝

《孫子兵法·作戰篇》中說:“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意思是說,深知用兵之道的將帥,是民眾命運的主宰,是關係到國家安危的決定性的人物。

由此看來,企業中領導者及員工是否都是“知兵之將”就顯得特別重要。換句話說,領導者必須具備較強的業務管理水平,而員工則應具備高超的業務技術技能。這直接關係到公司企業的命運和前途。

韓國的三星財團的前身是創立於1913年的三星商社,這家商社是一家做進出口貿易的小公司。原先慘淡經營,從50年代開始扭轉局麵,進行多元化經營,業務進入迅速發展的時期。

現在,三星已成為韓國屈指可數的大財團了,它擁有20多個企業、8萬多名員工,年營業額超300億美元,是排在世界前30名的著名大企業。

三星集團為什麼會取得如此迅速的發展呢?因為他們深知“知兵之將”的作用。

三星集團自創辦以來,始終堅持把多數的時間用來吸收和培訓人才。他們堅信“知兵之將”的重要性,堅信企業的成敗在於員工和屬下領導者的素質。

早在1957年,三星就成為韓國第一個通過公開考試來甄選人才的企業,這種製度一直堅持到今天。

三星集團是韓國第一個設有培訓中心的企業,企業嚴格執行員工必須經過培訓後才能上崗的規則。員工每隔數月或在企業投入新產品生產之前,都要重新培訓,以利更新知識和技術,適應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新形勢。

三星財團把人才培訓當作關係到自己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它的培訓辦法之一,是不惜代價購買先進的教育設施,麵向所有員工開放,從董事長到員工,每年都要到培訓中心接受3次以上的進修。通過不斷的進修,培養大批適應新的競爭狀況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