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聽了我的話,不禁哭了,伸手擁抱我說:‘我也愛你,兒子,原諒我竟一直沒能對你這麼說。’這一刻如此珍貴,我甚至期盼時間停止。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兩天後,從沒告訴過我有心髒病的爸爸忽然病發,在醫院裏去世了。這一刻來得如此突然,讓我毫無防備。如果當時我遲疑著沒有告訴爸爸我對他的愛,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所以我想對所有兒女說的是:愛你的父母,不要遲疑,從這一刻開始!”
愛,需要用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也是如此。現在就去做,不要等父母都不在了而空留遺憾。父母照顧孩子盡心竭力,他們的青春就這樣逝去了,青絲變成了白發,但是我們在年少時卻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愛。等自己也為人父母,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時,父母已經牙齒疏稀、目光渾濁,沒有精力感受我們的愛了。所以,孝敬父母要及早,不要等父母都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順,那就已經為時已晚,隻能空留遺憾。
世上很多事情可以等待,但是唯有孝順不能等待,為了不讓自己留下遺憾,現在就去對你們的爸爸媽媽說一聲:爸媽,我愛你們!
記住父母的生日
2007年,西安一所高校做了一個調查,看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父母的生日。結果,超過一半的大學生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和年齡,也從來沒有給父母過過生日。當遇到需要填父母的出生年月的表格的時候,他們總是拿出手機,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詢問。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來呢,父母歲數越來越高,子女要感到很開心;其次呢,父母歲數越大,身體就越不好了,所以子女要感到很擔憂。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衰老是自然界的規律,誰都無法逃脫生老病死。父母在竭盡所能地照顧我們的同時,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一天天老去了。所以子女要盡可能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給父母關心和照料,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否則,等到自己為人父母,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的時候,父母已經老了,沒有能力去享受兒女的孝心了,也就為時已晚。
凱文是一位事業有成的投資經理,在他為工作埋頭苦幹一年之後,終於獲得了半個月的休假。他早就計劃好要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到一個風景秀麗的觀光勝地去隨心所欲地暢遊一番。臨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興奮地整理行裝,把大箱子放進轎車的車廂裏,第二天早晨出發前,他打電話給母親,告訴她去度假的主意。
母親說:“你會不會順路經過我這裏,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們很久沒有團聚了。”他急忙向母親解釋:“媽媽,我也很想去看你,可是我和朋友已經約好見麵時間了,恐怕沒有時間過去。”當他開車正要上高速公路時,忽然記起今天是母親的生日。於是他繞回一段路,停在一個花店門口,打算訂些鮮花,叫花店給母親送去,母親喜歡鮮花。這時店裏來了個愁容滿麵的小男孩,挑好了一束康乃馨後,卻發現所帶的錢不夠,少了10元錢。
凱文問小男孩:“這些花是做什麼用的?”
小男孩說:“送給我媽媽,今天是她的生日。”
凱文聽後,拿出鈔票為小男孩湊足了買花的錢,小男孩很快樂地說:“謝謝你,先生。我媽媽會感謝你的慷慨。”
凱文笑了笑:“很願意幫助你,其實,今天也是我母親的生日。”
看著小男孩滿心歡喜地抱著花束離開,凱文若有所思。他選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黃菊花,付了錢,給花店老板寫下他母親的地址,然後發動車子,繼續上路。
車子開出一小段,轉過一個小山坡時,他看見剛才遇到的那個小男孩跪在一個小墓碑前,把鮮花擺放在墓碑前麵。小男孩也看見了他,揮手說:“先生,我媽媽喜歡我給她的花。謝謝你,先生。”
凱文看到這個場景,心有所動,立即將車開回花店,找到老板,問道:“那幾束花是不是已經送走了?”老板告訴他還沒有。
“不必麻煩你了,”他說,“我自己去送。”
孩子的孝心感動了凱文,是否也對我們有所啟發?朋友們,要孝敬父母,就從記住父母的生日開始吧,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可以和朋友約定相互提醒,或者在自己的手機中設置一個日程提醒,到父母生日的時候,給爸爸媽媽買點小禮物,或者做個菜;盡量提前安排好,陪父母過生日;要是在外麵回不來,就打個電話,哪怕是發個短信呢,說一聲:“爸爸,媽媽,生日快樂,你們辛苦了。”父母都會非常欣慰。
你給父母洗過腳嗎?
清晨樹葉上的露珠是那麼的飽滿晶瑩,在陽光下格外美麗,那是因為經過了一夜的醞釀。這就如同我們,想要聰明茁壯地成長,就一定離不開父母辛勞無私的付出。所以,為了回報父母的愛,我們應該多為爸爸媽媽做些事,即使是再尋常不過的小事,以表達我們的孝心。
新加坡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生應聘於一家大公司。經理審視著他的臉,出乎意料地問:“你替父母洗過腳、擦過身嗎?”“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那麼,你替父母捶過背嗎?”青年想了想:“有過,那是我在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了我10元錢。”
青年臨走時,經理突然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一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替父母洗過腳,明天來這裏之前,希望你一定要為父母洗一次。能做到嗎?”這是經理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應。
青年雖大學畢業,但家境貧寒。他剛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世,是母親拚命掙錢供他上學。直至今日,母親還去做傭,青年到家時母親還沒有回來。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累,他決定替母親洗腳。
母親回來後,見兒子要替她洗腳,感到很奇怪:“我還洗得動,我自己來洗吧。”於是青年將自己必須替母親洗腳的原委說了,母親很理解,便按兒子的要求坐下,等兒子端來水盆,把腳伸進水盆裏。
青年右手拿著毛巾,左手去握母親的腳,他才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已經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
第二天,青年如約去那家公司,對經理說:“現在我才知道母親為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裏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經理。如果不是你,我還從來沒有握過母親的腳,我隻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能讓她受苦了。”
經理點了點頭,說:“你明天來公司上班吧。”
人是最善於索取的動物,在親人無私的愛護下,我們漸漸覺得父母所做是理所當然,在接受時漸漸變得心安理得。親愛的孩子們,請不要漠視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辛勞,更別忽略了父母那顆默默付出的心,當我們驚訝於父母漸老的身全時,馬上行動,還來得及……
鼓勵父母多參加娛樂活動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貪玩的孩子總是讓人傷透腦筋,可是,貪玩的老人卻足以讓子女眉開眼笑。會玩的老人對生活充滿了熱情,他們不僅身體好,還能把快樂的情緒傳遞給別人。
坐在評書大師單田芳麵前,你很難相信眼前這位精神飽滿、麵容和藹、神采奕奕、氣宇軒昂的說書者,竟是一位有了八年癌齡、胃隻剩下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生活中的單田芳,多了幾分親切和氣定神閑。但當他開始說話的時候,渾厚的聲音反映著他仍舊健康的身體狀態。
單田芳從不計劃鍛煉和飲食。“其實我還真沒有什麼養生方法,反而倒有好多有悖常理的做法呢。”單老師坦言說,他從不鍛煉,看到小區裏的老人們天天定時定量地晨練,自己也很佩服,但自己從來沒有那樣特意鍛煉過。“我是經常錄書累了,或突生興致想到外麵走走的時候,才出去活動活動。”
緊張忙碌的生活,讓單田芳也無暇思考該怎樣安排鍛煉,一切聽從身體的自然召喚就形成了習慣。在吃的方麵也是這樣,“蘿卜、白菜、土豆是我最愛吃的,炒、煮、拌、燉,怎麼吃都吃不膩。但我幾乎隔幾個月會犯次饞,就會吃一頓汆白肉,嘴上感覺沒味了,就到外麵吃一頓火鍋”。
說起養生,單田芳乏善其辭,但是說到玩,單田芳眉飛色舞。
單田芳是個時尚的電影、電視迷,他從不排斥時尚節目,反而看得比年輕人更認真,思考得更多。“比如看港台劇,會讓我感覺耳目一新,尤其那部經典的《上海灘》,傾倒了大陸無數影迷,包括我在內。無論是劇情或是演員的功力,實在叫人折服。韓劇演員張東健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他的文雅舉止和能說話的眼神,都是演員功力深厚的體現。這一點都可以借鑒到我的評書藝術中來。”單田芳最喜歡唱臧天朔的《朋友》,因為他喜歡真誠、有感染力的東西。新鮮事物在單田芳看來都是保持頭腦活躍的工具,他還經常跟網友們在他的博客中交流感受、分享快樂。
人們把那些年事雖高,但達觀大度、幽默詼諧、愛玩好樂的老者譽為“老頑童”。事實證明,會找樂子的老人能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