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不是30天
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因此,你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即坐月子。
傳統上人們將產後一個月稱為"坐月子",但實際上,經過一個月的調整,身體許多器官並未得到完全的複原。比如,子宮體的回縮需要6周時間才能恢複到接近非孕期子宮的大小,胎盤附著處子宮內膜的全部再生修複也需6周;產後腹壁緊張度的恢複也需要6周到8周的時間。如在此期間新媽媽幹重活,就容易患上子宮下垂等疾病。
所以,月子並不是一般人所說的30天,而是42天。
坐月子的目的是在這段期間內作適度的運動與休養、恰當的食補與食療,能使子宮恢複生產前的大小,氣血經過調理也都能恢複,甚至比以前更好,將不好的體質在這段時間慢慢改變過來。
坐月子的基本原則
坐月子是胎兒、胎盤娩出後到產婦機體和生殖器官複原的一段時期,一般需要6~8周。因此國家規定的產假為56天。醫學上將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民間俗稱坐月子。月子坐得好不好,對女性的影響是很大的。
產前孕媽媽擔負著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母體各個係統都會發生一係列的適應變化,尤其是子宮變化最為明顯,到孕晚期子宮重量增為非孕期20倍,容量增為1000倍以上;同時心、肺負擔明顯增加,腎略有增大,輸尿管增粗,蠕動減弱,其他如腸道內分泌、皮膚、骨關節、韌帶等都會發生相應改變,產後胎兒娩出後,子宮、會陰、陰道傷口愈合,子宮縮小,膈肌下降,心髒複原,讓鬆弛的皮膚、關節、韌帶逐漸恢複正常,這些形態、位置和功能的複原,都在產褥期內完成,能否複原,則取決於產婦坐月子時的調養保健。
若養護得當,則恢複較快,若調養失宜,則恢複較慢,且多患產後疾病,甚至貽害終生。
坐月子應講究科學,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①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利於身體複原。
②攝取足夠的營養,補充足夠的水分,如開水、牛奶、湯類等。
③要注意外陰部的清潔,勤換衛生墊。
④每天必須沐浴(不宜盆浴),以維持皮膚正常的
排泄功能。
⑤產後不要空腹吃水果,否則容易胃痛。
⑥自然分娩產婦應經常以衝洗器衝洗會陰傷口,每天溫水坐浴1次,每次10~15分鍾。
⑦產後1周內禁食麻油、酒、人參,以免影響子宮收縮。
產後合理安排休息
在西方國家,護士會讓產婦在24小時內由家人攙扶走到花園去曬太陽。國外女性聽說中國婦女產後1個月內不洗頭、不洗澡、不用涼水洗手,甚至不能刷牙、不剪指甲,感到十分驚訝、不可思議。
在中國傳統習慣裏,"坐月子"就是要在床上躺1個月,吃飯、洗臉、大小便都不能離床;但也有的婦女產後即下地操持家務,隻是不下地勞動。這兩種做法都有些偏頗,對母子健康不利。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中國婦女的觀念正在更新,產婦休息也日益變得主動積極起來。產婦在產褥期要使自己的全身器官,尤其是生殖器官恢複,又要哺乳嬰兒,因此要求產婦合理安排生活,做到休息和活動相結合。隻有注意積極的休息,消除疲勞,才能盡早地給寶貝開奶。實行母嬰同室、母乳喂養,有利於乳汁分泌和嬰兒成長。
要注意做產褥期保健操,以利於全身和生殖器官恢複;產後4小時左右應排一次尿,以防尿瀦留;6~8小時可以坐起來,第2天根據自身情況可以下床活動,如在病房、臥室中散步,自己上廁所,以感到不疲勞為度。產婦要注意躺臥的姿勢
子宮的位置靠其周圍的四對韌帶及骨盆底肌肉、筋膜的張力來維持。妊娠時子宮增大韌性也隨之拉長,分娩後子宮迅速收縮,但韌帶的彈性卻像拉久的橡皮筋,難以很快地恢複原狀。分娩時骨盆底肌肉、筋膜過度伸展或撕裂,也使支持子宮的力量減弱,使子宮活動度加大,容易隨產婦的姿勢而移位。正常子宮的位置應該是前傾前屈的,如果仰臥時間過久,子宮就會因重力關係向後傾,子宮的長軸與陰道成一直線,站立時子宮容易沿陰道下降,構成子宮脫垂的可能性。子宮嚴重後傾會使惡露排出不暢並有腰酸背痛,日後會出現痛經、經量過多等症狀。
產後臥床時間長,為了防止子宮向一側或向後傾倒,就要經常變換躺臥姿勢,仰臥與側臥交替。從產後第2天開始俯臥,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鍾,以恢複子宮的前傾位置,產後2周開始胸膝臥位,以防止子宮後傾。
月子裏如何保護眼睛
媽媽坐月子時,眼睛的護理非常重要。如果眼睛失去養分,不僅影響眼的生理功能,還會失去眼睛昔日的美麗。那麼怎樣保養眼睛呢?
要經常閉目養神。月子裏,媽媽需要更好地休息,白天在照料嬰兒之餘,要經常閉目養神。這樣視力才不會感到疲勞。
不要長時間看物。長時間看東西會損傷眼睛,一般目視1小時左右,就應該閉目休息一會兒,或遠眺一下,以緩解眼睛的疲勞,使眼睛的血氣通暢。
補充合理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如胡蘿卜、瘦肉、扁豆、綠葉蔬菜。可防止角膜幹燥、退化和增強眼睛在無光中看物體的能力。另外,還要少吃一些對眼睛不利的食物,如辛熱食物,蔥、蒜、韭菜、胡椒、辣椒等要盡量少吃。
注意用眼衛生。看書時眼睛與書的距離保持35厘米,不要在光線暗弱及陽光直照下看書、寫字。平時不用髒手揉眼,不要與家人合用洗漱用品。
會陰側切手術及恢複
什麼是側切手術
側切,其實隻是順產當中一個極小的手術,醫學稱之為會陰切開術。
會陰是指陰道出口和肛門之間幾厘米的狹窄部分,沒有開始分娩時它是緊繃繃的,當陣痛開始變成有規律的正式陣痛時,它就變得像年糕一樣軟了,這是一種叫做前列腺素的激素被大量分泌而引起的變化。為使胎兒順利娩出,會陰必須變得柔軟並要具有良好的伸展性。
當分娩進行到從產道出口就可以看見胎兒的頭部,到不用力時也能看見胎頭時,會陰被胎兒壓迫著伸展,漸漸變得像紙一樣薄。
在胎兒即將娩出的階段,助產士為了保護產婦的會陰,幫助其伸展,防止裂傷而實施會陰切開術。如果會陰具有良好的伸展性,並足以讓胎兒頭部娩出,就不需要將其切開,也不會出現自然裂傷。但事實上隻有10%的初產婦的會陰伸展性極好而能不發生裂傷地娩出胎兒。如果會陰的伸展性不佳,即如果不實施會陰切開術,產道出口至肛門方向或尿道方向將會出現裂傷時,或胎兒的心跳緩慢,健康狀況出現危險時,就必須實施會陰切開術幫助胎兒娩出。
會陰側切手術後的恢複
拆線前,每天應該衝洗兩次傷口,大便後也要衝洗1次,避免排泄物汙染傷口;拆線後,如惡露還沒有幹淨,仍然應該堅持每天用溫開水衝洗外陰兩次。
同時,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傷口裂開。排便時,最好采用坐式,並盡量縮短時間。另外,拆線後傷口內部尚不牢固,最好不要過多地運動,也不宜做幅度較大的動作。
如果傷口出現下麵的幾種情況,應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1.縫合後1~2小時刀口部位出現嚴重疼痛,而且越來越重,甚至出現肛門墜脹感。
2.產後2~3天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有時伴有硬結,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
3.個別產婦在拆線後會發生傷口裂開,此時如已經出院,則應立即去醫院檢查處理。
剖宮產後完全恢複指南
當麻藥的效用過後,刀口的疼痛開始慢慢襲來。
如何能夠在剖宮產後盡快進入做媽媽的狀態,並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悅,以下是來自其他媽媽和醫生的建議。
產後6小時以內
躺著的姿勢:術後回到病房的媽媽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去枕平臥的原因是大多數剖宮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術後去枕平臥可以預防頭痛;同時,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還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